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上传人:长**** 文档编号:131453644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建立 581年 杨坚 都长安 统一:589年 灭亡:618年(灭亡原因:暴政)二、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构: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杭州)。中间夹得是洛阳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 科举制(隋炀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2、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客观措施: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

3、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边疆管理。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创立了殿试制度,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2)客观措施:任用贤能。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蜀锦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3、商业:长

4、安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2、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欧阳询。3、画家:画家是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2)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二、与天竺(印度

5、)的交往(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西行天竺学习佛法。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A、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1、原因:A、开元末年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C.节度使势力膨胀。2、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

6、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三、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虽然是一个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

7、兵。(杯酒释兵权)2、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权力,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第一个阶段:辽、西

8、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 “战”与“和”二、重要事件:1、宋与辽:澶渊之盟(1005):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2、金和南宋的对峙: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9、”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3、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1)农业作物: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2、手工业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3、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

10、现了早市和夜市。2)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纸币出现: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的统一: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2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 3元朝的统一:A、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B、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实现统一。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

11、的。(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隋朝、元朝)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行省制度的建立(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2、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2)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比较: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事务。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繁

12、华的都市生活:出现了瓦舍和“勾栏”。戏剧表演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杂剧。传统节日如:春节(古代叫元旦)、元宵节、中秋、端午节在宋代都有了。2、文学的发展:宋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宋词,杰出的代表是苏轼(北宋)、李清照和辛弃疾(南宋)。元代的文学形式主要是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另外还有王实甫(西厢记)。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1、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

13、发展进程。2、印刷术: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刷术。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意义: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指南针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北宋时,人们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意义: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4、火药 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宋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意义: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5、历史意义(四大发明整体的意义):我国古代

14、的四大发明,代表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时代特征。)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就是明太祖。二、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在地方:取消行省,设立“三司”3、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4、思想上:八股取士 1)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2) 考试的内容:来自“

15、四书”“五经”;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3)考试的形式:八股文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三、明朝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朝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2、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明代对外关系两件大事:交往:郑和下西洋 冲突:戚继光抗抗倭一、明朝的对外开放和交流:郑和下西洋(1)目的:A、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主要目的)。B、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2)条件: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明朝政府的支持;郑和本人的勇敢、不怕困难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等。(3)概况:时间:14051433年七次;经过: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