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1947873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2020年丰台区2020高三语文一模试题语文2020.05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特殊。为什么野味有如此巨大的诱惑力?人们在食用野味时为什么会陷入尴尬境地?首先,野味比人工培植的食物具有更完整的自然性。许多野生动物能在人的控制之外自由自在地活动着,这种自由自在对人的本质力量来说似乎是一种无形的挑战。人在潜意识中对本质力量的盲目崇拜,促使自己尽最大的力量去驾驭、支配尚未被人征服的野生动物。于是,享受野味就不仅是为了满足口福,深层的意义则是通过对野生动物的掌握和享用,使人感到自己本质力量的扩张。这样,原本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为目

2、的的生活追求,最终却失去了对自身的合理控制,蜕变成为疯狂猎取野生动物的放肆行为。其次,野性往往使野生动物表现出生龙活虎的生命活力。生猛鲜活的外在特征往往会转化为食物学上“鲜美”的评价标准,导致了人们对野味的味觉期待往往超过了对家禽家畜的口味评价。许多野味实际的味觉并非完全符合人们的心理预期,人们对野味味觉上的肯定性评价在人云亦云的大众心理作用下会得到进一步放大,野味也就具有了特殊的诱惑力。人类原本出于对生命活力的崇拜,最终却演变成对生命的戕害。再次,野味的食用还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野味经营者动用各种手段去收购那些国家明令禁止捕猎的野生动物,通过各种宣传去吸引消费者,使人们把食用野味作为一种消费

3、时尚,同时中国人爱面子的大众心理导致野味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样,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的现象,并没有使消费者改变嗜好,特定社会氛围反而推动着消费者挤到野味食用者的行列里来,最终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野味越少,要求食用者反而越多,经营者也就越多;社会限制越严格,经营者反而越能赚钱,最终导致野味越来越少。尤其应该关注的是,由于野生动物是某些病毒和细菌的宿主,大量的食用也就打开了向人类传染疾病的潘多拉魔盒。(取材于於贤德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地位特殊,但是其安全性仍然值得人们深度思考。B.人类享受野味不仅仅是满足口福,更是为

4、实现对野生动物的驾驭和支配。C.野味味道并不鲜美,但其生猛鲜活的外在特征使其具有了特殊的诱惑力。D.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但特定社会氛围推动着消费者挤到野味食用者行列。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们食用野味时陷入的“尴尬境地”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享用野物是为了扩张人的本质力量,最终却失去了对自身的合理控制。B.追求野味源于对野生动物生命活力的崇拜,最终演变为对生命的戕害。C.享受野味是人们追求消费时尚的行为,最终却使许多经营者获益颇多。D.食用野味是为了享受野味的鲜美,实际上却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行为。材料二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都是RNA病毒。RNA分子结构稳定性差,烈性RNA病毒很难在宿主

5、体内长期存活。当年非典病毒对人类来说是新的RNA病毒,很可能遭到人类免疫系统的顽强抵抗。免疫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反应过度,事实上,当年有相当一部分非典病人就是死于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受RNA病毒感染的病人通常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彻底治愈,病毒完全消失;要么病人死亡,病毒同样完全消失。从这层意义上说,非典病毒确实已经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新冠病毒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专家说是蝙蝠,它是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新冠病毒可永久生活在蝙蝠体内,并在不同的蝙蝠种群之间相互传递,交叉感染。长此以往,蝙蝠种群内形成了一个异常庞大而复杂的冠状病毒基因库,里面包含了各式各样的病毒序列,而且处于不停地变化之中。一旦

6、某个突变类型正好和人类某种细胞受体对上了,便能感染人体,完成物种间的跨越。当年非典病毒就是这么来的,如今的新冠病毒也是这么来的。与此类似的就是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平时主要躲在鸟类的身体里,也有少部分病毒以猪为自然宿主,这就是我们此前经常听到的禽流感和猪流感。这些寄宿在鸟类和猪体内的流感病毒也在不断地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并伺机入侵人体,情况和冠状病毒非常相似,这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非常危险的新型传染病。到底怎样才能避免这类新型传染病呢?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不吃野生动物。但是,比起管住嘴,更重要是管住腿。人类和野生动物大部分直接的接触发生在野外,这里所说的绝不仅仅是旅游,更多情况是人类为生存的需要,不

7、断开疆扩土,侵占野生动物的地盘,从而增大了人类被传染的风险。(取材于袁越相关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非典病毒消失是因为RNA病毒很难长期存活,而且人类免疫系统会顽强抵抗。B.非典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可永久存在于蝙蝠体内,并进行相互传递,交叉感染。C.蝙蝠体内的冠状病毒实现物种间跨越,使其突变类型正好和人类细胞受体对上。D.寄居某些动物体内的流感病毒不断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并伺机入侵人类。材料三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11月审议通过。此法在规定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维护生态平衡的立法目的时,加入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内容。

8、2003年“非典”后,野生动物保护法作过小幅的修正,适度加大了野生动物法制保护的力度。2014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刑法解释规定,惩罚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但是,该解释并不涉及故意参与食用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也不涉及购买和食用国际非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2019年2月,国家林草局出台相关规定,强调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繁育与利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做了有益的补充。目前,可合法饲养并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品种共54种,既包括梅花鹿、红腹锦鸡等国内品种,也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鸵鸟、美洲鸵等6个品种,产业巨大。以非重点保护动物为人工

9、繁育主攻方向,可能会刺激社会消费野生动物的“风尚”,与时代文明发展的要求相悖。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用行为,所食用的往往是那些在野外直接捕获的稀奇古怪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允许繁育的野生动物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不必担心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此,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配套条例、规章作出修改时,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应当严格限定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正面清单,将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纳入禁止清单。这样才能保护全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也保障依法开展养殖的企业的权利。(取材于网络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三,下列解说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1988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不仅强调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还要求

10、加大法制保护力度。B. 2014年刑法解释对“故意参与食用濒危野生动物及制品的行为”未作出相应的惩罚规定。C.目前允许合法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共54种,繁荣了野生动物产业,也可能带来一些隐患。D.在科学论证前提下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才能有效防止公共卫生事件发生。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新浪科技网2月21日报道,关于是否取缔野味集市和野味饭馆这一问题,在近10万份公众调查问卷中,有94.8%的人选择取缔,1.3%的人选择中立,3.9%的人选择不取缔。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被调查者,你会怎样选择?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加以解说。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

11、0题。(共18分)南齐书,梁萧子显撰。臣等因校正其讹谬,而叙其篇目,曰: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此史之所以作也。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则或失其意,或乱其实,或析理之不通,或设辞之不善,故虽有殊功韪德非常之迹,将暗而不章,郁而不发,而梼杌嵬琐、奸回凶慝【1】之形,可幸而掩也。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以为治天下之本。号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设,其言至约,其体至备,以为治天下之具。而为二典者,

12、推而明之,所记者岂独其迹也?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小大精粗,无不尽也;本末先后,无不白也。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乎?则方是之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夫自三代之后为史者,如迁【2】之文,亦不可不谓隽伟拔出之才、非常之士也。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道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难知之意,文不足以发难显之情,何哉?盖圣贤之高致,迁固有不能纯达其情而见之于后者矣,故不得而与之也。迁之得失如此,况其他邪?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缋【3】之变尤多

13、,而其文益下。岂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数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迹暧昧,虽有随世以就功名之君、相与合谋之臣,未有赫然得倾动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时偷夺倾危、悖礼反义之人,亦幸而不暴著于世,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可不惜哉!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岂可忽哉!岂可忽哉!(取材于曾巩南齐书目录序)注释:【1】慝:邪恶,罪恶。【2】迁:司马迁。【3】缋:通“绘”。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叙其篇目叙:作序B.而为法戒戒:戒除C.周万事之理周:综括D.其言至约约:简略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14、A.此史之所以作也使由之者不能知B.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其求旨者,如即乎其人C.小大精粗,无不尽也故不得而与之也D.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数世之史既然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乱其实有的窜乱了那些历史事实B郁而不发积结在一处而不能传扬C其任可得而称也他的能力与良史之名相称了D以为治天下之具觉得治理天下的条件都具备了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曾巩校勘萧子显著南齐书时所作序文,表达了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观。B曾巩认为“良史”应该满足四个条件:见识广博,思想合用,才智出众,文辞精妙。C撰写唐虞二典的史官是圣人的门徒,因而他们执笔写作都能言词简洁,紧扣史实。D司马迁是一位俊逸英伟、出类拔萃、非同寻常的史学家,却无资格进入良史行列。10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不惜哉”的感慨?请结合全文分条简述。(6分)(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11题。(共7分)11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雍【1】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2】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