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644363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教育部组织编写统编、通用、部编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第三单元(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单元概述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

2、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

3、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重点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匆匆2课时那个星期天2课时习作例文2课时习作2课时8匆匆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

4、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发出深沉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质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的无奈和惋惜。这是学生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并积累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

5、达上的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时间匆匆即逝的惋惜之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课文,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出“要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有意义的事情”的道理。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3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运用修辞手法的好处。【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并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妙用比喻的写法。【

6、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品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师:准备惆怅的音乐、教学课件。学生:搜集朱自清的资料。2课时第一课时1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重点: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一、名言欣

7、赏,激情引入1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2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90年前一位年轻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潸潸、凝然、徘徊。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

8、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它到哪里去了呢?)(学生自由举手回答)2再读课文,按作者叙述的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1)学生自由举手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运用一个排比句,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提出了问题。第2自然段: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慨。第3自然段:作者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第4自然段:写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流露出他不甘心虚度此生的思想。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2)划分层

9、次,总结层意。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的问题。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地写日子的匆匆流逝及作者的反思。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提出开头的问题。四、自主感悟,初步理解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2画出感悟最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作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不懂的问题。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五、拓展延伸1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说一说,并尝试着用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2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匆匆第二课时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10、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仿写。2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妙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的来去匆匆的,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仿写。难点1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妙用比喻的方法。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都留下了什么?你现在有何感受?(课件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学生谈感受)二、细读探究,品读感悟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指名

11、回答,教师引导品读第12自然段)2重点品读以下内容(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引导学生汇报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个性化朗读。a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b师: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可奈何,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c有感情地齐读本段。(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

12、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读句子,思考:“我”为什么会“头涔涔而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溜去”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3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感受时光匆匆的呢?(1)课件出示相关语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2)引导学生抓住“伶伶俐俐”“跨过”“飞走”“溜走”等词语体会时间来去

13、轻、悄、匆忙、稍纵即逝的特点。(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说:_的时候,日子从_;_的时候,日子从_;_的时候,日子从_。 4面对这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的心情怎样?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准确地表达作者此时的感受。(叹息。)5作者感受到了时光流逝的匆匆,他又是怎样思考的呢?(1)引导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抓住“我能做什么呢”“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态度。(2)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谈一谈自己读后的体会。(3)在作者眼中,时间的形象是怎样的?(短暂,无痕。课件出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

14、融了”。)你眼中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也运用比喻的形式说一说。(时间像突然来的一阵风,被季节刮走了,不留一点儿痕迹;时间像沙漏,在不知不觉间生活全部填满,又在不知不觉中随风流逝。)6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结尾与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题。从开头的问与答,到结尾的再次追问,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悄悄流逝的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劝世人要珍惜时间的提醒。7读一读首尾照应句,注意读出自己的感情。(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

15、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三、诵读积累,领悟时光匆匆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1展示交流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2(出示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3小练笔:写读后感受。匆匆时间要珍惜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描写,具体再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最后用“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感慨,引人深思。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仿写这一环节,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悟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