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主题征文:白居易的“检讨诗”

上传人:葳** 文档编号:131377890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勤廉主题征文:白居易的“检讨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勤廉主题征文:白居易的“检讨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勤廉主题征文:白居易的“检讨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勤廉主题征文:白居易的“检讨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勤廉主题征文:白居易的“检讨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822824),大兴水利,惩处污吏,两袖清风,除饮水及吃菜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取任何贵重物品,政绩颇佳,被百姓喻为白青天。 他卸任离开杭州时,在清点行囊时,无意中发现了两块顽石,猛然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不禁悔恨不已,惭愧之下,写了一首“检讨诗”: 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原来白居易某次在游览杭州名胜天竺山时,见到两个玲珑可爱的石头,非常喜爱,冲动之下便带了回来,把玩了一阵,热情渐退,于是将顽石遗忘。直到离任时才在行囊中发现了此两块顽石。白居易想,天竺山以山石为美,如果每个人都像自己这样,见到所爱之物,不顾旁人感受,均

2、私藏怀中带回家,那不就败了天竺山的雅名。况且,见到喜爱之物就私藏之,那同贪污钱财有什么差别呢,今天是山石,那明天就是财宝了,小处不补,大处吃苦,日后定会乱伸手,贪得无厌,成为巨蠹,到时祸国殃民,亲痛仇快,自己也不得善终。 想到这,白居易赶紧将这两块山石小心放进一个盒子里,吩咐家人赶紧将它们送回天竺山。有感于此,他并写了题为三年为刺史这首“检讨诗”。 在杭州的三年中,白居易以爱民为己任,留下了不少关心人民疾苦、解除民困的善政。除疏通“六井”,确保城市居民用水之外,其另一重大政绩就是在西湖东北岸筑成护湖大堤,工程历时半年完工,不仅使市民有水喝,而且保证了农田有水灌溉,受益田亩多达千顷。 白居易离任

3、之后,杭州百姓为了表达对白居易的爱戴与怀念,把他主持修筑的湖堤,称作“白堤”。后来,大作家苏轼也来到杭州,对西湖堤岸进行了治理,杭州百姓将他治理的堤岸称为“苏堤”,如今白堤、苏堤名字沿用至今。 白居易被尊为“诗王”,相传其所写诗作事先均要念给邻居听,如果邻居听得懂,则保留下来,否则烧掉,如此贴民情、接地气者实属少见。如此情怀,导致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的官员,并以廉政著称于世。白居易在杭州卸任之时,还把节省下来的俸禄存入官库,继任的官员如果遇到公款不足,就暂时借用这些钱财,等到日后公费充足了再补充进来。如此周而复始,这种做法竟然一直坚持了五十多年,直到后来发生兵乱才被迫中断。 白居易因为拿了两块顽石,离别时心中有愧,并写“诗检讨”。对照这位千古文化大家,不知那些习惯了吃拿卡要的公家人当作何感想,而那些为民作恶的“老虎”“苍蝇”们更应为自己的恶行而痛悔伏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