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1314529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中的评分系统知识讲解(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U中的评分系统 赵聪 几个概念 AUROCC theareaunderthereceiveroperationcharacteristiccure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其大小衡量各种评分系统区别有可能病死或存活患者的能力 PHM probabilityhospitalmortality PHM 病死危险度 ICU中的评分系统 概述评分系统简介各评分系统的比较 概述 危重病评分系统的用途 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的应用a 对患者危险性的评估b 评估单位治疗措施 住ICU时间 对治疗的需求 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 或患者的预后 采用预后评估系统动态观察患者的临床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其预后 在 治疗

2、后 小时内若患者评分得到改善 与评分恶化的患者相比较 其存活的机会显然更大 帮助临床医师对个体病人的治疗作出决定 预后评分系统所做出的预计有助于帮助对个体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判断 危重病评估系统的分类 一 国内外学者经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 已经出三代病情评价系统 第一代 APACHEI 因其包含较多的主观因素 判断病情的准确性较差且不能预计病死概率而被淘汰 第二代 APACHEII和SAPSI 由APACHEI精简而来 MPMI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从大量备选参数项中选出与病死率密切相关的变量并赋予一定权重而形成 第三代 APACHEIII SAPSII及MPMII 均由logistic

3、回归分析方法得出 危重病评估系统的分类 一 总体来看第三代病情评价系统较第一 二代病情评价系统的CAL和DIS俱明显的改善 其能更有效地评估PHM 彼此之间性能相差无几 APACHEIII因不能直接计算PHM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有报道认为APACHEIII更适用于内科危重病人 尤其是呼吸系疾病病人 而对于术后危重病人的死亡风险预测则有较大偏差 甚至不及APACHEII 由于APACHEIII具有采用指标多 资料收集困难 评分方法独特 计算复杂的缺点 因而阻碍了其临床推广程度 危重病评估系统的分类 二 疾病特异性 针对单一的疾病 与传统的非特异性评分系统相比能更好的地反映病情和预后 e g Ra

4、nson评分 创伤评分 Murray的肺损伤评分 疾病非特异性 可广泛用于多种不同疾病的评估 适宜在原发疾病不同的患者间进行比较 e g APACHE SAPS 危重病评估系统的分类 三 静态评分 根据即定时期内最差生理数据评定APACHE SAPS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TISS 死亡概率模型 MPM 动态评分 评价数日内相同的数据Riyadh加强医疗大纲 RIP 和疾病评分器官衰竭评估MODS SOFA 与动态评分相比 静态评分更多而且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静态评分系统 评分系统简介 疾病非特异性评分 治疗干预评分 TISS 可能是应用于危重病患者的第一个总体评分系统 1973年被介绍到临床 共

5、76个项目 1983年第一次进行了修订 最近又出了简化的TISS28 适用于所有的住院患者是护理和医疗工作很好的反映不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临床医师在对于类似患者治疗的积极程度和强度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可以成功的用于 的记帐工作并记录治疗费用 由于其反映了对医疗的依赖程度 因此可能作为患者转出 的评价标准 APACHE评分系统 APACHEI APACHE系统是1978年由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Knau领导的研究小组 经过3年努力 完成了对2000份病例的分析 于1981年提出了APACHE系统的原型 APACHEI 名称 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

6、tion组成 1 反映急性疾病严重程度的急性生理学评分 acutephysiologyscore APS 2 患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chronichealthscore CHS APACHEI APS评分包括基本的生命体征和反映全身主要器官系统功能的最常用的化验指标 病人进入ICU后36小时内 检查并记录其34项生理学指标 以最差值进行评分 每项0 4分 总分即为APS APACHEI CHS评分反映病人进入ICU前3 6月的健康状况 分为A D4个等级A 健康 B 轻到中度活动受限的慢性疾患 C 症状严重 但不严格限制活动的慢性疾患 D 活动严重受限的慢性疾患 卧床不起或者需住院治疗 A

7、PACHEI APACHE总评分 APS CHS得分越高 病人预后越差 在随后的研究中 Knaus等将APACHE用于582例ICU病人的评估 发现APACHE分数与病死率及病人接受治疗的程度密切相关 但用于个体存活率评估时 误差较高 因此APACHEI比较适合ICU群体病人治疗结果的比较 不宜于个体病人预后评价 APACHEII APACHEI项目繁多 使用较复杂 某些项目赋予的权重欠妥 经过4年修改和对全美13个ICU5030份非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例 确认数据库的研究 Knaus小组对APACHE进行了删简 对一些项目进行了修改 调整了权重 于1985年提出了APACHEII 将第一部分的

8、急性生理指标由原先的 个减少为 个 对急性肾衰和昏迷给予更高的分值 加入了手术状况如急诊手术的评分 将年龄和既往健康状况换算成具体的分值 取消了A D的等级 最后还可根据 最初 小时的指标按照公式计算患者的预后 PHM APACHEII 英文名称AcutePhysiology Age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组成急性生理评分 APS 12项生理指标年龄评分慢性健康评分 CHE APACHEII APACHEII APACHEII评分 生理评分 年龄评分 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0 71分 APACHEII 死亡概率 ln R 1 R 3 517 APACHEI

9、Ix0 146 0 603 急诊手术后入ICU 诊断分类系数根据APACHEII评分 将患者按照 个诊断分类进行划分 采用公式可以得到死亡概率 其结果以0 5为界 0 5以下为预测死亡 0 5以上为预测存活 其较客观全而 具有高度灵敏性和阴性预测价值 APACHEII评分系统最大的局限性在于该系统在设计时并非用于预计个体病人的死亡率 因此在采用0 5作为预计住院死亡率的临界值时 大约有15 的误差 然而 一些研究者监测APACHEII随时间的动态改变 用于评价个体患者的预后 APACHEII 主要应用 1 评估病情 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研究发现危重病人实际所需的监测 治疗水平与APACHE评分密

10、切相关 APACHE评分可以指导ICU资源的合理利用 把监测和治疗的重点放在真正需要的病人身上 评分高的病人 2 可以对个体和群体死亡风险率 R 进行预测 预测公式如前所述 将一组病人的死亡风险相加求均数 即为这组病人的群体死亡风险率 3 根据评分可以对病情进行分类 比较治疗效果 比如相同评分的同种疾病在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时 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 就可以比较出治疗方案的优劣 4 有助于考核不同医院ICU的医疗质量 APACHEII APACHEII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特定评分的相关病死率与疾病分类密切相关 某些情况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药物过量和急性哮喘等评分较高 但是预计病死率较低 当采用A

11、PACHEII系统进行不同患者人群之间的比较时 这一点极为重要 有些研究发现APACHEII的预后评价不能令人满意 其研究对象通常是最初的数据库中患者人群很少或根本无关的患者 如AIDS患者 手术后即刻和创伤患者 APACHEII存在患者的选择偏差 如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症的患者预后并不准确 APACHEII评分入院后早期评定意义可能更大 尤其是各参数取刚入院时未受治疗干预的数值 其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应更准确 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治疗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APACHEIII 1991年 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APACHEII升级为APACHEIII 其主要

12、变化为1 急性生理指标增加至17项 BUN TBIL GLu Hb PaCO2 尿量 2 同一参数不同变化程度间的分值差扩大 总分值增大 3 取消Glasgow昏迷评分方法 根据病人对疼痛或语言刺激的反应和运动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分4 强调使用病人到达ICU时最原始的生理学数值 以排除入ICU后治疗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5 年龄和CHS评分细化 分值比例有所提高 6 死亡危险率预测公式变化 APACHEIII 数据库包括了北美 家医院 连续收治的17440名患者 平均分为原始数据库和确认数据库 住ICU时间少于4小时的患者 年龄在16岁以下的患者 以及烧伤或因胸痛收入ICU以除外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包括

13、在内 冠状动脉搭桥患者作为独立的人群进行分析 APACHEIII APACHEIII是由APACHEMedicalSystemsInc 所开发的一项商品 所以没有公开其回归方程系数 因此限制了这一评分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它的评估 APACHEIII增加了诊断分类的数量 需要更大的确认数据库 但其某些诊断分类的原始数据库中仅包括了不足50名患者 SAPA评分系统 SAPSI 1984年 Jean RogerLeGall公布了SAPS 根据欧洲的数据所产生的 收集了14项生理指标 这个系统严格来讲脱胎于APACHEI 与APACHEII同样是对APACHI的完善 与APACHEI相比优点 指标在

14、中几乎随时可以得到 在评估预后时不须要考虑患者的诊断 不足 选择的指标是根据专家意见 且描述其相对正常值的偏离程度也是人为规定的 SAPSII 根据欧洲和北美的数据 LeGall在1993年发表了在APACHE 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SAPSII 数据库包括13152名患者 其中 为原始始数据库 其余 为确认数据库 小于18岁 烧伤 CCU的患者和心脏手术后患者均被除外 对于 项生理指标而言 其分级是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得到的 评分包括对于慢性健康状况如AIDS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肝硬化和转移瘤等的评分 住院死亡率可以很容易计算得到 在欧洲SAPS成为最广泛应用的评分系统 其不止简单

15、 还很精确 欧洲和北美研究组报道 其效验力和辨别力与APACHEIII和MPMII相同 SAPSII SAPS由两部分组成 1 SAPS评分 2 PHM计算 SAPS由17项变量构成 1 生理学变量12项 2 住院类型 急诊手术 择期手术 内科 3 3种慢性疾病 AIDS 转移癌 血液恶性肿瘤 每项最低0分 最高26分 总分0 163分 数据应取病人入住ICU后第一个24小时内的最差值 SAPSII SAPSII 一般认为 SAPS70分 死亡率近100 低风险监测收容 40 考虑ICU资源过剩或收治指征掌握不当 应动态监测SAPSII评分的变化 这样能较好地个体化评价患者的最终预后 目前的S

16、APS评分系统较适用于住ICU时间较短的患者 是否适用于住ICU时间长于72小时或随机时间段上的患者 尚需要进一步进行大人群 多中心性的前瞻性研究 SAPSII 与APACHE 相比 SAPS 的优点是 1 所选用的生理因素较少 2 临床易于收集 3 客观性更强 APACHE 的生理因素的选定来自于专家组的专家们的主观设想 4 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ROC曲线下面积为0 88 APACHE 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 86 5 适用于除烧伤 心脏手术以外的非选择性成年患者6 不要求对每一病人均做出明确诊断 排除了疾病诊断上的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 MPM评分系统 MPMI MPMI是用logistic回归分析 从大量的备选参数中选出与病死率密切相关的变量并赋予相应的权重而形成 主要用于推测病人死亡的概率 虽然MPMI与APACHEII SAPSI同为第二代的评价系统 但它采用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却是领先的 这种方法也是第三代评价系统APACHEIII SAPSII MPMII产生的来源 MPM系统主要通过计算PHM来评价和预测病人的病情和预后 这在第二代评价系统中是独创的 MPMI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