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2000873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课时训练B 人民版必修.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B卷 能力提升1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C.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2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3据统计,

2、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 B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D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4右图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类似的漫画在当时中国大量出现,这可以印证那时的人们普遍( )A陶醉于虚幻的现实 B享受着丰收的喜悦C满足于富裕的生活 D感受到劳动的艰辛5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是鸦片战争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包含许多发展

3、趋势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到独立后转入现代发展轨道 A B C D6十年探索后期、文革前夕的中国面临对内探索遭遇曲折、经济困难,对外国际关系紧张的局面,1964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共中央召开北京工作会议,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表示:“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一二线也要搞点军事工业。各省都要有军事工业,要自己造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子弹、炸药。有了这些东西,就放心了。”“要搞第三线基地,只有那么多钱呀,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骑毛驴去那里开会;没有钱,拿

4、我稿费去搞。”,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A.解决建设中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 B.中央决心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C.“联美制苏”的战略考虑 D.国民经济建设重点立足于战备7有学者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这两个时期经济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是A清除经济发展中的“左”倾错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引领C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大力引进和运用 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社会生产力8下面的示意图是根据中国经济年鉴(19491959年)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导致示意图所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

5、%)A国家投资的侧重点差异 B新中国生产关系的变革C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创新 D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9“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人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0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

6、: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D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11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12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比重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1

7、952年1911507697181956年322534973071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并迅速滋长贪官污吏,导致农民起义。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

8、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材料二 1618世纪的西方各国不谋而合地选择了重商主义道路,迅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和体制制度转型,先后成为世界强国。重商主义具有国家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军事扩张主义、殖民主义、鼓励人口增长等政策特征。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经济学家何正斌的300年经济学与30年中国经济发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经济发展“渐进”的基本路径。(2)就经济而言,材料一中所说“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存在哪些负面作用?请结合明清时期的有关史实予以说明。(3)建国初期我国借鉴苏

9、联模式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荣毅仁接受改造 陈毅称其为“红色资本家”新中国成立前,位于上海及江浙一带的民族工商业的商人,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对于出路的抉择。当时的“十大资本家”,有9家举家迁徙,有的出国赴美或者赴欧,有的则跟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荣氏家族的大部分人也选择了离开,唯独荣德生执意留下来。他对此是有考量的,当年他在无锡创办的公益小学,在无锡解放前的两年里,一直是中共无锡工作委员会机关所在地。1948年底,中共无锡工委书记高山,通过地下党转告荣德生,“搞好生产,不要外迁”。而荣德生对于共产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十分重

10、视,曾经反复研究。荣毅仁的家眷,此时已经先期去了香港。对于荣毅仁的留下,如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他决定与父亲共进退而自愿留下;一种是他那时在上海还有一起官司需要出庭,正好赶在上海解放那天,阴差阳错地留下了。留下的荣毅仁接手了上海的荣氏企业。而此时的荣氏工厂,已经是个烂摊子。被其他荣姓家族抽走海外的资金,据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一份史料记载,高达1000多万美金。1949年6月2日,上海工商界人士在上海外滩中国银行大楼4层举行座谈会。荣毅仁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的上海市市长陈毅和副市长潘汉年。陈毅一句“共产党鼓励工商业者在新上海的建设中起积极作用”,终于让荣毅仁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之后,陈毅还带着家人公开到荣毅

11、仁家里做客,表示要与荣毅仁交朋友。这些做法,在人心还不稳的上海迅速传开,有人称,这是“共产党团结工商界的一次感人动作”。“团结”很快就真的有了动作。1950年2月,国民党的飞机再次轰炸上海,导致了上海工商业的突然崩溃:工厂停工,资金短缺,销路不振。那时正处在春节前夕,申新纺织几乎发不出工资。一些申新六厂的女工直接找到荣毅仁家,堵在荣家的客厅,大有“不拿到工资不出荣家门的架势”。陈毅很快得知了此事,马上找总工会的负责人前去疏通工作。并帮厂里申请了贷款,让他们暂渡难关。1950年,荣毅仁从申新自身的生存出发,思考出关于“加工订货”的想法。这是针对很多工厂商品卖不出而想到的法子。当时的中央财委主任陈

12、云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就在全国推行。所有这些,都让荣毅仁兴奋不已。只是他没想到,后面的转变比预料得更快。下半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这对商人们来说又是一次发财的机会。许多商人不愿再接受加工订货,而想把商品拿到市场上卖高价。但为了完成政策,有些商人开始在商品里以次充好。最严重的是,解放军攻打舟山群岛,需要白棕绳,而次品使得在战斗中绳索绷裂,造成11艘船沉没,80人牺牲。陈毅对此大怒不已,1951年底开始了三反五反运动,在上海,让工人当面揭发“资本家”。有文章记录,那段时间,经常能看荣毅仁在8楼会场外眉头紧锁,兜圈子,踱方步,可见他思想斗争激烈。1952年底,荣毅仁父亲荣德生去世, 直到死荣德生仍不能

13、理解“工厂全归工人主政”等违背企业运营模式的做法。1954年,荣毅仁带头拉开申新纺织与政府公私合营的大幕。许多股东都不能理解,担心财产全部被充公。荣毅仁却说,“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不走也得走。只要接受改造,大家都会有饭吃有工作,而且可以保留消费财产。”由此,荣家发展了半个世纪的产业,变为国家所有。当年,申新集团成立,荣毅仁成为总经理。而荣毅仁也因此举获得了共产党的尊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称荣毅仁率先接受改造,并以上海市前市长身份,为他助选上海副市长。荣毅仁在最辉煌时,成为中国国家副主席。揭露1958年大跃进的真相事实 1958年大跃进历史背景是什么1958年大跃进发起,各地浮夸风兴起,安徽

14、信阳的玉米亩产仅五百多斤,竟然上报两千斤,足足虚报了一千三百斤!一年后大饥荒蔓延,据某网站披露,1958年中国人口八亿六千万,1959年锐减为七亿九千万。 1958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举行以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大跃进”运动是在不断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中共中央1958年1月在南宁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把1956年“反冒进”说成是“右倾”、“促退”,进而提出了“大跃进”概念。 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毛泽东重申要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内赶上或超过英国的口号。南宁会议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的地方工业产值在5-10年内超过当地农业产值,在5-8年内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苦战3年使大部分地区面貌基本改观的急于求成的口号。 大跃进中,北京工商界私方人员纷纷表决心,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南宁会议后,农村的“大跃进”已经开始。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宣布:“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迸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的工作会议继续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