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1984593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28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2020~2021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申报指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附件 1 2020 2021 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年度国际科技合作专题 申报指南申报指南 专题一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题 专题一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题 20200503 一 国际科学研究合作项目 一 支持内容 一 支持内容 支持广东省高校 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牵头 与国外高校 科研院所等合作机构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绿色 低碳 生物医药 数字经济 新材料 海洋经济 现代种业和精 准农业 现代工程技术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联合开展 前沿理论 科学方法 技术实验等方面的合作研究项目 项目实 施周期为 2 年 同等条件下 优先支持三类项目 一是联合港澳机构共同开 展的国际科研合作项

2、目 二是与我省签订合作协议的美国友好省 州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 新西兰卓越 研究中心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在有关领域 详见附件 2 的合作 项目 三是应对国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 二 申报条件 二 申报条件 1 申报本专题项目须联合至少 1 家国外参与单位 2 2 项目参与各方须就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需明确 各方研发任务 分工与知识产权归属 并符合我国与合作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要求 未签署相应协议文件的单位不得列为项目的合 作单位 3 项目组成员须包括参与各方 1 名及以上成员 4 企业作为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申报本专题 需提供自筹经 费 企业自筹经费总

3、额不低于本专题项目财政资助金额 5 项目负责人应为 1955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具有相关专业 博士学位且从事本领域科研工作 3 年以上 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职 称且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10 年以上 受聘于广东单位的外籍科研人 员及港澳台地区科研人员可作为项目负责人 但不得同时以境内 境外两种身份负责或参与项目 6 项目负责人应无在研的省级粤港 粤澳联合创新领域 粤港 粤澳联合资助计划 或国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 三 考核指标 三 考核指标 1 与合作外方联合发表的高质量论文 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 内科技期刊 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以及在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的论文

4、 代表作不少于 1 篇 论文代表作须反映合作各方在项目研究中的贡献 2 形成研究领域的新发现 新观点 新原理或新机制等标志性 成果不少于 1 项 并完成热点报告 研究进展或综述报告不少于 1 篇 3 3 合作期间 主要合作方团队至少有 1 次赴对方机构的工作访 问 我方主申报单位项目团队赴外方合作单位或外方合作团队来 访我方项目承担单位均可 且每年至少召开 1 次全体团队人员 参加的项目工作会议 形式不限 4 合作期间 主要合作各方至少联合举办 1 次研究项目相关领 域的技术交流活动 形式 规模 举办地不限 但须有项目单位 外的本研究领域科研人员参加 5 联合培养研究生或国际科技合作人才不少于

5、 1 名 6 应解决我省公共技术或社会民生问题 加强研究成果的推 广应用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 资助方式 四 资助方式 经专家评估评审 择优予以事前立项资助 每项资助 50 万元 二 国际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 一 支持内容 一 支持内容 支持广东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联合国外企业 高 校 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联合研发 技术示范和技术转移合作项 目 重点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绿色低碳 生 物医药 数字经济 新材料 海洋经济 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 现代工程技术 重点关注我省 双十产业集群 发展 项目实施 周期为 2 年 按照项目目标分两个方向进行支持 支持方向按照项目目标分两个

6、方向进行支持 支持方向 1 以推动国内 产业技术进步为目标的项目 支持方向支持方向 2 以在合作国推广示范我 4 省先进适用技术为目标的项目 根据我省与有关国家机构间的合作协议 本类项目优先支持 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 日本近畿经济产业局环保节能领域合作 详见附件 2 二 申报条件 二 申报条件 1 申报本专题项目须联合至少 1 家国外参与单位 2 申报 支持方向 1 须广东省企业牵头或有至少 1 家广东 省企业参与 申报 支持方向 2 须广东省企业牵头或有至少 1 家企业 不限国内或国外 参与 3 项目参与各方须就合作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协议内容需明确 各方研发任务 分工与知识产权归属 并符合我

7、国与合作国家有 关法律法规要求 未签署相应协议文件的单位不得列为项目的合 作单位 4 项目组成员须包括合作各方 1 名及以上成员 5 企业 不限国内和国外 作为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申报本专 题 需提供自筹经费 企业自筹经费总额不低于本专题项目财政资 助金额 鼓励企业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投入充足配套资金 自筹经 费配套情况将作为衡量项目可行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6 申报 支持方向 1 国外参与单位须已具备国际或国内领 先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新材料 新设备 以及关键部件 实验装置 系统 应用解决方案 新诊疗方案 临床指南 规范 科 学数据 科技报告 软件等标志性成果 须提供有效证明 申 5 报 支持方

8、向 2 粤方单位须已具备国际或国内先进的新技术 新工艺 新产品 新材料 新设备 以及关键部件 实验装置 系 统 应用解决方案 新诊疗方案 临床指南 规范 科学数据 科 技报告 软件等适用性成果 须提供有效证明 7 项目负责人应为 1955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具有相关专业 博士学位且从事本领域科研工作 3 年以上 或具有副高及以上职 称且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10 年以上 受聘于广东单位的外籍科研人 员及港澳台地区科研人员可作为项目负责人 但不得同时以境内 境外两种身份负责或参与项目 8 项目负责人应无在研的省级粤港 粤澳联合创新领域 粤港 粤澳联合资助计划 或国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 三 考

9、核指标 三 考核指标 1 攻克关键技术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成果转化 支撑 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良好绩效的科技成果不少于 1 项 2 支持方向 1 完成产业技术 引进来 的转移转化成果 不少于 1 项 支持方向 2 完成产业技术 走出去 的转移转 化成果不少于 1 项 3 培养或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 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合计不少于 2 名 4 推动我国产业技术进步或我国先进适用技术在合作国推广 应用 产生良好经济效益 需提供有效证明 四 资助方式 四 资助方式 6 经专家评估评审 择优予以事前立项资助 每项最高资助 100 万元 专题二 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专题二 发展中国家科研人

10、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 20200504 一 支持内容 一 支持内容 支持承担国家部委和我省重点任务 面向联合国 2030 年可 持续发展议程 发展中国家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东盟成员 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 重点围绕我省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 孵化 育成体系建设两类内容在广东省内举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 班 项目实施周期为 1 年 自项目正式立项之日起计算 培训班需围绕我国总体外交战略 服务我省重点外事工作任 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同等条件下 优先支持企业参与 有明 确市场拓展目标并提供经费或其他条件支持的项目 二 申报条件 二 申报条件 1 申报单位为依法在广东境内注册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具备 良好科

11、研开发能力和基础 能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条件和资金保 障的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 2 申报单位需具备标准化培训服务体系和专业培训资源渠道 能够聘请具有良好政治素质 与培训目的和内容相符 在领域或 行业内知名度高 影响力大的专家 含外籍专家 进行授课 3 培训内容围绕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 孵化育成体系建设两个 领域开展 7 4 学员须为来自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发展中国 家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东盟成员国等国家的科研人员 含 科研管理人员 学员所属国别数量应不少于 3 个国家 办班规 模以 20 人及以上 20 天 30 人及以上 15 天为基准 5 不支持本年度已获得其他省级部

12、门经费支持的专项培训项 目 三 考核指标 三 考核指标 1 在广东省内按指南要求举办 1 个科技创新能力培训班 2 提交总结报告 1 篇 3 在专业媒体或综合性媒体上至少有 1 篇项目报道 4 项目实施注重实效 符合国际惯例 不铺张浪费 5 专款专用 经费支出合规合理 四 资助方式 四 资助方式 经专家评估评审 择优事前资助 每项 50 万元 专题三 外籍青年科研人员来广东进行学术交流与工作 专题三 外籍青年科研人员来广东进行学术交流与工作 20200505 一 支持内容 一 支持内容 支持外籍青年科研人员来广东进行为期 3 个月 6 个月或 12 个月的学术交流与工作 资助经费作为工作和生活

13、津贴 主要用 于补贴外籍青年科研人员在广东的学术研究与调研活动 食宿 交通 保险等支出 项目实施周期为 2 年 自项目正式立项之日 8 起计算 优先支持创新型国家的外籍青年科研人员到广东的重大科技 基础设施 省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重点实验室 国际科 技合作基地进行学术交流与工作 二 申报条件 二 申报条件 1 牵头申报单位在 2 年内 以本指南发布之日为准 接收外籍 青年科研人员在本单位完成为期 3 个月 6 个月或 12 个月的学术 交流与工作 3 个月学术交流与工作须在广东境内停留 90 天以上 6 个月学术交流与工作须在广东境内停留 150 天以上 12 个月学 术交流与工作须在广

14、东境内停留300天以上 以出入境记录为准 2 来访的外籍青年科研人员应为 1980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 且具有外国国籍 具有硕士学位且在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 科研工作 5 年以上 或具有博士学位且在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 从事科研工作 2 年以上 目前应为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的 在职科研人员 3 本专题项目负责人应为牵头申报单位接收来访人员项目的 相关负责人 本专题项目不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其他省级项目的 在研限项条件 4 不重复支持以往年度 外籍青年科研人员来广东进行学术交 流与工作专题 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 员会立项项目已经支持的外籍人员 5 申报项目名

15、称应统一按照 外籍青年科研人员来广东进行 9 XXX 学术交流与工作 的格式填写 其中 XXX 指具体的研究 领域或方向 三 资助方式 三 资助方式 经专家评估评审 择优予以事前立项资助 资助交流期限和 金额分别为 3 个月 3 6 万元 人 6 个月 6 万元 人或 12 个月 12 万元 人 资助经费采取 包干制 一次性下达牵头申报单位 具体经 费管理由牵头申报单位负责 批复立项后 项目负责人应按照任 务书要求实施项目 项目完成后及时提交结题材料 由省科技厅 组织专家进行集中材料验收 四 结题要求 四 结题要求 1 由来访的外籍青年科研人员与牵头申报单位人员共同发表 论文不少于 1 篇 2

16、 提交结题验收报告 1 篇 3 提交牵头单位出具的能证明外籍青年科研人员来广东进行 学术交流与工作情况的相关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出入境记录 工 作记录等 专题四 广东青年科研人员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与工作 专题四 广东青年科研人员赴海外进行学术交流与工作 20200506 一 支持内容 一 支持内容 支持广东省内青年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际高水平科研项目 10 在海外进行为期 3 个月 6 个月或 12 个月的学术交流与工作 资 助经费作为工作和生活津贴 主要用于补贴广东青年科研人员在 海外的学术研究与调研活动 食宿 交通 保险等支出 项目实 施周期为 2 年 自项目正式立项之日起计算 优先支持参与欧盟科技计划项目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 工程项目 联合国相关机构发起的科研项目 以及参与与我省签 署合作协议的国外机构的项目 包括巴基斯坦总理国家科技工作 组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平台建设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澳大利亚 昆士兰科技大学有关领域的合作项目 详见附件 2 二 申报条件 二 申报条件 1 申报单位在 2 年内 以本指南发布之日为准 派出本单位全 职青年科研人员在海外完成为期 3 个月 6 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