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1512404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14《故乡》同步练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乡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既然(j) 阴晦(hu) 断茎(jng) 心绪(x)B. 闰土(rn) 寓所(y) 亲戚(q) 祭祀(sh)C. 脚踝(hui) 鄙夷(b) 嗤笑(ch) 瑟索(s)D. 作揖(j) 惘然(wng) 恣睢(shu) 隔膜(m)【答案】C【解析】A项,“茎”应读“jng”;B项,“寓”应读“y”,“戚”应读“qi”,“祀”应读“s”;C项,正确;D项,“揖”应读“y”,“睢”应读“su”。据此,答案为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阴侮 诲人不倦 影像 印象深刻B. 蓬隙 蓬勃向上 愕然 扼腕叹息C. 寒噤 屡禁不止 箫

2、索 肃然起敬D. 潮汛 杳无音讯 惶恐 张皇失措【答案】D【解析】A项,“阴侮”应为“阴晦”;B项,“蓬隙”应为“篷隙”;C项,“箫索”应为“萧索”;D项,正确。据此,答案为D。3. 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愕然:吃惊的样子B. 鄙夷:看不起C. 惘然:因不如意感到不愉快D. 展转:形容生活不安定,到处奔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C项解释有误,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迷茫的样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

3、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B.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D. 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答案】B【解析】A项,“随着”“让”使句子缺少主语,删去其一即可;B项,正确。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深受读者喜爱”;D项,“是因为”“的原因”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据此,答案为B。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故乡以 为线索,按照_、 _、_来安排情节,揭示了旧中国_的社会根源,

4、激发了人们_愿望。(2)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他们应该有_,为我们_。(3)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起一个大竹匾,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在棒_,那鸟雀就_在竹匾下。【答案】 (1). (1)“我”回故乡的见闻 (2). 回故乡 (3). 在故乡 (4). 别故乡 (5). 农村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创造新生活 (6). (2)辛苦展转辛苦麻木 (7). 辛苦恣雅 (8). 新的生活 (9). 所未经生活过的 (10). (3)扫 (11). 支 (12). 撤 (13). 系

5、(14). 拉 (15). 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并注意重点词语的准确使用。6. 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再说明该句表达的内容。(1)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不够吃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主要运用了_,表达的内容是_。(2)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

6、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主要运用了_,表达的内容是_。(3)净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的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主要运用了_,表达的内容是_。【答案】 (1)记叙 闰土生活的贫困 (2)议论, 有了希望就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 (3)描写 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的内容。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以下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判断即可,注意本题第二句中运用的是议论,表

7、达的内容是:有了希望就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二、阅读理解课内重点语段阅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这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中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儿,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

8、似的,单在脑海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7. 为什么“我”见到闰土时,“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但却说不出来?8. 闰土见到“我”时,“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其中的“欢喜”和“凄凉”是否矛盾?为什么?9. 第段中加点词语“终于”“分明”对表现闰土的思想性格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0. 闰土的那一声“老爷”为什么会使“我”打了一个寒噤?文章的“厚障壁”指什么?11. 第段反映出“我”怎样的心情?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9、。( )A. “我”为闰土的二十多年来所遭受的生活磨难和精神摧残感到悲伤。B. “我”为闰土的巨大变化感到失望和愤慨。C. “我”为眼前闰土凄凉的神情和恭敬的话语感到震惊、悲哀。D. “我”为眼前闰土的巨大变化感到震动和害怕。12. 作者对中年闰土进行了哪些描写?举例说明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答案】7. 因为眼前的闰土已经全然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面对这个饱经生活磨难、贫穷困苦的中年闰土,“我”的心情十分沉重,所以有许多话说不出口。 8. 不矛盾。“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说明闰土为与“我”相见而高兴,同时也因自己生活的艰难贫困而痛苦。 9. “终于”一词表现了闰土思想感情的变化:起初是刚见面的

10、欢喜、凄凉,想说些什么;进而意识到同“我”在生活和地位上的悬殊差别;最后是态度十分恭敬地称“我”为老爷。这样把闰土与“我”见面时悲喜交加、犹豫难堪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分明”一词则突出了闰土已清楚地认识到同“我”在生活和地位上的差距,说明封建等级观念已在闰土的思想上打下了鲜明的烙印。 10. 闰土的一声“老爷”,表明了闰土深受封建意识的毒害,心灵世界已变得麻木,这使“我”打了一个寒噤。“厚障壁”指封建的等级观念。 11. C 12.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如“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解析】7.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

11、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分析理解即可。时隔了二十几年,见到少年时的好伙伴,回想起以前一起玩耍的时光,“我”自然很兴奋;但是,闰土的外貌变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中可以预感到他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我”感觉到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之间的隔阂在慢慢变大,“我”心情变得复杂,所以“不知道怎么说才好”。8.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全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理解分析。从前文可知少年闰土和我的关系很好,所以“欢喜”应是因为久别终于看到了儿时的伙伴;而“凄凉”,则是因为长期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感觉自己和昔日好友身份悬殊过大,

12、内心自然凄凉。9.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开始闰土见到我现出欢喜的深情,但是还是喊我老爷可以明确:“终于”说明封建等级观念最终还是压倒了闰土心理保留的对迅哥儿的纯洁友情,“分明”表明那叫声给“我”的感觉是刺耳的,令人心寒的。10.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障:障碍。壁:墙壁。厚障壁:指“我”和闰土之间产生了很深的隔膜。从称呼“我”为“迅哥儿”到“老爷”,闰土变

13、得懂“规矩”,讲尊卑了。隔在“我”和闰土之间的是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寒噤本意是指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在文中是作者为闰土变化和对自己的称呼感到震惊,认识到了闰土与自己精神上的隔阂而深感悲哀。11.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C项准确,“我”为眼前闰土凄凉的神情和恭敬的话语感到震惊、悲哀。12.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结合第一段内容很容易看出这句话描写了闰土的身材、脸色、眼睛、衣着和手,作者旨在通过这些肖像描写来表现闰地的变化,表现他生活的困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