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1377325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关于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培训、会议(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 2012年全国关于物联网的培训、会议和竞赛北京物联网培训 2012年3月30日-3月31(29日全天报到) 北京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北京物联网课程培训 物联网技术培训 物联网产业发展最佳实践研修班向一、 课程说明中国信息化培训中心根据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建设中的战略影响作用,结合国内外成熟物联网技术体系与众多企事业单位的物联网方案,提炼了包含物联网技术、政策、标准、案例等在内的课程内容,形成了具有品牌特色的“中培教育物联网产业最佳实践培训”课程。该课程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的严格审定,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项目(简称“653工程”)与全国信息化工程

2、师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为社会提供高端层次的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服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支持下,中国信息化培训中心已经成功将该套课程体系推了铁路、银行、航空、制造业、专业运营商、金融等行业,服务客户达近万家。服务中国IT,创新企业未来,中心将竭诚为您提供高端物联网产业最佳实践培训。二、培训师资张老师 中心特聘物联网高级专家、拥有二十多年物联网从业经验。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教材4部。郭老师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物联网高级技术专家、多家大学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客座讲师;多家企业信息化顾问。博士毕业于

3、北航软件所,现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赵老师 信息安全资深顾问/CISSP、CISP、中国信息化培训中心信息技术讲师,先后参与国防科工委如中国核工业研究所,总装情报所,中国航天集团,中国兵器集团等工程项目的策划、执行、后期维护。三、学习对象 各省市地区事业单位信息部门负责人、各大型企业IT部门负责人、各行业的系统集成商、应用RFID技术的企业单位、有意介入和寻找物联网发展商机的企业和投资商等。 四、具体课程安排知识模块 培训内容1.物联网基本架构 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基本架构;物联网与互联网、泛在网关系;推进物联网发展的产业与应用基础;物联网安全问题;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2.物联网涉及的关键

4、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技术与传感网(WSN);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网络增强技术;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相关技术3.物联网相关标准 物联网标准现状及趋势;物联网标准战略及体系研究;相关标准工作组工作进展4.物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物联网发展状况与趋势;港台物联网发展推进的思路;欧美物联网基础架构与系列政策;日韩国家战略推动物联网发展5.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及需求分析 通信行业应用分析;物流行业应用分析;数字城管与智慧城市系统分析;医疗系统应用分析;智慧交通管理应用分析;电力系统应用分析;制造业应用分析;物联网与三网融合;智慧农业;冷

5、链跟踪;6.物联网产业体系概要介绍 物联网产业链;RFID产业;传感器产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与服务业建设;中间件技术7.“十二五”物联网发展 “十二五”物联网发展思路、战略目标与政策环境. 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 2012年4月25日-27日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承办单位:深圳市物联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研大会背景:物联网被称为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2011年是物联网热点不断、亮点迭出、观点纷呈的一年。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迅速推进,进入

6、政府工作报告,各部委针对物联网领域的支持政策纷纷出台,各省市积极推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各地方物联网产业联盟纷纷成立。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积极介入,尝试推出物联网各类行业解决方案,涌现了不少优秀应用案例与示范项目,推动了物联网广泛应用。在国内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积极推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核心技术有待攻克,商业模式和完整的产业链还未形成,上规模的行业应用还未实现,行业技术和应用标准还未统一。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学会继2010年6月和2011年4月分别主办中国物联网大会后,将于2012年4月在北京召开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暨2012中国(北京)国

7、际物联网博览会,本次大会将从专业和科学的角度出发,直面物联网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分析物联网的现状和机会,正确引导我国物联网的健康发展。同期举办盛大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国内优秀企业与应用同台展出,国际合作洽谈,政府需求对接,将有力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大会介绍:中国物联网大会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与物联传媒集团联合承办的全国性物联网行业盛典,分别于2010年6月与2011年4月在北京成功主办两届,经过两年的发展“中国物联网大会”无论从参会人员规模,参与人员层次,行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均已成为目前国内物联网领域“第一会议平

8、台”。为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于2010年6月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四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的1200余位嘉宾出席,多位行业主管领导也光临大会,仅正局级以上主管领导就超过50人。在成功主办首届中国物联网大会的基础上,2011年4月又成功召开了第二届中国物联网大会,来自近700家企事业单位的1500余名嘉宾出席大会。在努力办好大会的同时,为更好的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根据大会信息量大,参会人员多无法全面深入消化的情况,邀请出席大会的参会嘉宾按专业和研究领域会后定期(每月一次)召开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沙龙,深入探讨物联网细分领域核心问题,

9、在大会后为各物联网细分领域企业专家搭建更加专业和深入的交流平台,此公益活动得到了广大企业和专家的高度肯定和热情参与,已形成大量固定的高端参与群体。2012年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参赛方式: 1.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4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采用大赛提供的器件(非必须),制作出可以演示和操作的创新应用系统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奖项设置 特等奖,奖金2万元人民币;一等奖,奖金1万元人民币; 二等奖,奖金5千元人民币;三等奖,奖金2千元人民币。比赛日程

10、 2012年1月1日-3月31日:网上注册报名(http:/China.iCAN-contest.org ); 2012年4-8月:作品制作(比赛资助传感器发放至各地区负责老师); 2012年8-9月:分赛区选拔赛; 2012年10月:总决赛,其中特等奖晋级iCAN全球总决赛。大赛相关法律问题 参赛作品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道德规范。 参赛者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负责;参赛作品不得违反知识产权;参赛作品涉及的使用其他素 材等资料应注明出处和来源,相应的版权问题,由参赛者负责;提交作品的团体或个人必须拥有参赛作品及其所有素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上述行为立即取消其

11、参赛、获奖资格,由此发生的法律纠纷由提交作品的团体或个人自行承担并负全责。 对于所有参赛作品,主办单位、冠名、赞助单位可以以任何形式将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不另付酬。 大赛尊重作者的知识产权,复赛作品和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技术转让过程中赞助单位具有优先权。 参赛者一经提交作品参赛即代表完全接受大赛活动所有条款。 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2(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 2012年8月15日-17日 深圳会展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1)专业特色:本届物联网(RFID、传感网、智

12、能通讯)博览会为中国物联网行业目前唯一一个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网、智能网技术和应用为主体展示内容,并充分考虑到物联网行业当前需求和行业发展特征的国际展会,为行业的更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平台。2)完整产业链:本届物联网(RFID、传感网、智能通讯)博览会为中国物联网产业链一次最完整的展示,包括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网络、无线射频识别及智能卡芯片、智能卡卡片、标签天线、电子标签封装设备、标签生产材料、各频段以及各类型的读写设备、中间件、核心控制芯片及嵌入式芯片、通信技术与产品、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和软件及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物联网在各领域的成功案例展示。3) 行业第一展:本

13、届物联网(RFID、传感网、智能通讯)博览会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了物联网技术、应用、商务以及整个行业的特色和当前需求,在展会的展商构成、观众邀请、宣传、媒体合作伙伴、展会合作伙伴的选择上都做了细致而扎实的工作。预期参展企业的规模、规格堪称中国物联网产业的第一展。参会观众质量和数量预计也将超出往期,达到25000人。4)各级物联网联盟机构支持:本届物联网博览会得到了中国物联网(RFID、传感网、智能通讯)产业各大领导联盟和机构的鼎力支助,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中华物联网联盟、上海电子标签与物联网产学研联盟、无锡物联网联盟、中关村物联网联盟、杭州物联网协会、中国传感器协会、中国RFID产业联盟、粤港RF

14、ID产业联盟、山东RFID产业联盟、香港EPC/RFID供应链创科中心、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香港货品编码协会、RFID产业联盟、深圳市防伪行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台湾工研院、台湾经济部RFID公领域应用推动办公室、美国RFIDJournal、RFIDWORLD、英国IDTechEx、日本RFIDEX、韩国RFID协会。5)应用集成导向:本届物联网(RFID、传感网、智能通讯)博览会将把物联网各应用行业的终端用户与集成商的邀请和宣传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形成产品提供商与集成商互动、用户与集成商互动的互利共赢局面。真正发挥出物联网专业展会的功效与平台作用,促进产品销售、上下游合作和行业应用的深入发展!6)行业媒体宣传:本届物联网(RFID、传感网、智能通讯)博览会除了在市政、电网、环保、农业、物流、工业自动化、防伪、票证、交通车辆、IT信息化、食品、军事等领域重点宣传和邀请外,还将在零售、图书、服装、医疗、军事、汽车、航空等多个领域与权威媒体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届物联网产业的深入应用。7)立足珠三角,辐射全球:本届物联网(RFID、传感网、智能通讯)博览会的举办地在中国深圳,毗邻香港,同时是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和物流业的的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