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

上传人:ha****a 文档编号:131406507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学年高考山东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绝密启封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

2、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五经是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

3、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

4、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巡抚的出现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能够集中权力,提高效率,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来源:Zxxk.Com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来源:学_科_网Z_X_X_K【答案】C【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6、。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成军队的西式改革,排除A项;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他们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故选C。B、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

7、战争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交往。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

8、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来源:Zxxk.Com【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

9、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内容。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王权受到限制,并通过一系列法令的颁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安妮女王直接解除辉格党人行政职务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规定,说明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34.表1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10、.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相关内容。由表格中的“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等可知,这些国家都是资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国,属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是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表现。故选B。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

11、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A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第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

12、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

13、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办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

14、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明清人口增长的相关内容。由“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知,有人主张晚婚晚育。对这些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都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探讨和评价。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清代人口增长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

15、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答案:评分参考:示例一:美国的三权分立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人民选举产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国会批准。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他们都要对人民负责。示例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英国国王世袭,但他没有实际权力,只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内阁由首相组建,对议会负责,首相由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充任;英国议会由人民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