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69593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B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卷类型:B 河北省冀州中学 学科网2008200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学科网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学科网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题分数:150 分 学科网第卷 学科网注意事项 学科网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学科网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学科网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学科网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学科网A、根茎 颈椎 大相径庭 不胫而走 学科网B、甲醛 醅酒 味道醇厚 醍醐

2、灌顶 学科网C、裨益 稗草 麻痹大意 纵横捭阖 学科网D、按捺 纳税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学科网2在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学科网他这个人大大咧咧的,干什么事都似乎不大_。 学科网这个责任他是无法_的。 学科网因台湾当局宣布与圣卢西亚恢复所谓“外交关系”,中国驻圣卢西亚大使宣布_中国与圣卢西亚外交关系。 学科网A精心 推托 终止 B 经心 推脱 中止 学科网C经心 推托 终止 D精心 推脱 中止 学科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学科网A项羽被困垓下,兵少食尽,外面汉兵层层包围,其处境之危险真是如履薄冰,想起“西楚霸王”之威名,让人不禁感慨

3、万千。 学科网B创业之初,他经济异常拮据,几乎是手无寸铁,但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他一跃成为国内最知命的 IT 业界精英。 学科网C日前,某网站公布了一项名为“网络 10 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垃圾邮件首当其冲,排在“10 大罪状”第一位。 学科网D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来到了山东莱芜,在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学科网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学科网A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和扎实有效的安保工作是 2008 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基础和关键,不仅关系到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而且关系到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学科网B那是 2005 年的 3

4、 月 31 日,殷雪梅这位江苏常州金坛的小学老师,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奋不顾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震撼人心的一瞬间。 学科网C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脸落寞的丁俊晖,面对众多记者连珠炮似的提问,只简单甩下了“我很累,我不想打”“我技术不行”“没什么感觉”。 学科网D虽然没有学历,但是他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某知名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高度赞赏。 学科网二、(9 分,每小题 3 分) 学科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学科网精神总是要依附形体的,谈国学的精神和中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如果我 们把国学落实到一个形体上面, 四库全书就是个代表。所谓四库,就是经

5、、史、子、集,也称四部。它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籍、最重要的知 识和学术。 学科网中国传统的知识为什么是四部,而不是三或者五?这本身就有特 别的意义。数字“四”其实就是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代表着方正和秩序。世界是方正的,国家是方正的。国学的“国”字,外形上就是方方正正的。 学科网仅仅有方正够不够?不够。古代的中国人都知道天 圆地方,天比地高,这是物理上的。圆比方高,这是境界上的。 圆这个东西很难说,也很难做,搞不好就落到圆滑上去了,就成了方正的反面。能够兼容方正的是 圆融,佛教常 说圆融无碍。还拿“国”字来说,方正里面有个东西,简化字里是个玉字,这块玉就是生命,就是心。有心在 “四”里

6、面,或者说当心把“四”融化之后,方就成了圆。生命可以把方正融化,这个时候方正不仅是外在的约束,而且成为了内在的灵魂。我们要用心将 经史子集四部融化。 学科网“经、史、子、集” 这四部代表的不仅仅是书籍或者知识,更是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理解。经典是什么?就是生命的常 态。 经就是常,我们说“经常”, “常”就是日用伦常,就是生活中不断实践,永远不会忘记 的东西,它构成了国人生命的根基。 经典是生命的常态,而历史则是生命的经验。我们每个人 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史书去经历自己生命中不曾经历的事情。历史是拓展生命 经验的东西。子部意味着什么?子部可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到生命样式的多元化,是

7、生命多元的展现。 经部只是给 我们提供了一般的生活方式,诸子却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生命感觉。 读儒学能使我们了解做人的 伟大和快乐, 读周易能使我们有一种顶天立地的生存感悟。 读中庸, 读荀子,都能使我们有一种人与天地相参的感觉。而道家让你产生另一种感 觉。人是什么?人在天地面前一无所有,太渺小了。不要说和天地相参了,人能够和天沾 边就不错了。在儒家那里找到的是自豪感,是生命的健全,是伟大的感觉。在道家那里找到的 则是生命的残缺, 让你觉得自己其 实没有那么伟大。墨家、佛教提供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样式。集部的 诗赋是什么?是生命的内涵。生命不仅仅有道德、有理性、还有情感。我们需要宣泄自己,需要

8、这样的知 识。我 们不仅生活在白天,也要生活在夜晚,我们需要哭泣,这是情的发泄。生命不仅是道貌岸然,也有脆弱,也有喜怒哀乐需要调整。 学科网我还想从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来谈一下国学的精神或者特点。从 经部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什么样的精神?看到圣人意识的发达和宗教意识的淡薄。中国人的经典是世俗化的经典,是来自于人的经验 ,而不是像 圣经一样的神的启示。古代中国人不信上帝,信圣人。可以和经典划等号的是圣人,经典是圣人造就的。这是其一。其二,中国人即使信,也是兼收并蓄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相信三教,一个寺 庙譬如安徽亳州的道德中 宫,既有观世音菩萨,也有太上老君,这也是宗教意 识淡薄的一种表现。 学科网从

9、史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 史意识的发达。中国人从来都把历史看作生命中重要的根基,当下的根据。墨家讲 三表法,第一条就是“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我们经常引经据典,但不是复古。中国人从来都是古为今用的。 学科网从子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宽 容精神的突出。古代中国人从来不是只尊崇一个经典,而把其它统统砍头。譬如东汉 的王充曾经这样讲经、子关系:“ 知经漏者在诸子”。 诸子能够起到救经之弊的作用。经、子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宽容精神。 学科网从集部,我们可以看到对均衡生命的 强调。中国人从来不 认为 生命是干枯的、单调的。古代人喜欢琴棋书画。琴棋书画不是专家之学,而是很多人都会的东西。因为这是生命,是均

10、衡的生命的展现。集部要塑造培养的就是均衡的生命。 学科网总之,在国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形象。一个具备了经史子集所代表的精神的人,一个有均衡生命的人就是中国人。当四部的知识在你的心里融化时,一个中国人的形象也就出现了。 (选自王博中国式生命 ,有改动) 学科网5对第二段中“特别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学科网A圆比方高,能够兼容方正的是圆融。 学科网B当心把“四”融化之后,方就成了圆。 学科网C代表着方正和秩序,是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世界是方正的,国家是方正的。 学科网D指的是四库全书中涵盖中国古代最重要书籍、最重要知识和学术的经、史、子、集“四部”。 学科网6从原文倒数

11、第二段的内容来看,不属于作者所说的“比较”的一项是( ) 学科网A国学和西学 B 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 学科网C信上帝和信圣人 D人的经验和神的启示 学科网7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学科网A所谓“中国式生命”,或者说 “中国人的形象”,应该是具备了发达的圣人意识、发达的中国历史意识和均衡生命的人。 学科网B“经、史、子、集”这四部代表的不仅仅是书籍或者知识,更是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理解。 学科网C佛家体现着一种生命的超越,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自己,从而心生一份宽容和仁慈。 学科网D古代中国人从来不是只尊崇一个经典而摈弃其他, “经”“子”的关系体现了中

12、国文化的宽容精神。 学科网三、(9 分,每小题 3 分) 学科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学科网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 郑公之徒,喜遭其 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学科网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 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 见, 则 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

13、,是启其怠且忌矣。 学科网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 为贤君,而伊尹,周公 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学科网或曰:“春秋之法, 为尊亲贤者讳,与此其戾也。”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然则 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或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 曰:

14、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学科网2,4,6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学科网8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学科网A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书信 B大公至正之道而己矣 极,最 学科网C取小亮以私其君 私下 D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 回避 学科网9下列句子中,与“而不欺乎万世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学科网A不拘于时 B其又何尤 学科网C敢以烦执事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学科网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科网A作者认为魏郑公能直言谏诤,一方面是其忠诚所至,

15、另一方面是遇上了一个贤明的君主。 学科网B极其公正的原则,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不博取小信来讨好自己的君主。 学科网C作者认为,焚毁谏稿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美化自己,而把过错推到国君身上。 学科网D文章肯定了谏诤书存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的品德。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河北省冀州中学 学科网20082009 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学科网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学科网第卷 学科网注意事项: 学科网1. 第卷共 5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学科网2. 答题纸上务必写清班级(往届生请注明“往”或“复”)、姓名、学号。 学科网3. 本卷共 12 小题,共 120 分。 学科网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3 分) 学科网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学科网(1)夫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