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487372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东海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意事项:1、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总分:160分。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侘傺(ch) 水蒸气 粗犷(gung) 蜇居异境 (zh)B发轫(rn) 什刹海(ch) 诳语(kung) 震憾人心C舳舻(zh) 金麦穗(su) 炽热(ch) 斑斓多彩D吮吸(shn) 溯流光(s) 按捺(ni) 饿殍遍野(pio)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刘老先生思念故土亲人。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B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19时,备受瞩目的201

2、3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此前呼声很高的村上春树榜上无名,而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则铩羽而归,最终获奖。C生活中遭受不如意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善于化解,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既不怨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要争取做最好的自己。D二十一世纪初这里还是大片农田,如今这里已经高楼林立,绿树成荫,人工湖水光潋滟,商业区人流如潮,给人以面目全非之感。3根据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2个字)(3分)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戚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

3、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一个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选自乡土情结)4根据文意,把下列四句诗填到选文恰当的ABCD位置处。(只填序号)(4分)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A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B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C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D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

4、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随园记 (清)袁枚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

5、,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随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会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园,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

6、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注】嚾呶,叫喊吵闹。妪伏:原指鸟孵卵,引申为栖息。宦窔:房屋的东北角与东南角。古代建房,多在东南角设溷厕,东北角设厨房。此即代指这些设施。【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未尝往也 往:流逝 B日与其徒上高山 徒:随从C圣人无常师 常:经常 D后三十年,会宰江宁 宰:做县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 )A文章首段写出随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在登上小仓山之后更加被凸显出来,写金陵周边的名胜,是为了突出“随园”美景更胜一筹。B文章第二段中“随其高”一段文字,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了十个“随”字,除了具有强调作用外,更把本文文眼“随”字凸显出来。C文章第三段作者写到“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舍官而取园”的原因主要是对官场生活的厌恶。D文章先历叙园的地理位置,接着便处处扣住“随”字,写葺园的经过与自己的趣味,表现洒脱放任的处世观,充满了初得园的喜悦及对将来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问其值

8、,曰三百金,购以月俸。(3分)(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答案】附【参考译文】金陵(今南京)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合:应当。垆边人:酒家女。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小题1】

9、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3分)【小题2】词中“人”、“江南”、“老”、“还乡”诸语反复出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小题3】这首词整体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小题3】衬托(以乐景写哀情)。(2分)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喜爱、依恋之情,(1分)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1分)【解析】【小题1】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小题3】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小题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小题5】孔子曰:“三人行, 。”(韩愈师说)【小题6】 ,月是故乡明。(杜甫

10、月夜忆舍弟)【小题7】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小题8】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小题9】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小题10】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赤壁赋)【答案】【解析】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故乡的榕树 黄河浪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吧,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

11、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

12、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 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

13、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沓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最难忘的是,每到过年的时候,老祖母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