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1946945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10月月考试题说明:本试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1 一 8 为单选,每题 4 分,9-12 为多选,每题 6 分,选不全得 3 分,共 54 分.1.下列各种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汽车远距离行驶中导航上的点可以代表汽车作为质点B 第三秒末后一秒即为第四秒初相同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改变量相同变速运动中可以把运动过程划分为很多小段,用所有小段的位移之和近似代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2 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成正比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量与时间成正比 C.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

2、同时间内速率变化量相同 D.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 O 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 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甲队的平均速率小于乙队某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3 秒内通过的位移是 x,则质点前两秒内通过的位移为( )A.xB. 0.5xC. 0.8xD. 1.8x6 一辆汽车 4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2 m/s,末速度为 10 m/s,在这段时间

3、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汽车的加速度为 4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 3 m/s汽车的位移为 24 m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3 m/s7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 s 后速度变为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s 末、3 s 末的速度之比为 12B第 1 s 内与第 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C1 s 内与 2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v D03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8 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在第 20s 末,甲、乙两车相遇若乙车在前,则可能相遇两次在第 10s 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在第 10s 末,甲、乙两车相

4、距 150mv29.(多选)一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位移和速度关系为 x= 40 -,其中x 单位为 m,v 单位为10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如图 5 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xt 图象,下列关于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出发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出发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Dt2 时刻两个物体速度相同2汽车做减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 10m/s2汽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5m/s汽车经过 4s 速度减小到零汽车经过 2s 速度减小到零10.(多选)如图所示,a、b 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

5、正确的是()A4 s 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B4 s 时两物体在途中相遇C5 s 时两物体的速率相等D5 s 时两物体相遇11.(多选)一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抛物线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是O(0,0)、A(1,6)、B(2,22).从t=0 开始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0 时,小球的速度为零t=5s 时,小球的位移为 130m小球在 05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23s 之间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2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如图所示,t=0 时,质量为 0.5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 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 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

6、,最后停在 C点。每隔 2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2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 g=10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 B点t=10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 C点B. C.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大于 12m/sD. A B间的距离大于 BC间的距离二 实验,13、14 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每题 4 分, 15 题第一问 2 分,第二问 4 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作vt 图象时,所描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减

7、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说法中有益的是()选取计数点,把每打 5 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适当大些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 1 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A 点为第一个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vB=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在图 1 中根据测量数据, 求出a=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三,计算题 16 题 14 分,17 题 16 分如图为

8、某一路段的俯视图,该路段全程限速 12m/s,一辆汽车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前方有一路口要通过,绿灯还有 2s 将熄灭变为红灯,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9m。已知该车加22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m/s ,刹车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m/s 。若汽车此时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开始刹车,则汽车将停在距停车线多远处?若汽车此时立即以最大加速度一直加速通过路口,求出通过路口的速度,判断汽车是否违章(结果可以保留根号)。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经过某位置时,从一辆同向匀速运动的自行车旁经过。以该位置为原点,自行车和汽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均为国际单位):自行车 x1=6t,汽车2x2=10t-0.

9、25t .求:经过多长时间自行车能追上汽车?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速度多大?自行车追上汽车前,二者间最大距离是多少?阶段性考试答案1、B2、B3、A. 起点和终点相同,位移大小相等,用的时间也相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 A 正确 B 错误;C. 由图象知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甲的平均速率大于乙的,所以 CD 错误;4、C 设前两秒内的位移为 x1,则 , ,设前三秒内的位移为 ,则 ,则第 3 秒的位移,联立方程,解的前两秒内的位移,故C 正确,ABD 错误。5、C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物体从 0 时刻开始运动,而乙物

10、体从 t1 时刻开始运动,故 A 错误;由题图可知甲物体从坐标x1 开始运动,而乙物体从坐标为 0 的位置开始运动,故B 错误; xt 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题图可知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故 C 正确;t2 时刻两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即两物体相遇,故D 错误。8 故选:B,A. 在第 20s 末,甲通过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大,但由于它们初始位置关系未知, 所以不能判断是否相遇,故 A 错误;若 t=0 时刻乙车在前,则两车在第 20s 末前,两车可能相遇一次,若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此后,由于乙做匀加速运动,甲做匀速运动,乙可能追上甲,再相遇一次。故 B 正确。由图知,乙车的速

11、度一直为正,说明乙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 C 错误;第 10s 末,甲、乙两车的位移之差为:x=2010121010=150m,由于出发点的位置关系未知,所以不能求出确定它们相距的距离,故 D 错误。9、答案BC,AB、根据题意整理得: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所以汽车做减速运动,初速度大小为,加速度大小为,故A 错误,B 正确;CD、由得汽车速度v2减小为零的时间为:,故C 正确,D 错误。v6、C 解析汽车的加速度 a2 m/s ,故A、B 错误;平均速度0.5(v0+v)tm/s,故D 错误;位移x v t24 m,故C 正确。B 解析 由初速度为零的匀

12、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可知,1 s 末、2 s 末、3 s 末的速度之比为 123,A 错;同理,由静止开始,连续的 3 个 1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B 对;故 1 s 内、2 s 内、3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13)(135)149,C 错;平v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知道 vt 图象的物理意义。由图象可知 4 s 时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 A 正确;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可知 4 s 时两物体的位移相等,所以 4 s 时两物体相遇,故 B 正确;5 s 时两物体速率一个为 0,一个不为 0, 不相等,故C 错误;5 s 内两者位移不同,所以没有相遇,故D 错误

13、。答案AB均速度为 ,D 错。2BCA. 设抛物线方程 x=at2+bt+c,把 O(0,0)、A(1,6)、B(2,22)三点代入方程联立解得 a=5, b=1,c=0 即 x=5t2+t根据 x=v0t+0.5at2 可知 v0=1m/s,a=10m/s2,故 t=0s 小球速度不为零, 故 AD 错误B. t=5s,代入数据解得 x=552+5=130m,故 B 正确;BC、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a1=4m/s2 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2=2m/s2.根据运动学公式:8+a1t1a2t2=12,t1+t2=2,解出 t1=4/3s,知经过 10/3s 到达 B 点

14、,到达B 点时的速度 v=a1t=40/3m/s.如果第 4s 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 16m/s,从而判断出第4s 已过 B 点。是在 2s 到 4s 之间经过 B 点。所以最大速度不是 12m/s.故 A 错误,C 正确。B. 第 6s 末的速度是 8m/s,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 t=082s=4s,所以到 C 点的时间为 10s.故 B正确。D. 根据 v2v20=2ax,知A. B 间的距离小于B. C 间的距离,故 D 错误。A.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长木板不一定要水平摆放,故 A 错误。B. 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需要估读,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 B 错误,C 正确。解答:A. 选取计数点,可增加测量距离,减小测量过程所产生的误差,可行;B、C. 若小车加速度减小,则点迹间距差别较小,且初始点距太近,测量误差较大,故应适当增大加速度,B 不可行,C 可行; D、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点距过小,测量误差较大,故应舍去,可行。故选:ACD15 打 B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B= =1.38(2) a=12.60m/s2 。01 111(1)汽车做匀减速运动,0v2 =2a x 解得:x =10m,汽车距停车线x=19mx =9m;由题意知,自行车匀速运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