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994302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篇一: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资料简介 适合现在新人教版教材,分章节整理,对学生的知识点回顾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也适合教师 在期末时的分章节复习。第十一章:三角形 1. 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 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按边分类 3.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 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a , b, c,贝U a + bc或c bva.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 a, b, 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 b| v c

2、v a+ b【篇三: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一、全 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二、全等三角形1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 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 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 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 对应角。)2 .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读法 :AABC与厶ABC全等记 作AABC旦AA B C ,旦读作全等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 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示的 角是对应角)。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

3、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 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 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 。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 角角边 或 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 夹角。 ) 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 边

4、距离相等。2 .逆定理:在角的内部,至U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3 .三角形的内心: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 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至三 边的距离相等。 ) 第十二章 轴对称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如 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 图形就叫做 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 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 是对应点,叫做 对称点。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 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的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 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

5、的垂直平分 线。 (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 )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 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或者说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二、作轴对称图形 1.归纳 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至它关于一条 直线 l 成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某一点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连接 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 归纳 2:几何图形都可以看做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做出这些 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

6、以原图形的 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做出 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 (如线段的端点 )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 可以得至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至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点p (x ,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 标为 p (x, -y);( 2)点 p(x,y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p( -x, y)。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 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 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7、 )等腰三角 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等边对等角 )。(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 合。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 相等。(简称 等角对等边 )。3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 角都等于 60 。5判定 :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 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第十三章 实数 一、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a,即x2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0的算术平方根为0; 2

8、.平方根:如果一个数 x的平方等于a, 即x2 =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3开平方:求一个数 a 的平方根的运算 (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 4平 方根性质:正数有 2 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 负数没有平方根。二、立方根1.立方根:如果一个数 x的立方等于a,即x3 =a,那 么数 x 就叫做 a 的立方根 (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求一个数 a 的立方根的运算 (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 3立方根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 的 立方根是 0; 三、实数 1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 、 2、 3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

9、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一、变量与函数 1 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2常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3 .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 就说 y 是 x 的函数, x 是自变量。 y 的值叫函数值。4. 函数解析式:表示 x 与 y 的函数关系的式子,叫函数解析式。自 变量的取值不能使函数解析式的分母为 0。5. 函数的图像: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 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 成的图形,就

10、是这个函数的图象。6 .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表示函数的方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图像法。二、一次函数 1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 y=kx(k 为常数,且 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 .其中 k 叫做比例系数。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图象:正比例函数 y= kx (k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2)性质:当 k 0 时,直线 y= kx 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 随着 x 的增大 y 也增大;当 k 0 时,直线 y= kx 经过二,四象限,从左 向右下降,即随着 x 的增大 y 反而减小。3一次函数:

11、一般地,形如 y=kx+b(k,b 为常数,且 k 0) 的函数叫 做一次函数。当 b =0 时 ,y=kx+b 即为 y=kx, 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 次函数的特例。4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一次函数 y=kx+b(k,b 为常数,且 k 0)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kx+b 。相当于由直线y=kx平移丨b丨个单位长度而得。(2)性质:当 k 0 时,直线 y= kx+b 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 x 的增大 y 也增大;当 k 0 时,直线 y= kx+b 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 的增大 y 反而减小。5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 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 件确

12、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 三、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 (组)与不等式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解一 元一次方程就是求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 0 时,自变量 x 的取值。相 当于求直线与 x 轴的交点。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 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二个一 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二条直线。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坐 标。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 法:a m a n = a m+n (m, 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 不变,指数相加。2 .幂

13、的乘方法则:(a m ) n = a mn (m , n都是正整数)幂的 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3 .积的乘方法则:(ab) n= a n b n (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 乘方的积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 1)系数与系数相乘( 2) 同底数幂与同底数幂相乘( 3)其余字母及其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 所得的积相加。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 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二、 乘法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 b) ( a b) = a 2 b 2。2 .完全平方公式:(a b) 2 =

14、a 2 2ab + b 2 口诀:前平方,后平 方,积的两倍中间放,中间符号看情况。(这个情况就是前后两项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3 .添括号: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 号,括到括号里面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 括号里面的各项都改变符号。三、整式的除法 1 . a m a n =a m n ( a 0 , m, n 都是正整数, 且m 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2. a 0 =1 ( a 0)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 0 次幂都等于 1 。3.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1 )系数相除( 2)同底数幂相除( 3)只 在被除式里的幂不变 4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

15、这个多项式的每一 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四、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 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 公因式: 一个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 式的公因式。3. 分解因式方法: (1)提公因式法: ma+mb+mc =m(a+b+c)。(2)运用公式法: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平方差公式:a 2 b 2 = (a +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a 2 + 2ab + b 2=(a + b) 2 ; a 2 + b 2 =( a + b) 2 2ab a 2 2ab + b 2 =(a b) 2 ; a 2 + b 2 =( a b) 2 + 2ab 立方差公式:x 3 -y3 =(x-y)(x2+xy+y2) (3) 十字相乘法 1 (二次项系数是 1): x 2+(p+q)x+pq= (x+p)(x+q)。二次项系数是1;常数项是两个数之 积;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 a 1c 1 a 2 c 2x 两个因数之和。 十字相乘法 2(二次三项式 ): 即将二次三项式 ax 2 +bx+c 的系数 a 分解成 a 1 a 2 ,常数项 c 分解成 c 1 c 2 ,并且把 a 1 a 2 , c 1 c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