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1938858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63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与送检医学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 转运与处理 孙怀超 检验科的工作就像法医 法医是为公安提供证据 而检验科是为临床医生诊断 治疗提供依据 数据直接影响医生的诊断 所以检验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看待微生物检验工作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送检的标本本身就有问题 再先进的设备 再高的检测技术 结果可谓 差之毫厘 谬之千里 由此可见 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非常地重要 质量是检验科之本 质量控制目的就是要有一个质量可靠的检验结果 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环节 分析前 分析中 分析后 实验室不同阶段误差发生率 定义 按时间顺序 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 到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终止的步骤 包括检验要求 患

2、者准备 原始样本采集 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输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最易出现问题 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 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最关键的环节 何谓分析前程序 1 早期采集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 无菌采集3 及时送检4 容器无菌无消毒剂5 标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采集的基本原则 临床标本的分类 血液属于天然的无菌体液 血流感染的细菌种类往往比较单一 血培养结果对于明确诊断意义重大 同时 血培养的检测结果受标本采集及运送干扰的影响较小 更容易进行质量控制 痰液 尿液 粪便等标本属于非无菌标本 有较多的正常菌群生长 且检测结果受采集方法 运送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其检测结果对明确诊断的意义相对较小

3、无菌体液是最有意义的病原学检测标本 各类标本的区别 我院标本送检情况 近两年标本错误率 1 手卫生 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2 皮肤消毒程序严格执行以下三步法 1 用75 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2 然后用1 2 碘酊作用30秒或10 碘伏作用60秒 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 至消毒区域直径达3cm以上 3 最后用75 酒精脱碘 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新生儿及对碘过敏的患者 只能用75 酒精消毒60s 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1 血培养标本采集 2 培养瓶消毒程序 70 乙醇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 作用60秒后用无菌棉签清除塞子表面乙醇3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切勿换针

4、头 或严格按厂家推荐的方法采血 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立即送检 4 成人每套 2瓶 应采血16 20ml 不同部位采集2 3套 儿童患者因为血液中病原菌浓度较高 血培养量无需等同于成人 对于婴幼儿患者推荐的采血量每瓶不少于2ml 采血量不超过体重的1 由于婴幼儿患者厌氧菌所致菌血症比较罕见 婴幼儿血培养可以仅用需氧瓶 1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2 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 双瓶双侧 采血培养 至少做到 双侧双瓶 必要时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采血注意事项 3 切忌在静脉点滴处采血 不宜从静脉导管或埋置针中采血4 采血后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 应先分配需氧瓶再厌氧瓶 因

5、为菌血症中专性需氧菌比专性厌氧菌高 采血注意事项 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 如不能立即送检 可室温保存 切勿冷藏 若冷藏有些苛养菌如流感嗜血杆菌 脑膜炎奈瑟氏菌 淋球菌等遇冷易死亡 若环境温度高于35 瓶内细菌繁殖后浓度过高时 感应细菌生长的底物被耗尽 放入培养仪后因为不再产生生长变化而出现假阴性 3 标本运送及保存 什么时候采血最好 为什么要采集足够的血液 为什么每套标本中应包含厌氧培养 为什么要求多次采血 思考的问题 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 发热高峰前0 5 1h内采血在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采血如患者已经应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血培养 什么时候采血最好 为什么要采集足够的血液

6、 采血量是影响灵敏度最关键因素 在一项研究中 成人血培养采血量2 30ml 检出率与采血量呈比例增长 而且成人只做1瓶血培养所得结果是很难正确解释的 但并非越多越好 超过一定数量的采血量会稀释培养瓶的肉汤 所以血液与肉汤的最佳比例为1 5 1 10 便于解释血培养结果是污染还是真正感染保证兼性厌氧菌的生长及厌氧菌的培养报告时间提前 需氧瓶有9 比厌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厌氧瓶有5 比需氧瓶早1天报告结果 因此只做需氧菌不做厌氧菌培养 有5 的血培养延迟1天报告阳性结果 为什么每套标本中应包含厌氧培养 1 菌血症有 持续性 和 暂时性 之分 多次采血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减少漏检 2 血流感染有原发性

7、与继发性之分 许多继发性血流感染来源于肺 尿路 肝脏 肠道与创口 血培养阳性有助于循环外感染的诊断 3 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 病原菌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 在无菌时期不管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如何 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 因此要求多次采血 但24h内一般不超过3次 为什么要多次采血 污染菌和感染菌的确认 脑脊液 标本采集 严格的无菌操作进行腰椎穿刺采集 必要时也可从小脑延髓池或侧脑室穿刺采集 采集后收集于3个无菌容器中 第1管用于细菌学检查 第2管用于化学或免疫学检查 第3管用于常规检查 若仅收集到1管脑脊液 首先送往微生物实验室 之后再做其它检查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若延误送检 标本应室

8、温保存 但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某些细菌具有自溶酶 放置时间过长易自溶死亡 脑脊液标本不可放置冰箱中保存 以防某些细菌死亡 如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嗜血杆菌 标本运送与保存 痰液 1 采集方法 自然咳痰法 留取前刷牙 用清水漱口3次 以去除口腔内大量杂菌 之后先深呼吸再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吐至一次性痰杯内 盖好盖子 如患者痰液较深或者黏稠难以咳出时可诱导排痰 最佳痰液采集量为2 10ml 最低不少于1ml 特殊取痰法 由临床医生采集 主要有 纤支镜抽吸法 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 经支气管镜直接吸引或防污染样本毛刷 2 痰标本的运送 保存 验收 尽快送至实验室内 2小时 运送延误可导致肺炎

9、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等苛养菌由于不适应外界环境和自溶现象而死亡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10 20 室温保存 既可防止苛养菌死亡也能避免杂菌快速生长 保存时间不可超过24小时 1 正常人尿液是无菌的 而尿液细菌培养最大的问题是杂菌污染 正常人外尿道有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等存在 而这些细菌又是尿路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 因此要作好尿液细菌学检查 首先应注意标本收集问题 尿液培养相关问题 2 尿液经尿道排出时会受到尿道内正常菌群的污染 所以需要定量接种 合理评价才能判断培养的细菌是否与尿路感染有关 3 另外 由于绝大多数的泌尿系感染是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 而此类细菌的硝酸盐还原实验为阳性 故可参考尿常规

10、检查中的硝酸盐还原实验来推断是否有细菌感染 中段尿培养简单易行 又无感染的危险 通常取晨起第一次尿送检 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 8h以上 给细菌足够的繁殖时间 尿标本必须用无菌带螺帽的容器采集 容器上标有培养型 而非尿常规尿杯 中段尿培养 采集方法 尽量取早晨第一次尿液 取尿前用肥皂水清洗外阴 女性 或尿道口 男性 再用无菌水洗净 用无菌纱布擦拭 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 留取中段尿10 15ml 置于无菌容器内 婴幼儿不少于1ml 尿量不足 培养结果不可靠 中段尿培养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 通常标本采集后到接种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尤其气温较高的夏季 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4 冷藏保存 但冷藏时间仍不得超

11、过8小时 注意 考虑淋病奈瑟菌感染时 采集的尿液应该立即送检 并且不得冷藏 标本的运送与保存 脓肿标本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闭合性脓肿 勿用拭子取样 脓肿表面清创 用注射器抽取脓肿内容物 或将脓肿切开引流后 取脓肿壁的一部分进行培养 开放性损伤和脓肿 尽量去除表面覆盖物和渗出液 并用拭子用力擦拭损伤基底或边缘取样 取自表浅切口感染的标本不进行厌氧培养 伤口进展边缘处活检标本检测厌氧菌 分枝杆菌和真菌最佳 采集后立即送检 采集前清洁 消毒尿道口及外阴 尿道分泌物可将无菌棉拭子伸入尿道捻转拭子采集 阴道分泌物采集时可用无菌棉拭子自阴道深部或阴道穹隆后部 宫颈2 3cm处 转动并停留10 30s取分泌

12、物 淋球菌培养需保温及时送检 衣原体 支原体等培养无法及时送检时应4 保存 生殖道标本送检 用药前自然排便 采集脓血 黏液部分2 3g 液体便取絮状物1 2ml 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如排便困难或婴幼儿患者 可用直肠拭子法采集标本 采集后立即送检 若不能及时送检 在4 冰箱中保存不超过24小时 粪便标本 小结 血液 脑脊液为无菌性体液 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无菌采集 血液标本还要注意采集的时间和采血量 若排除污染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只要有细菌生长即视为致病菌 有菌部位的标本如痰液 粪便等应了解该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采集标本时尽量避免污染 对于分离的细菌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尿液标本因采集时常常会受到尿道口正常菌群的污染 因此尿液细菌培养应进行活菌计数 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