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2040020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永新九大教育规律(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循教育定律 创造辉煌奇迹日喀则市教科所 吕佃宏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这个讲座,我讲座的题目是“遵循教育规律,创造辉煌奇迹”,主要内容是我认为和我们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几条教育定律,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回顾分享一下。态度决定一切教育定律之一 “态度决定一切”,是生活的定律,也是教育的定律。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以下这样几个维度。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乐观地面向未来,能否用激情和诗意去追寻人生理想,能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所有的行为纳入自己的目标轨道,锲而不舍地向理想迈进,是是否具有积极的未来

2、态度的体现。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没有公正、正义感,是不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态度的体现。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能否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能否在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抓住各种机遇,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体现。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地相处

3、,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否拥有自信,能否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否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我,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态度的体现。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近读到这样一则消息:感受国外大学教育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在哪儿?南京外国语学校1997届毕业生朱小青回到母校,作了一次简短的演讲,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让人感觉一新。眼前的朱小青看上去是个很文静的女孩,但一走上演讲台,她的精彩演讲便让人不得不换种眼光重

4、新评价。朱小青说,自己原先也不是个开口就能滔滔不绝的人,但斯坦福特别重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比如有很多课程设有专门的讨论时间;在各个研究组每周的例会上,大家要轮流以口头报告的形式介绍自己的近期研究成果。学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表达能力,还开设了一些专门的培训,比如自己曾经选修过的一门课程,需要在课上通过模拟练习的形式针对不同场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技巧。这种考试在整个工程学院都颇具威名。老师是学戏剧的,对学生从发音到表情、站姿、手势都会一一指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不能说都不行。朱小青感触最深的,是参加电机工程系一年一度的博士生资格考试,这种考试不仅淘汰率高达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考试的形式也很独特,考

5、生会被要求在一天之内会见本系研究专长不同的十名教授,与每一位教授面谈,并在十分钟内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诸位考官提出的问题相当艰深,几乎不可能在十分钟内给出圆满的答案,而教授评分的主要标准则是看考生口头回答问题的基本概念是否表述正确,思路阐释是否清晰。学生在备考的时候除了需要准备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知识,还会组成学习小组,不时进行模拟口试,专业知识、答题技巧、临场应变、表述的是否准确流畅都在“演习”之中。那一次考试,朱小青以全系第七名的成绩顺利通过。“其实,这些功夫在诗外的要求对每个南外的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朱小青说。“在南外上学时,每节小班英语课都有惯例的几分钟个人自由发言,有时语文课上也会有中

6、文版的演讲小练习,而一年一度学生会改选时的宣传、竞选、演说则更加充满挑战。有了在南外的这些经历,备考时自己充满了信心。”或许,重视不重视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本身就是中西教育的一个重要差异吧!说你行你就行教育定律之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这是在社会上人们讽刺人事任免的长官意志时常常引用的经典妙句,这种亲情眼里出能人的悲剧或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闹剧若是出现在生活中,显然是可怕的。然而有趣的是,这样一种“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

7、更优秀、更卓越。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相反,要毁掉一个学生的意志,你就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会逐步地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 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其神话色彩。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塞浦路斯的一位王子。他用象牙雕刻了一位美女,雕刻时倾注了全部感情和心血,雕成后每天爱不释手,深情凝望着它,终于有一天这个雕刻的美女活了,成为王子的妻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受到这个神话故事的启发与助手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到一所学校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的学生然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们说,班上的这些学生

8、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们听。结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在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验的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出人意料的效应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大器晚成的学生有潜力,因此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同时也总结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叫“暗含期待效应”,它是指教师对学生未来造就的可能性怀着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体验当中包含着热爱、理解、尊重、关心、信赖、爱护以及较高的人际

9、期望。在学校教育当中,老师不仅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而且还应该是学生心理上的依赖者与指导者。教育实践也充分表明:如果老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给他们设定较高的标准与学习目标,并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关注与更多的个别辅导,这些学生将会以较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将会更加自信、自强,将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一般都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显著的提高与进步。这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潜力,使学生受到鼓舞与激励并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体会。假使有一天某人称赞你穿的衣服很漂亮,你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心情舒畅

10、,对人也热情起来,工作也会觉得得心应手。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刺激作用。相反,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不喜欢或忽视甚至歧视某些学生,对这些学生降低标准或不抱任何期望甚至放弃他们任其放任自流的话,对他们的关注少了,对他们的辅导少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会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与表情中感受到老师的“偏心”与冷漠,从而产生与老师之间的误会与隔阂,对学习更加消极,更加灰心丧气,对老师更加反感,逐渐放弃这一学科的学习。正如圣经上的一句话,富有的还要给予,没有的还要剥夺。越有的就越有,越没有的就越没有。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

11、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应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科学家罗卜特.默特把故事中的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即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

12、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这句话应该给我们为人师者以警示:我们在教学中绝对不要放弃某些学生,在授课与个别辅导中要尽量兼顾好生与差生,要对学生多鼓励,要重视“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仔细留心注意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你会发现一般是贬多褒少。似乎我们的教师认为:学生做正确是应该的,出错是无法容忍的。就在这种不成比例的褒贬之间,有多少学生的信心被碾磨得粉碎!真正的名师往往是严格与亲善的完美统一:他们既对学问一丝不苟,又能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近远期目标,并为学生点滴的成就而喝彩。会欣赏学生才会当好教师。当然,这个教育定律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的。如果你能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

13、行,我真行;如果你能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你能毫不计较别人说你不行:你肯定会变得很行。让我们看看坂本保之介的故事。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过一段令人回味的话:“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记住这样一种自信。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重要的法宝;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畏首畏尾,

14、多愁善感,无所追求,从而失却成功的希望。几乎每个失败者都与自信心无缘。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在科举考试落第后曾写过这样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落第不落志,自信心毫无削弱,更加勤勉写作,终于完成了不朽杰作聊斋志异。蒲翁的成功,就是自信加勤奋的结果。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呈正态分布,真正的天才和白痴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准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自信心呢?请

15、记住:你能行,我能行!体罚近乎无能教育定律之三在学校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一对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用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行为,克服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奖励是一种阳性强化,分赞许、表扬、嘉奖等;惩罚是一种阴性强化,分批评、劝告、指责、申斥、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在以上惩罚的过程中,有两条未被包括:一是罚钱,二是体罚。罚钱又叫“经济制裁”,在有些学校里仍然还在使用,如有些学校规定,上课讲话罚多少,迟到早退罚多少,打架骂人罚多少我认为,第一,罚钱是决不可以在校园中存在的。罚钱其实不是罚学生,而是罚家长。罚了钱,孩子自然要挨家长的打骂训斥,这是借家长的手打孩子

16、。第二,罚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金钱万能”的阴影,感受到钱的威力无边,崇拜金钱,甚至会不择手段去寻钱。第三,罚钱往往要有人监督,所以班干部往往就专门盯住谁犯错谁有过,而不去认真听讲,不去关注学习本身。罚钱不行,体罚行否?答曰:更不行。我认为体罚是无能的表现。一般说来,体罚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说而不服,管而不理,教育方法“失灵”;二是教师情绪不好时的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坚信体罚能解决问题,消除危机。如有的人就说:“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有些学校和老师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惩罚。也有一些国家甚至允许学校运用体罚。如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对学生实行体罚,其方式是用尺子或藤条来轻打学生的手掌或臀部。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体罚是不能应用于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