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1437379 上传时间:2020-05-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慷慨正气》word检测题 .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 慷慨正气 检测题(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原文填写。(4分)(1)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之决心的千古名句是 , 。(2)后死诸君多努力, 。(陈毅梅岭三章)(3) ,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4) ,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1)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pl。( )(2)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jn的语言。( )(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lio落四周星。( )(4)在x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最

2、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叙作者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朗茨的爱国精神。B.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被俘后所作。作者以诗言志,慷慨地表达了为了百姓的安宁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气节。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D.陆游,唐代杰出的诗人,示儿书愤等都是他的传世佳作。4.口语交际。(6分)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

3、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材料二:今年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材料三: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线路名称游览内容发车地点往返时间石塘人家线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2路、17路等公交车前往)发车:900返程:1400(每周六、周日)世凹桃

4、源线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汤山线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溧水傅家边线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高淳慢城线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六合竹镇线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1)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1分)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

5、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2)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分) (3)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排行程,并简要说明。(3分) 5.请你参加“科海泛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题目。(10分)(1)科学兴趣对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2分)材料一: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青少年时代就能专心致志地在花园里研究植物,并刻苦攻读前人的植物学著作,经常到野外采集标本。材料二:美国著名科学家、世界上第一架

6、用蒸汽作动力的飞机的设计人兰格力,童年时就喜欢观察鸟的状态,观察它们怎样张翼,怎样起飞,又怎样滑翔。材料三: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天资并不聪颖,除数学外,许多功课的成绩都不好,但他喜欢动手做水钟、风车、风筝等。我的发现: 。(2)科学技术对人类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小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在下面的横线上为小华的发言再补充一个例证。(4分)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 。(3)科学的影响也体现在文学创作的领域,我们阅读的海底两万里就是这样一部构思巧妙、情节惊险、科学与幻想巧妙结

7、合的作品。它的作者是 ,被公认为是“ ”。这部作品是他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 ,第三部是 。(4分)二、阅读理解(34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故乡老屋的老父。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年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了个呵欠说:“

8、爸,咱睡吧。”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我在这头应道:“睡吧。”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头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边就睡去,鼾声惊天

9、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他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我哽咽着说:“睡吧。” (有改动)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打鼾( ) 踹醒( ) 掖被角( ) 粗糙( )7.第2段中的画线句“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10、(3分)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3分) 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他粗糙而又温情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 9.读罢全文,你会发现“我”追风赶月地赶回故乡老屋并无十分要紧的事,只是和父亲一起吃饭、聊家常、晚上共寝。这些平淡琐事是否使“我”感到失落?(3分) 10.文中三次写到夜色、月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结合全文加以解释。(2分) 11.从文中找出让你感动的两三处细节描写,将相关语句摘录下来,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君子的争与不争蒋骁飞民

11、国四大国学大师之一的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

12、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面对陈寅恪的针锋相对,梁启超毫不在意“恩师”的威信受到挑衅,大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12.通读全文,找出最能具体体现梁启超和陈寅恪“争”与“不争”的语句,完成下边的读书卡片。(2分)13.“争”与“不争”是矛盾的,为什么“争”是君子,“不争”也是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