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32050822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古建筑防护(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第五章古建筑的防护第一节木材的防腐和防虫第5.1.1条 为防止古建筑木结构受潮腐朽或遭受虫蛀,维修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一、从构造上改善通风防潮条件,使木结构经常保持干燥;二、对易受潮腐朽或遭虫蛀的木结构用防腐防虫药剂进行处理。第5.1.2条 古建筑木结构使用的防腐防虫药剂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能防腐又能杀虫,或对害虫有驱避作用且药效高而持久;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三、对木材无助燃起霜或腐蚀作用;四、无色或浅色,并对油漆彩画无影响。第5.1.3条 古建筑木结构的防腐防虫药剂,宜按表5.1.3选用,也可采用其他低毒高效药剂。若用桐油作隔潮防腐剂,宜添加5%的五氯酚钠或菊酯。 古建筑木结

2、构的防腐防虫药剂表 表5.1.3药剂名称代号主要成分组成(%)剂型有效成分用量(按单位木材计)药剂特点及适用围二硼合剂BB硼酸40、硼砂40、重铬酸钠205%10%水溶液或高含量浆膏56kg/m3或300g/m2不耐水略能阻燃,适用于室与人有接触的部位氟酚合剂FP或W-2氟化钠 35五氯酚钠 60碳酸钠 54%6%水溶液或高含量浆膏56kg/m3或300g/m2较耐水,略有气味,对白蚁的效力较大;适用于室结构的防腐防虫防霉铜铬砷合剂CCA或W-4硫酸铜 22重铬酸钠 33五氧化二砷 454%6%水溶液或高含量浆膏56kg/m3或300g/m2耐水、具有持久而稳定的防腐、防虫效力;适用于室、外潮

3、湿环境中有机氯合剂OS-1五氯酚 5林丹 1柴油 94油溶液或乳化油56kg/m3或300g/m2耐水具有可靠而耐久的防腐防虫效力可用于室外或用于外理与砌体灰背接触的木构件菊酯合剂E-1二氯苯醚菊酯 10(或氟胺氰菊酯)溶剂及乳化剂 90油溶液或乳化油0.30.5kg/m3或300g/m2为低毒高效杀虫剂,若改用氟胺氰菊酯还可防腐。本合剂宜与“7504”有机氯制剂合用以提高药效持久性氯化苦G-25氯化苦-96%药液0.020.07kg/m3(按处理空间计算)通过熏蒸吸附于木材中起杀虫防腐作用适用于朽虫蛀中空的木构件第5.1.4条 古建筑中木柱的防腐或防虫应以柱脚和柱头榫卯处为重点,并采用下述方

4、法进行防腐、防虫处理:一、不落架工程的局部处理1.柱脚表层腐朽处理:剔除朽木后,用高含量水溶性浆膏敷于柱脚周边,并围以绷带密封,使药剂向渗透扩散;2.柱脚心腐处理:可采用氯化苦熏蒸;施药时柱脚周边须密封,药剂应能达柱脚的中心部位;一次施药,其药效可保持35年;需要时可定期换药;3.柱头及其卯口处的处理:可将浓缩的药液用注射法注入柱头和卯口部位,让其自然渗透扩散;二、落架大修或迁建工程中的木柱处理:不论继续使用旧柱或更换新柱,均宜采用浸注法进行处理;一次处理的有效期应按50年考虑。第5.1.5条 古建筑中檩、椽和斗的防腐或防虫,宜在重新油漆或彩画前采用全面喷涂方法进行处理;对于梁枋的榫头和埋入墙

5、的构件端部,尚应用刺孔压注法进行局部处理;对于落架大修或迁建工程其木构件的处理方法,应按照本规第5.1.4条第二款执行。第5.1.6条 屋面木基层的防腐和防虫应以木材与灰背接触的部位和易受雨水浸湿的构件为重点,并按下列方法进行处理:一、对望板、扶脊木、角梁及由戗等的上表面宜用喷涂法处理;二、对角梁、檐椽和封檐板等构件宜用压注法处理;三、不得采用含氟化钠和五氯酚钠的药剂处理灰背屋顶。第5.1.7条 古建筑中,小木作部分的防腐或防虫应采用速效、无害、无臭、无刺激性的药剂,处理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一、门窗:可采用针注法重点处理其榫头部位,必要时还可用喷涂法处理其余部位;新配门窗材若为易虫腐的树种,可采

6、用压注法处理;二、天花、藻井:其下表面易受粉蠹危害宜采用熏蒸法处理,其上表面易受菌腐宜采用压注喷雾法处理;三、对其他做工精致的小木作:宜用菊酯或加有防腐香料的微量药剂以针注或喷涂的方法进行处理。第二节防火第5.2.1条 以木构架为承重结构的古建筑,其耐火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的规定,定为民用建筑四级。第5.2.2条 古建筑在修缮时,天花、藻井以上的梁架宜喷涂防火涂料;天花、吊顶用的苇席和纸木板墙等应进行防火处理,处理方法应经专门研究决定。第5.2.3条 800年以上及其它特别重要的古建筑,严禁敷设电线;当古建筑需要敷设电线时,须经文物主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批准;电线应采用铜芯线、

7、并敷设在金属管,金属管应有可靠的接地。第5.2.4条 允许敷设电线的重要古建筑宜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器若室情况许可尚宜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火灾自动报警宜采用感烟探测器,其具体安装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的有关规定执行;二、有天花的古建筑应在天花的里外分别设置探头;三、需要安装自动喷水灭火设备的古建筑,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的要求,并应结合各地古建筑形式安装,不得有损其外观;第5.2.5条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的古建筑群或独立古建筑物,应设置宽度不小于3.5m的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的通道,但不应破坏古建筑的环境风貌。第5.2

8、.6条 在古建筑保护围,必须设置消防给水设施,其水量、管网布置等要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的规定执行。第5.2.7条 当古建筑处于偏辟地区、无法设置给水设施时,有天然水源的地方应修建消防取水码头,无天然水源的地方应设消防蓄水设施。第5.2.8条 对外开放的古建筑,其防火疏散通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设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并按每个出口的紧急疏散能力为100人计算所需的安全出口数量;若实际情况不能满足计算要求,则应限制每次进入的人数;二、作为展览厅的古建筑,应有室疏散通道;其宽度按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但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应小于1.0m;三、游人集中的古建筑,其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不

9、应小于3m。第三节防雷第5.3.1条古建筑的防雷根据其文物价值与雷害后果分为三类第一类: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古建筑第二类:省自治区直辖市保护的古建筑第三类:其他古建筑当确定古建筑群的防雷类别时,若各建筑物的保护级别不同则应以其中最高一级的建筑物为准。第5.3.2条 下列情况的古建筑有可能遭受雷击,应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一、屋顶或室有大量金属物;二、建筑物特别潮湿;三、位于好坏土壤分界处;四、靠近河、湖、池、沼或苇塘;五、位于地下水露头处或有水线泉眼处;六、山区、森林地区或有金属矿床地区;七、旷野中的突出建筑物;八、靠近铁路线、铁路交叉点和铁路终端;九、附近有特高压架空线路或较集中的地下电缆;十、位

10、于山谷风口或土山顶部;十一、雷电活动频繁地区;十二、曾经遭受雷击的地区。第5.3.3条 古建筑装设防雷装置应经充分论证,当确需要装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有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感应的装置;二、应考虑雷击时所产生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和各种架空线路引来的危害;三、若古建筑部有大型金属构件或存放有金属物体、金属设备,尚应考虑雷击后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的影响。第5.3.4条 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的规定和下列要求进行设计:一、防雷装置的选择与构造要求:对一类古建筑,应专门研究;对二类古建筑,应按第一类民用建筑考虑;对三类古建筑,应按第二类民用建筑考虑;二、古建筑上部的宝顶尖塔吻兽塑

11、象宝盒以及斗栱下的防鸟铁丝网等金属物体与部件均应与防雷装置可靠地连接古建筑屋脊上的宝盒在翻修屋顶取下后若无特殊的要求不宜重新放置三、接闪器和引下线沿古建筑轮廓的弯曲,应保证其弯曲段开口部分的直线距离不小于其弯曲段全长的1/10,并不得弯折成直角或锐角;四、不得在古建筑屋顶安装各种天线;五、二类防雷古建筑的门窗宜安装金属纱窗、纱门或较密的金属保护网并可靠地接地;三类防雷古建筑宜安装玻璃门窗。第5.3.5条 当古建筑附近有高大树木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以防止雷击:一、在树顶装避雷针,沿树干敷设引下线,下部埋设接地装置;二、枯朽树木的洞穴应用灰膏封堵严密,防止积水导致树木接闪;三、树木本身或根部不得缠绕

12、钢筋,并不得在树下堆放大量金属物体;四、古建筑周围栽种树木时,树干距建筑物不应小于5m,树冠距建筑物小应小于3m。第5.3.6条对古建筑的防雷装置应按下列要求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一、建立检查制度,宜每隔半年或一年定期检查一次,也可安排在台风或其它自然灾害发生后以及其他修缮工程完工后进行;二、检查项目应包括:防雷装置中的引线、连接和固定装置的联结有无断开、脱落或变形;金属导体有无腐蚀;接地电阻工作是否正常等;三、在防雷装置安装后应防止各种新设的架空线路,在不符合安全距离要求时,与防雷装置系统相交叉或平行。第四节 除草第5.4.1条 古建筑屋顶维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屋顶防草。第5.4.2条

13、 古建筑除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人工整治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不得采用机械铲除或火焰喷烧方法。第5.4.3条 当采用化学处理方法除草时,选用的除草剂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二、无助燃起霜或腐蚀作用;三、不损害古建筑周围绿化和观赏的植物;四、无色且不导致瓦顶和屋檐变色或变质。第5.4.4条 古建筑使用的除草剂可按表5.4.4选用,也可采用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生产的其他药剂。 灭生性除草剂的性能及用量 表5.4.4药剂名称剂型有效成分用量(k/m2)使用性能草甘月令10%的铵盐或钠盐水溶液0.20.3(使用时化成1%浓度水溶液)易溶于水,不助燃,对钢材略有腐蚀性。只能由芽后绿色叶面吸

14、收,吸至根部奏效敌草隆25%可湿性粉剂0.95.0(使用干粉)难溶于水,不助燃,无腐蚀性。芽前芽后均可使用,由根部进入机体,导致缺绿枯死西马津50%可湿性粉剂0.95.0(使用干粉)同敌草隆六嗪同90%可溶性粉剂0.61.2(使用1%3%浓度水溶液或干粉)可溶于水,系芽后接触型药剂,能有效防除多种杂草第5.4.5条 古建筑屋顶不得使用氯酸钠或亚砷酸钠除草。第5.4.6条 化学除草可采用喷雾法或喷粉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大面积除草宜应用细喷雾法,其雾滴直径应控制在250m以下,宜为150200m,操作时应防止飘移超限。对小围局部除草,可采用粗喷雾法;雾滴直径宜控制在3006000m,并应使用

15、带气包的喷雾器进行连续喷洒。二、在取水困难地区或使用难溶于水的药剂时,宜采用喷粉法粉;粒直径宜小于44m,不应超74m。三、除草的时间宜在45月份或78月份,并在喷洒后10h不得淋雨;喷粉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四、有条件时,喷洒后可采取塑料薄膜覆盖。第5.4.7条 有设备和人力缺乏情况下,可采用颗粒撒布方法除草;其药物颗粒的大小宜与古建筑屋顶常见草籽粒径相仿,药粒可从屋脊撒下、顺垄滚落,滞留在杂草丛生部位。第五节 抗震加固第5.5.1条 古建筑的抗震加固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要求外,尚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抗震鉴定加固烈度应按本地区的基本烈度采用,对重要古建筑可提高一度加固;但应经上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