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046915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考研《机械设计》单项选择(单数章节)(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项选择第一章 绪论1,机械设计课程研究的内容只限于_。 ( C )A专用零件的部件 B在高速,高压,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特殊条件下工作的以及尺寸特大或特小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C在普通工作条件下工作的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部件 D标准化的零件和部件2,下列8种机械零件:涡轮的叶片,飞机的螺旋桨,往复式内燃机的曲轴,拖拉机发动机的气门弹簧,起重机的起重吊钩,火车车轮,自行车的链条,纺织机的纱锭。其中有_是专用零件。 ( C )A3种 B4种 C5种 D6种3,第三章 机械零件强度1,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 。 ( C ) A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B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C零件的极限应力比工作应

2、力 D零件的工作应力比极限应力2,45钢的疲劳强度极限-1=270Mpa,设疲劳曲线方程的寿命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106,则当应力循环次数N104时,有限疲劳寿命极限为Mpa(A)A539; B.135; C.175; D.4173,零件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A)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4,一零件由45号钢制成,受静应力。其工作拉应力=若零件材料硬度为250HBS、屈服极限s=许用拉应力=则零件的许用安全系数S等于 B 。A 1.33 B 1.5C 2.0 D 2.45,两个平行圆柱体相外接触并互相压紧。已知两

3、圆柱体的半径R1R2,材料弹性模量E1E2,则两者的最大接触应力 C 。AH1H2 BH1H2CH1H2D大小不确定6,受静应力的45钢制零件,在强度计算时应取 D 为极限应力。 ABCD7,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如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疲劳强度将随之_C_。A, 增高 B,不变 C, 降低8,零件的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_A_。A,较高 B,较低 C,相同9,零件的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A_。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增高或降低视处理方法而定 10,零件受变载荷作用时,则在其内部(B);零件受静载荷作用时,

4、则在其内部(C)A,只会产生静应力 B,只会产生变应力 C,可能产生静应力,也可能产生变应力11,图示极限应力图中,工作应力循环特性r=0.5,工作应力m点位置如图所示,进行安全系数计算时,其材料的极限应力应取(C)。A,-1 B,B C,s 12,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是(C)A,最大应力 B,平均应力 C,应力幅 13,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进行静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为(B)A,b B,S C,0 D,-1 14,零件受对称循环应力时,对于塑性材料应取(C)作为材料的极限A,材料的强度极限 B,材料的屈服极限 C,材料的疲劳极限 D,屈服极限除以安全系数15,当三

5、个相同的零件甲乙丙承受的maxz是相同的,但应力循环特性r分别是+1,0,-1,其中,最易疲劳损伤的零件是(C)A,甲 B,乙 C,丙16,一等截面直杆,其直径d=15mm,受静拉力F=40kN,材料为35#钢,B=540N/mm2,S=320N/mm2,则该杆的工作安全系数S为(D)A,2.38 B,1.69 C,1.49 D1.4117,同样形状、尺寸、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零件,采用下列不同材料制造:a,HT20-40;b,35#钢;c,40CrNi。其中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最大和最小分别是(E)A,a,b B,c,a C,b,c D,b,a E,a,c F,c,b18,两圆柱体沿母线相压,载荷为

6、F时,最大接触应力为H,若载荷增大到2F时,最大接触应力变为(B)。A,1.26H B,1.41H C,1.59H D,2H19,零件表面经淬火,氮化,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A)A,增高 B,不变 C,降低 20,由实验知,有效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只对(A)有影响。A,应力幅 B,平均应力 C,应力幅和平均应力 21,干摩擦时,摩擦力与所受载荷及表观接触面积的关系为:(A)A, 与表观面积无关而与载荷成正比 B,与表观面积有关与载荷无关 B, 与表观面积有关与载荷成正比22,摩擦副表面为液体动压润滑状态,当外载荷不变时,摩擦面间的最小油膜厚度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加而(B)A

7、,变薄B,增厚C,不变23,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B)A,干摩擦 B,边界摩擦 C,混合摩擦 D,液体摩擦24,一个钢制零件,已知H=750N/mm2,s=550N/mm2,-1=350N/mm2,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为max=185N/mm2,最小应力min=-75N/mm2,综合影响系数K=1.44,=0.25,则当r=常数时,该零件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为(B)A,2.97B,1.74C,1.9D,1.4525,一钢制零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r=152N/mm2,取寿命系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5x106,则当应力循环次数N=8x106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

8、限rN=(A)N/mm2A,144 B,152 C,160 26,减少磨损的一般方法有很多种,其中(D)是错误的A,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 B,生成表面膜 C,改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D,增加表面粗糙度27,零件强度计算中的许用安全系数是用来考虑(C)A, 载荷的性质,零件价格的高低,材料质地的均匀性B, 零件的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状态C, 计算的精确性,材料的均匀性,零件的重要性D零件的可靠性,材料的机械性能,加工的工艺性28,在外载荷不变的情况下,试判断下列零件上各点应力的变化特性(用应力循环特性系数r表示)a, 转动心轴,外径上的弯曲应力r为(B)b, 推力球轴承滚动体上一点的接触应力,r

9、为(C)A,r=+1 B,r=-1 C,r=0 D,0r+1 E,-1r029,表面疲劳磨损(点蚀)的发生与(D)有关A,酸、碱、盐介质 B,瞬时温度 C,硬质磨粒 D,材料浅层缺陷30,各种油杯中,(C)可用于脂润滑A,针阀油杯B,油绳式油杯C,旋盖式油杯31,两圆柱体相接触,其直径d1=2d2,弹性模量E1=2E2,泊松比1=2,长度b1=2b2,其接触应力1与2的关系有(A)A,B,2 C,1=42 D,1=8232,零件表面在混合润滑状态时的摩擦系数比液体润滑状态时的摩擦系数(A)A,大 B,小 C,可能大,可能小 D,相等33,为了减轻摩擦副的表面疲劳磨损,下列措施中,(D)是不合理

10、的A,降低表面粗糙度 B,增大润滑油粘度C,提高表面硬度 D,提高相对滑动速度34,采用含有油性和极压添加剂的润滑剂,主要为了减少(A)A,粘着磨损 B,磨粒磨损 C,表面疲劳磨损 D,腐蚀磨损35,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C)A,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B,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C,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D,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36,某齿轮传动装置如图所示,轮1为主动轮,则轮2 的齿面接触应力按(B)变化A, 对称循环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r=-0.5的循环D, 循环特性r=+1的循环37,图示的齿轮传动,1为主动轮,当轮1做双向运转时,则1的齿面接触应力按(

11、B)变化A, 对称循环B, 脉动循环C, 循环特性r=-0.5的循环D, 循环特性r=+1的循环38,下面的极限应力图中,M为工作应力点,应力循环特性r=常数,ON线与横坐标轴间夹角为40o,则该零件所受的应力类型为(A)A, 不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B, 变号的不对称循环变应力C, 对称循环变应力D, 脉动循环变应力39,某截面形状一定的零件,当其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B)A,增高B,降低C,不变D规律不定40,对于循环基数N0=107的金属材料,下列公式中,(A)是正确的。A,mN=C B,Nm=C C,寿命系数kN=mNN0 D寿命系数kN1.041,已知某转轴在弯-扭复合应力

12、状态下工作,其弯曲与扭转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分别为S=6.0,S=18,则该转轴的实际安全系数值为(C)A,12 B,6 C,5.69 D,1842,摩擦副接触面间的润滑状态判据参数膜厚比值为(B)时,为混合润滑状态,值为(C)时,可达到流体润滑状态。A,6.25 B,1.0 C,5.2 D,0.3543,当某转轴所受的径向力大小方向不变时,其外圆面上任一点的弯曲应力属于(C)应力。A.静应力 B.脉动循环变应力 C.对称循环变应力 D.循环特性r0.5第五章 螺纹联接和螺旋传动 1,当被联接件中有一个厚度较大,而且两被联接件不需要经常拆装的场合,一般选用_(B)A,螺栓联接 B,螺钉联接 C,双头螺柱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2,被联接件与螺母或者螺栓头部相接触的支承面均应平整,这是为了_(D)A,外形美观 B,拆装方便 C,防止螺母或螺栓头表面擦伤 D,避免螺栓受到附加弯矩3,为了提高受轴向变载荷螺栓连接的疲劳强度,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