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31302798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三级计算题讲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劳动定额定期修改1、 压缩率:是指对工时定额水平的调整幅度。压缩率=(原产品台份定额-计划产品台份定额)/原产品台份定额*100%例:某产品原台份的工时定额为100小时,计划调整到80小时,求压缩率。压缩率=(100-80)/100*100%=20%2、 修改劳动定额的简易方法1/零部件的实耗工时=修改前的定额工时/(1+平均超额的百分比)2/平均超额的百分比=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数/应出勤工时数13/修改后新的单件工时定额=(1+允许超额幅度)*零部件的实耗工时例:某企业甲车间生产产品A,2011年工时定额a为136工时/吨,生产员工人数为20人,年实际产量为426吨,年制度工日为251天

2、,平均出勤率95%,2012年修改后的定额工时允许比上一年实际耗用工时高20%(k允许超额幅度),试核算出新的工时定额。1/零部件的实耗工时=修改前的定额工时/(1+平均超额的百分比) 89.56=136/(1+0.5186)2/平均超额的百分比=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数/应出勤工时数1 0.5186 =426*136/251*8*20*0.95-13/修改后新的单件工时定额=(1+允许超额幅度)*零部件的实耗工时 107.47=(1+20%)*89.56压缩率=(136-107.47)/136*100%=20.98%3、 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1) 按产量定额计算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

3、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100%(2) 按工时定额计算(实行多种产品只能用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100%例:某月甲车工完成合格产品720件,实耗工时为160,并知该产品车削加工产量定额为3件/工时。试计算该车工劳动定额完成情况。(1)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时间内实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100% 150%=720/(3*160)*100%(2)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100% 150% =(720/3)/160*100%(3)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工时定额的形式劳

4、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完成定额工时总数/实耗工时总数 =某产品的实际产量(Q1)*某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tn)/某产品的实际产量(Q1)*某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t1)产品名称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时/件)实际产品(件)实际完成定额工时单位产品实耗工时(工时/件)实耗工时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00%) tnQ1Q1tnt1Q1t1Q1tn/Q1t1甲2150030001.52250133.3乙31000300022000150丙450020003.51750114.3合计-8000-6000133.3例:某车间在报告期内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如下表。试求该车间的劳动定额

5、完成情况。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 =某产品的实际产量(Q1)*某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tn)/某产品的实际产量(Q1)*某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t1) = (2*1500+3*1000+4*500)/(1.5*1500+2*1000+3.5*500) =8000/6000 =133.3%二、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1、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依据是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工作效率。 某类岗位用人数量(工时)=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效率2、按劳动效率定员。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例:计划期

6、内某车间每轮班生产某产品的产量任务为 1000 件,每个工人的班产量定额为 5 件,定额完成率预计平均为 125,出勤率为 90,试计算出该工种每班的定员人数。方法一: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 =1000/(5*1.25*0.9) =178(人)方法二:定员人数=(生产任务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生产任务量*(工作班时间/班产量定额)】/(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 =【1000*(8/5)】/(8*1.25*0.9) =178人注:多个产品种类、任务期按年、产量定额按班规定时按工时定员。(1) 不考虑废品:定员人数=每种

7、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2) 抛出废品:定员人数=【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例:某车间某工种计划在2012年生产甲产品100台、乙产品500台、丙产品250台,其单台工时定额分别为20、30、40小时,计划期内定额完成率为120%,出勤率为90%,废品率为8%,试计算该车间该工种的定员人数。定员人数=【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计划期废品率) =(100*20+500*30+250*40)/(250*8*1.2*0.

8、9)/0.92 =14(人)3、按设备定员。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员工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例:某车间为完成生产任务需开动自动车床40台 ,每台开动班次为两班,看管定额为每人看管2台,出勤率为96%,试计算该工种的定员人数。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 =40*2/2*0.96 =42(人)4、 按岗位定员。用于连续性生产装置组织生产的企业。(1) 按设备岗位定员。适用于在设备和装置开动的时间内,必须由单人看管(操纵)或多岗位人共同看管的场合。班定员

9、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的时间) 例:某车间有一套制氧量50m3/时空气分离设备,现有三个岗位共同操作,通过工作日写实,甲岗位生产时间为260工分,乙岗位为300工分,丙岗位为240工分,根据该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规定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60工分,试计算出该岗位定员人数。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的时间) =(260+300+240)/(8*60-60) =2人(2) 工作岗位定员。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而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5、 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员工

10、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6、 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统计调查掌握企业医务所(院)全年员工诊病的人数资料。选择诊病人数最多的月份,求出平均每天诊病的人次数和标准差。 n代表制度工日数。(2) 测定每位医务人员每天所坐准备工作、接待每一位患者以及必要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3) 测定必要的医务人员数。(4) 经济评价。例:某企业医务所诊治病人次数最高的月份,平均每天就诊人数X为120人次,其标准差为10人次,在保证95%可靠性的前提下,该企业医务所每天就诊人次数为

11、:120+1.6*10=136人次;同时,又已知医务人员接待每一位病人平均延续时间为15分钟,医务人员除正常休息、上下班准备收尾时间、病事假、缺勤等因素外,其平均每天实际工作时间利用率为85%。试计算医务人员的定员人数。该企业必要的医务人员数=该医务所每天诊病总工作时间/每一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时间 =136*15/8*60*0.85 =5(人)在核算出必要的医务人员人数后,还应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助人员和勤杂工,如各配备1人,考虑夜班员工的医疗保健需要,应再增加1名医务人员。最后初步核算出该医务所定员人数为:5+2+1=8(人)三、企业员工配置的基本方法如果假设岗位1、岗位2、岗位3、岗位4、岗位5

12、所需的最低测试分数分别为3.5、2.5、2.5、3.0、3.5,要从这10个人中选出5个人来担当不同的岗位,有多种方法,由于其录用决策依据不同,录用结果也不同。1、 以人员为标准进行配置即从人的角度,按每人得分最高的一项给其安排岗位。这样做可能出现同时多人在该岗位上得分最高,结果只能是A(4.5)从事岗位1,E(2.5)或I(2.5)从事岗位2,C(3.5)从事岗位3,B(4.5)从事岗位5,岗位4空缺,分数计为0.若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4.5+2.5+3.5+0+4.5)/5=3.0,若不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则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4.5+2.5+3.5+4.5)/

13、4=3.752、 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即从岗位的角度出发,每个岗位都挑选最好的人来做,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同时被好几个岗位选中。只有允许岗位空缺的前提下才能出现,因此常常是不可能的。根据表中的数据,其结果只能是岗位1由A(4.5)做,岗位2由G(3.5)来做,岗位3A的分数最高,但A已任职岗位1,所以岗位3空缺,岗位4G(3.5)分数最高,但G已任职2岗位,所以4岗位空缺。岗位5由B(4.5)来做。若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4.5+3.5+0+0+4.5)/5=2.5若不考虑空缺岗位的影响,其录用人员的平均分数为(4.5+3.5+4.5)/3=4.173、 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即在岗位和应聘者两者之间进行必要调整,以满足各个岗位人员配置的要求。采用双向选择的配置方法,对岗位而言,有可能出现得分最高的员工不能被安排本岗位上,而对员工而言,有可能没有被安排到其得分最高的岗位上工作。其结果只能是岗位1由A(4.5)做,岗位2由E(2.5)或I(2.5)做,岗位3由C(3.5)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