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1711906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数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压轴题赏析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多姿多彩,经学习、研究后有不少体会。这些成功试题值得大家进行深入分析,细细品味。本人从中选取一部分加以分析,供教学、命题和研究参考。希望从考试试题的研究出发,在研究、讨论中我们共同获得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启发,进而提高对数学和数学教学的认识。ABCDOExy试题1(湖北省十堰市)已知矩形ABCD中,AB2,AD4,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x轴,AB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写出A、B、C、D及AD的中点E的坐标;(2)求以E为顶点、对称轴平行于y轴,并且经过点B、C的抛物线的解析式;(3)求对角线BD与

2、上述抛物线除点B以外的另一交点P的坐标;(4)PEB的面积SPEB与PBC的面积SPBC具有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略解:(1)所求各点坐标为A(0,1),B(0,-1),C(4,-1),D(4,1),E(2,1)。(2)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由于抛物线经过点B(0,-1),可求得,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经验证,该抛物线过C。(3)直线BD的解析式为,与抛物线解析式联列,解得点P坐标为。(4)。赏与析: 第(2)小题看起来有多余条件,但实际上正好考查学生解题中的自检能力,如果学生用顶点式求抛物线解析式,根据点B坐标求出解析式后须检查C在抛物线上。如果学生运用一般式求解,根据E、B、C的坐标求出

3、解析式后,须检验E是顶点。这一自检步骤不可忽略,也不可默认。试题2(泰安市,非课改)如图,在中,是边上的高,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重合),垂足分别为。(1)求证:;(2)与是否垂直?若垂直,请给出证明;若不垂直,请说明理由;(3)当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略解:(1)可证,。(2)与垂直。先证四边形为矩形,由(1)知,。为直角三角形,。又,。(3)当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2)知:,。又,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赏与析:(1)本题对几何图形的性质作了比较有趣的研究,探究其中比较有意义的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形状关系等,形成一类探索性试题的特点。(2)试题较有整体感,小题设计之间、小题

4、解法之间联系均较_结束_输出y_y与x的关系式_输入x_开始紧密,对于探究性问题中研究主题不断生成,环环相扣,又不断解决有一种流畅感。试题3(安徽省)按右图所示的流程,输入一个数据x,根据y与x的关系式就输出一个数据y,这样可以将一组数据变换成另一组新的数据,要使任意一组都在20100(含20和100)之间的数据,变换成一组新数据后能满足下列两个要求:()新数据都在60100(含60和100)之间;()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原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致,即原数据大的对应的新数据也较大。(1)若y与x的关系是yxp(100x),请说明:当p时,这种变换满足上述两个要求; (2)若按关系式y=a(xh

5、)2k(a0)将数据进行变换,请写出一个满足上述要求的这种关系式。(不要求对关系式符合题意作说明,但要写出关系式得出的主要过程)略解:(1)当P=时,y=x,即y=。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即P=时,满足条件()。又当x=20时,y=60,当x=100时,y=100。而原数据都在20100之间,所以新数据都在60100之间,即满足条件(),综上可知,当P=时,这种变换满足要求; (2)本题是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若所给出的关系式满足:(a)h20;(b)若x=20,100时,y的对应值m,n能落在60100之间,则这样的关系式都符合要求。如:。赏与析:(1)用流程图的方法叙述函数关系,比较生动

6、。同时这也是对函数的意义作了一个形象化的解释。其实函数的表达有多种方法,用解析式表示只是其中一种,而且不是所有函数都可以用解析式表示的。(2)通过隐含的方法对函数的几个有意思的性质,比如值域、单调性等进行描述、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的方法。(3)问题设计考虑到验证性证明和构造性证明等,试题比较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试题4(淮安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一个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纸片AOB,已知OA=2,AOB=30,D、E两点同时从原点O出发,D点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E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运动,设D、E两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 (1)点A的坐标为

7、,点B的坐标为 。(2)在点D、E运动的过程中,直线DE与直线OA垂直吗?请说明理由(3)当t在什么范围时,直线DE与线段OA有公共点?(4)将直角三角形纸片AOB在直线DE下方的部分沿直线DE向上折叠,设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写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略解:(1)。(2)可求得,这时可得EDO=30,EDOA.(3)0t。(4)当0t时,当t时,当t时,。S最大值略。赏与析:(1)几何图形随着问题的展开慢慢展开,一点一点变得丰富起来。各小题的问题解决过程也是慢慢生成,每一小题的解法和结论对后一小题都有一定的启发性。(2)本题对于点的运动位置要进行分类讨论,要求还是比较高

8、的。分类讨论是初中数学比较重要的思想方法,讨论的两个难题,一是想到要用讨论的方法求解,一是确定讨论分界的不重不漏。试题5(武汉市)填空或解答:点B、C、E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直线CE的同侧,ABAC,ECED,BACCED,直线AE、BD交于点F。(1)如图,若BAC60,则AFB_;如图,若BAC90,则AFB_;(2)如图,若BAC,则AFB_(用含的式子表示);(3)将图中的ABC绕点C旋转(点F不与点A、B重合),得图或图。在图中,AFB与的数量关系是_;在图中,AFB与的数量关系是_。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结论证明。AABBCCDDEEFF图图AAABBBCCCDDDEEEFFF图图图

9、略解:(1)AFB60, AFB45。(2)AFB90-。(3)AFB=90-,AFB=90+。证明略。赏与析:(1)“填空或解答”,这是一种试题类型,这种类型试题的考查容量比较大,同时又让学生可以避免重复书写类似解题过程。比如本题中的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的书写过程。试题类型视为考查服务的,不同的题型的产生都是为了提高考查的有效性,所以试题类型值得我们一起去研究。(2)容易看出这道试题并不是原创的,但是在一道传统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挖掘出新意来,也会是一道有意思的试题,由此使我们体会到,学生和教师在学习或教学中,经常去改编、挖掘陈题,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劳动,这是一种试题研究,也是一种数学研

10、究和教学研究,但是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原题对新题的负面干扰。试题6(北京市课标卷)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在中,点分别在上,设相交于点,若,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中,如果是不等于的锐角,点分别在上,且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略解:(1)答案不唯一,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2)BOD=。猜想四边形BCED是等对边四边形。(3)作于F ,于G ,可先证BCF

11、CBG,从而BF=CG。然后可证BFDCGE,所以BD=CE。即四边形BCED是等对边四边形。赏与析:这是一道围绕着鲜明主题的主题研究式学习试题,它可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研究、解剖一个有意义的数学主题。引导学生接受试题暗示的启发,学会分析思考。而且第(2)小题只要猜想不要证明,与第(3)小题的配合,设计比较合理巧妙,有错落的层次感,而避免小题解答书写时的雷同、重复。另外,本题第(3)小题还可以在BE上截取F,使得BF=CD,进而证明CE=CF=BD。试题7(常德市)如图1,已知四边形是菱形,是线段上的任意一点时,连接交于,过作交于,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考生不必证明)图1图2(1)探究:如图2,上

12、述条件中,若在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时,其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ABCFHGD图4(2)计算:若菱形中,在直线上,且,连接交所在的直线于,过作交所在的直线于,求与的长 BADC图3FHGQ(3)发现:通过上述过程,你发现在直线上时,结论还成立吗? 略解:(1)结论成立。证明:由已知易得,。FH/GC, 。(2)G在直线CD上,分两种情况讨论如下: G在CD的延长线上时,DG=10,如图3,过B作BQCD于Q,由于ABCD是菱形,ADC=60,BC=AB=6,BCQ=60,BQ=,CQ=3BG=,由AB CG,即,。 G在DC的延长线上时,CG=16,如图4

13、,过B作BQCG于Q,由于ABCD是菱形,ADC=600,BC=AB=6,BCQ=600,BQ=,CQ=3,BG=14,由AB CG,即,FG=。(3)G在DC的延长线上时,所以成立。结合上述过程,发现G在直线CD上时,结论还成立。赏与析:试题采用探究、计算、发现这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给出学生学习过程的明确引导性。指导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不满足于被动解答,而是把问题作为一种特殊情形,然后多角度去扩充问题的各种情形,并一一解答。这样的试题样式,间接教育学生:数学学习中要追求深入问题内部追根究底的良好品格,逐步达到对问题举一反三的目标。ACByx011试题8(龙岩市)如图,抛物线经过的三个顶点,已知轴

14、,点在轴上,点在轴上,且。(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写出三点的坐标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ACBx011y(3)探究:若点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且在轴下方的动点,是否存在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略解:(1)抛物线的对称轴。(2),。把点坐标代入中,解得,。(3)存在符合条件的点共有3个以下分三类情形探索设抛物线对称轴与轴交于,与交于过点作轴于,易得, 以为腰且顶角为角的有1个:,在中,。以为腰且顶角为角的有1个:在中,以为底,顶角为角的有1个,即画的垂直平分线交抛物线对称轴于,此时平分线必过等腰的顶点过点作垂直轴,垂足为,显然 于是,赏与析:本来将求符合要求的点的坐标与讨论方法相结合并没什么新意,但是同时又结合着作图的过程,就比较别致了。数学中的知识、能力有很多,从本题可见,适当的组合也是一种新意,可以起到有效的考查作用,不一定要去挖掘试题的技巧性和复杂性。试题9(潍坊市)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m,6),B(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