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042018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 南北疆经济发展的差异本文作者:季发展 张安福 工作单位: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但新疆内部区域间特别是南北疆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造成目前南北疆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差异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客观的现实原因,也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历史形成过程。 本文通过追溯清代以来南北疆发展的历史进程,来揭示南北疆区域间发展差异的历史形成原因,进而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推动新疆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意义。一、清代“重北轻南”治疆政策 清代“重北轻

2、南”治疆政策的确立逐步改变了汉唐以来新疆的经济社会格局 清代“重北轻南”治疆政策的确立促使北疆获得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支持,使新疆的政治、经济中心由南疆向北疆转移,从而推动北疆整体发展水平逐步超过南疆,一改以往历代中央王朝在新疆“重南轻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这种治疆政策的转变拉开了日后新疆“北强南弱”发展趋势的序幕,影响深远。而这也凸显了清王朝治疆过程中国家战略因素对新疆内部区域间发展差异的主导作用。自西汉以来,中央王朝便开始对西域地区进行管理开发。 汉唐时期,为了巩固边防,抵御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侵袭,维护其在西域的统治地位,中央政府皆在西域实行屯垦戍边的

3、治边政策。而屯垦开发的区域大都集中于南疆。如西汉在西域(新疆古称)的12个屯区中,有7个分布于南疆;唐朝将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于阗(今和田)、焉耆等“安西四镇”作为西域屯垦的重要区域,也分布在南疆。应该说,中央政府的屯垦开发大大推动了南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化了新疆“南农北牧”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这种格局下,南疆的经济实力强于北疆,社会发展程度高于北疆。 清朝建立后,国家的安全形势较以往历代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最大威胁来自西北陆疆。在新疆内部,当时已经统一了卫拉特蒙古各部的准噶尔日渐强大,长期盘踞在新疆北部,不时发动叛乱,并企图东进,与清王朝分庭抗礼,严重威胁了边疆的稳定和清王朝

4、的统治地位;在新疆外部,与新疆北部毗邻的沙俄,在彼得一世大力推行改革之下,国家日益强盛,开始走上了以侵占土地为主的对外扩张道路,而新疆作为亚欧大陆的中心,对沙俄称霸亚欧大陆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沙俄对新疆伺机而动。 可以说,当时新疆尤其是北疆的安全局势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情况下,清王朝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将战略防御中心放在了北疆,且在统一新疆不久后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十月,正式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并谕:“伊犁为新疆都会,现在驻兵屯田,自应设立将军,总管军务。”伊犁由此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从而改变了清以前历代在新疆“重南轻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而这也促

5、使北疆的开发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从清王朝前期南北疆的驻军数量看,当时,新疆驻军共有38700多人,仅北疆驻军就达31940人,南疆只有6760多人。其中,北疆的伊犁作为全疆最大的军事基地,驻军达14040人。而如此规模的军队长期驻守北疆,需要大量军粮,在当时运输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就地屯垦就成为首要选择,而且由于北疆有大片荒地可供开垦,客观上为屯垦提供了便利。至此,清王朝拉开了大规模屯垦开发北疆的序幕。 为加快北疆的开发,清政府开始从内地迁徙大量的满、汉、达斡尔等族民众来北疆垦荒,依次建成了巴里坤垦区、乌鲁木齐垦区、塔城垦区、伊犁垦区等规模较大的垦区。当时清朝在新疆共有24个垦区,其中北

6、疆14个,南疆10个。屯丁共有1267万人,其中北疆屯丁91万人,占屯丁总数的718%,南疆屯丁357万人,不到屯丁总数的30%。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清王朝屯垦重在北疆,兵屯、民屯、犯屯大都集中在北疆,开垦耕地面积上北疆也远多于南疆,由此北疆的农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内地汉族军民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带到北疆,大大提高了北疆农业开发的生产力。 而清政府最初在新疆实行民族隔离政策,严禁汉族人进入南疆生产经营,导致南疆生产工具简陋,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开始落后于北疆,这也促使长期以来北疆比南疆落后的局面得以扭转。北疆屯垦开发的同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北疆以乌鲁木齐、伊犁为代

7、表的一批城镇逐渐兴盛起来。伊犁原是一片“空旷之地,并无城垣”,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起,随着驻兵与兴屯,陆续建成以首府惠远城为中心,以惠宁、绥定、广仁、熙春、瞻德、拱宸、宁远、塔尔奇为卫星城的伊犁九城。据西域闻见录对乌鲁木齐的记载:“字号店铺,鳞次栉比,市衢宽敞,人民杂辏,茶寮酒肆,优伶歌童,工艺技巧之人无一不备,繁华富庶,甲于关外。”足见当时乌鲁木齐的繁荣兴盛。此外,户民云集的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等城镇也迅速兴起。 清王朝后期,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新疆积极响应,并开创了新疆的近代工业及教育。“新政”实行后,新疆掀起了兴办近代工矿业的高潮,开启了新疆工业的近代化进程,一批带有近代工业

8、性质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以及商办的各种采矿、冶炼、铸造等工厂企业建立起来,如和田、塔城、乌鲁木齐等地的金矿,拜城、焉耆、库车等地的铜矿,吉木萨尔的铁矿,乌什的铅矿,乌苏的银矿,独山子等地的油矿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采。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整体成效不大,其中发展规模较大的是北疆塔城喀图山金矿、独山子油矿,而且北疆在资金、技术、人才、交通等方面都优于南疆,因此这一时期的新疆工业主要分布在北疆。 在教育方面,开始开设新学,创办近代教育。如为培养俄语翻译人才,在乌鲁木齐设立了“俄文学馆”,而伊犁设立的养正学堂还首次派遣学生到俄国、中亚一带的阿拉木图等地留学。据统计,从1907年到1910

9、年,新疆共开办各式新式学校数十所,在校生达4000余名。而其中绝大部分学校集中于北疆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南疆的学校教育由于受到当地经文教育的阻扰,效果不及北疆。总之,清政府实施“重北轻南”的治疆战略,推动了北疆的快速发展,使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南疆,从而对今日的南北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民国时期的新疆动荡和南疆乱局进一步拉大了南北疆差距 民国时期,新疆受制于动荡的时局而整体发展趋缓,甚至在一定时期出现倒退。盛世才统治时期实行的亲苏亲共“六大政策”,以及20世纪30年代初的南疆动乱是南北疆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的直接诱因,而其实质上体现的是这一时期稳定因素和地

10、理区位因素对南北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民国时期,新疆局势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先后经历了杨增新(19121928年)、金树仁(19281933年)、盛世才(19331944年)、国民党政府(19441949年)等统治时期。同时,外部势力渗透与内部分裂势力交织在一起,内外交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恶劣。杨增新、盛世才统治时期,由于政局相对稳定,尤其是盛世才统治时期,在其主导的二期三年计划的带动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大为改观,各项事业达到民国时期的高峰。这一期间,由于盛世才实行亲苏亲共的“六大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而北疆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相较于地处偏远、交通

11、不便的南疆更易得到苏联的援助,北疆从而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金树仁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新疆时期,由于战乱频仍,政府无暇顾及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而这两个时期新疆的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了停滞和倒退,南北疆经济社会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比较而言,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南疆爆发了持续的反对金树仁的起义暴动,以及建立分裂割据政权,使得南疆时局动荡不堪,经济社会遭受重大破坏。如1933年11月,“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在喀什成立,为了维护其统治和军费开支,该分裂政权更加残酷地剥削、压迫南疆各族民众,摊派钱粮、苛捐杂税、征发劳役,致使南疆田地荒芜、物价飞涨、经济萧条,同时还施行极端的伊斯兰教法,

12、制造民族矛盾和仇杀,南疆气氛异常紧张。此外,甘肃军阀马仲英趁新疆动乱入疆,在与盛世才交战中兵败下南疆,在其南下过程中攻城略地,烧杀掠夺,如,其部下马虎山割据和田地区,向其所属且末县每户居民每年强征90个银元的掠夺性税收,迫使三分之一的居民弃家外逃,加剧了南疆的混乱局面。在不断的战乱和残酷的剥削下,南疆经济面临崩溃。虽然这一时期北疆也经历了动荡,但相对较为稳定,在盛世才的统治下,北疆很快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总之,这一时期北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而南疆则进一步弱势化、边缘化,北疆经济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快于南疆,这从南北疆农业、工业以及教育的发展情况中可以得到印证。 1农业方面。

13、民国初年,杨增新继续在新疆发展屯垦事业,他曾在补过斋文牍丁集中写道:“窃以新省财政困难,游民众多,非从垦荒殖民入手,别无良策。”为发展屯垦,杨增新积极组织军民开荒,并把大量的无业游民安置到开荒大军中,同时做好水利的开发建设。在其统治时期,新疆的耕地增加了140多万亩。表2 19141915年南北疆部分县耕地面积变化情况指标年份区域县市名称耕地面积(亩)1914年1915年北疆的部分县迪化县169200169200伊宁县26539644343456塔城县432182943220南疆的部分县库车县697886703709温宿县423295423266 从表2南北疆部分县的耕地面积来看,民国初年,南

14、疆耕地面积要远大于北疆,说明南疆的农业生产占有较大优势。另外,随着屯垦的开展,南北疆耕地面积整体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到盛世才统治时期,为恢复发展新疆经济,盛世才领导的省政府制定了三期三年发展规划,开始有计划地发展新疆农业。期间,盛世才大力发展屯垦事业,并建立屯垦委员会专门管理全疆的屯垦事务,与此同时,积极兴办一批近代农场,主要分布在迪化、奇台、昌吉、绥来、伊犁、阿山等北疆地区。另外,盛世才实行亲苏的外交政策,在农业发展上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由于北疆靠近苏联,在农业机械和技术的引进、推广上有着地缘优势,因此盛世才统治时期,北疆的耕地面积迅速扩大,其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已经超过南疆。

15、表3 1937年迪化、库车两地耕地面积情况指标县市名称耕地面积(市亩)迪化2550000库车1080000表3虽不能全面反映当年南北疆耕地面积的总体状况,但从南北疆农业发展较有代表性的迪化和库车两地的耕地面积比较来看,此时的迪化由于运用了从苏联引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耕地面积增长迅速,远大于同时期的库车,而这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当时南北疆农业发展的差异。表4 1943年南北疆部分地区粮食亩产情况区域粮食亩产(市石)北疆迪化区073伊犁区104塔城区087阿山区086南疆阿克苏区046喀什区0941943年,全疆粮食平均亩产063市石,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北疆的迪化区、伊犁区、塔城区、阿山区等地的亩产均高于全疆平均水平,而南疆的阿克苏区粮食亩产远低于北疆的几个地区,喀什区作为当年南疆亩产最高的地区也低于北疆的伊犁区。从整体上看,南疆的亩产平均水平远低于北疆,说明南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于北疆。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北疆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据统计,塔城区1939年有农机6661架,1942年末达到2万多架。伊犁区1941年末16209架,1942年末达19914架。而同一时期,南疆拥有农机量较多的阿克苏区19401942年总共购进农机1179架,瑏瑠与北疆相比差距较大。由此可见,南北疆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巨大。此外,在设置农业机构上,南北疆也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