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武珞路中学八级物理期中考试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1580025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武汉武珞路中学八级物理期中考试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北武汉武珞路中学八级物理期中考试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北武汉武珞路中学八级物理期中考试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武汉武珞路中学八级物理期中考试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武汉武珞路中学八级物理期中考试 .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珞路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 时 间 : 90 分 钟 总 分 :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共48分) 第2题图1.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2. 在音叉旁放一个轻小球,如图所示,当用小橡皮锤敲击音叉右侧叉股时,会听到声音,小球的作用是( ) A、说明小球发声 B、使声音放大 C、放大音叉的振动 D、一种装饰响度:声音的高低 音调:声

2、音的大小音色:声音的品质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产生:物体的振动传播:需要介质防止声音发生阻止声音的传播防止声音进入人耳3. 下列是小明关于声现象知识结构的归纳,其中不正确的是( )B 声音的三要素A.声音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C噪音的控制声音 第4题图4.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 第5题图声音发 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5. 如图所示是我国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共65 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3、( ) A、振幅 B、响度 C、音色 D、音调6. 一个人沿马路边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 ) 逐渐变长先变短,后变长 逐渐变短先变长,后变短7. 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A.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方形的,它是小孔的实像; D.是方形的,它是小孔的虚像。8. 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第9题图9. 光线从

4、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下图中描述折射的四幅光路图正确的是( ) 10. 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第10题图1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实像的是:( ) 第11题图 A、用照相机拍下的月亮的照片 B、小鸭在水看见自己的像 C、阳光透过树林时留下树的影子 D、岸边植物的倒影第12题图12. 在纹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

5、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第13题图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1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 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 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潜望镜胶片 凸透镜模型照相机图2014. 春节联欢晚会上,在舞台灯的照射下,刘德华的上衣时而变成红色,时而变成黄色,时而变成紫色,而他穿的裤子却只能变成红色和黑色, 则在太阳光下刘德华的上衣和裤子的颜色分别应该是( ) A红色 黑色 B、 黄色 红色 C、紫色 黑色 D、白色 红色15.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

6、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 A不能成像第16题图 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实像, 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16. 如图所示,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 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酒和凸透镜对光产生折射,出现放大的像 B. 空杯时,“七仙女”的图片可能在凸

7、透镜的焦点上 C.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小,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外,成放大的像 D. 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原来在焦点上的图片移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图2图2二、填空题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的空白处,每空1 分,共 20分)17. 小华在家里吹奏笛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 产 生的,小华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笛声通过_传到妈妈的耳朵里。第21题图甲乙第18题图18. 当声音的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改变下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

8、波形其中_波形的音调高,而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乐音的波形. 19. 站在平静的湖边,既可以看到水中映出蓝天白云,也可以看到水中的鱼,前者是由于光的_ 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 形成的,看到的游鱼是鱼的_ 像,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到的_ _。20. 小明身高1.7m,位于平面镜前2m处,像与镜面的距离是_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m,小明在镜中的 像高 1.7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像距平面镜的距离为 m。 21.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通过玻璃缸看到水中一条鱼在A点,而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这是由于光的h平面镜屏幕投影片凸透镜 螺纹透镜凹面镜第22题图 形成的像,小明的

9、眼睛应在鱼缸的 ( 填上或左或右)方.22. 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凹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36cm,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为 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填降低或升高)凸透镜,并改变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3. 根据入射光线在下图中作出反射光线, 24. 如图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5. 有一束光沿AO射入一个暗盒中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若要使反射光线从小孔B射出,可以将平面镜上下左右移动,使移动后的镜面

10、与原镜面平行,试画出此时平面镜放置的位置,并完成光路.26. 完成下列图中各透镜的光路.第26题图AB第25题图第24题图第23题图 四 综合与探究(每空1分、共22分)27.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发声的物体在 。小华同学用手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声响,第一次轻轻地敲,第二次用力敲,第二次使桌子振动的 (填振幅或频率)大,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28. 为了探究光

11、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图中反射角的度数等于 。50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纸板B向后折, (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第28题图(4)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9. 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棋子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甲棋子,都可以使乙棋子与甲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她进一步测量两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如下:甲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到玻璃板的距离cm133255377(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2)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填“变大

12、”、“变小”、“不变”).(3)若在实验中,小明无论怎样调节棋子乙,都不能与棋子甲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_ _。(4)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30题图30.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 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 _ 的光斑, 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 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像的原因可能是_。 (3)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移动。 ( 4 )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生活中的_ _镜就是这一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