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1280021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银行与非金控银行之竞争优势分析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控股公司旗下銀行與非金控銀行之競爭優勢分析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Banks unde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Local Independent Banks劉芬美12,佳珉1, 張家蓉1,張謹安1, 黃立佳11元培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2元培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摘要台灣自2001年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金控公司旗下銀行因而擁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對一般銀行帶來強大的威脅。本研究在資源基礎理論的架構下,探討金控旗下銀行與一般銀行之競爭優勢來源是否有差異。本研究以新報資料庫提供之金控非金控共23家銀行為樣本,以股權報酬率作為競爭優勢之指標,

2、運用財務比率分析銀行之優勢資源與管理能力,先以因素分析將具共線性的財務比率萃取出共同因素,再以複回歸分析法確認各個共同因素對股權報酬率的解釋能力,最後區別分析檢測結果顯示,金控與非金控銀行之競爭優勢來源並無顯著差異,故建議非金控銀行欲在競爭激烈之環境下生存,宜採用合併或策略聯盟等策略,俾擴大規模降低營運費率以提升競爭力。關鍵詞金融控股公司、資源基礎觀點、原素分析、區別分析AbstractSince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ct brought into practice in 2001 the multi-integrated financial serv

3、ices have brought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the advantage in economic scale and have threatened the local independent banks in Taiwan. We use 12 banks under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nd 11 local independent banks provided by the TEJ database as samples to explore their sources of compet

4、itive advantage. The return on equity is used as the provis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Nine financial ratios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resource bundles and managing capabilities of the banks. Three factor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nine financial ratios with multicolinearit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

5、ysis has ve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on factors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banks. However, discrimina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of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tween banks unde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and those of the independent banks is insignificant. The

6、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ndependent banks should seek merge or strategic alliance opportunities to enlarge their economic scale and decrease operating costs in order to compete with the banks under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Keyword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Resources Based View、Factor Analysis,

7、Discriminant Analysis通訊作者:佳珉、Fan chia-min;元培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學生、Student,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eration,Yuanpei University,地址:花蓮縣鄉永興村國興街17號、E-mail:kissdearwind.tw、電話:0919872055。1.前言 台灣於2001年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後,金融股控公司(金控公司)陸續成立,及至目前共有14家金控公司。金控公司旗下銀行透過共同行銷、營業場所共用等資源共享機制,創造有利於傳統壽險、銀行、證券之金融服務,提供消費者一次購足的服務。金融控股集團

8、下的每個銀行,在提供專業化金融業務的股務方面擁有較高度自主權、獨立性,就可迅速又確實因應每個客戶的不同需求,銷售成本也期透過整合來降低成本以提高產品競爭力。根據實證研究結果(陳思豪,2004),金控子銀行之經營效率並未因加入金控公司而獲得改善;然而,(許鈺珮、張鍚介,2005)分析銀行之投入產出效率發現,納入金控的銀行在金控法實施前後經營效率均高於非金控銀行,且非金控銀行在規模上處於劣勢。以往之研究多是以產業結構競爭優勢的角度進行分析,然而就資源基礎觀點,企業之獲利能力來自於其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的來源則是企業內部擁有的獨特資源及管理能力,本研究從內部資源與管理能力之角度,分析金控及非金控銀行

9、之競爭優勢是否有差異。資源基礎理論主張競爭優勢是造成企業績效差異的主要來源,亦即,競爭優勢是因,而企業的績效表現是果。然而,競爭優勢(包括企業內部獨特的資源及管理能力)是看不到的,故主張資源基礎觀點的學者又將競爭優勢定義為企業獲取超額報酬的能力(Barney, 2002;Peteraf, 1993),或績效指標長期均高於同業(Ghemawat and Rivkin, 1999; Besanko, Dranove and Shanley, 2000),這種以果(績效)定義因(績效)的論述方式,被詬病為互為因果的誤謬(fallacy of tautology)(Priem and Butler,

10、2001a; 2001b)。Tang and Liou (2008)則為競爭優勢提出一般化的理論基礎,運用貝氏認識論(Bayesian Epistemology)以事後機率不斷修正事前機率的概念驗證,透過財務績效(果)本身分解出來的財務比率,可以推導出其內部資源與管理能力(因)(the performance reveals its own causes)。本研究以Tang and Liou (2008)發展之一般性競爭優勢理論為基礎,運用財務指標分析金控與非金控銀行之競爭優勢。2.文獻回顧2.1資源優勢理論Porter (1980; 1985)的競爭優勢理論主張,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核心是經濟

11、租(即超額利潤),而企業經理人的目標與任務即是追求可讓企業享有超額利潤的競爭優勢(Fahy and Smithee, 1999)。為獲得競爭優勢,經理人必須先找尋具優勢的市場定位,據以擬訂可獲得優勢的策略,再反求諸已進行各種管理活動(activities)。資源優勢觀點(RBV)則認為,競爭優勢的來源是企業所擁有的獨特資源,因而享有超額利潤。企業所擁有的獨特資源有四項特質:有價值(valuable)、稀少性(rare)、不易模仿(imperfectly imitable)、不可交易(nontradable) (Barney et al., 1996; Mahoney et al., 1992;

12、 Peteraf, 1993; Silverman, 2002)。資源對企業的貢獻並不僅限於其作為對生產的投入,而在於其對企業的服務價值(Penrose, 1959),故資源涵括有形與無形體,能使企業產生效率,並在區隔的市場中提供服務(Hunt and Morgan, 1996)。由於未顯現於帳面上的無形資產如市場資產(品牌、通路、顧客關係等)、知識資產(專利,智慧資本、know-how等)、管理能力(供應商管理、程序管理等)、組織文化等,具有前述特殊資源的特性,許多學者從RBT的觀點探討無形資產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係,多數的研究均確認擁有某一項無形資產愈多的企業,其財務獲利力愈大。過去的研究多

13、先假設企業擁有某種資源具有競爭優勢,再運用實證研究驗證其假說,此種研究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Priem and Bulter, 2001a)。企業競爭優勢是一個相對的概念(Hu, 1995; Kay, 1993)。資源優勢理論(resource advantage theory, R-A Theory)與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theory, RBT)均假設視不完全競爭是市場的常態,企業是在市場資訊(潛在市場區隔、競爭者、供應商、股東及生產技術)不充分的條件下追求財務績效,因此某一些企業的財務績效會優於其他企業(Kay, 1993; Hunt, 2002)。R-A理論將財務績

14、效定義為利潤、每股盈餘、投資報酬率、及資本增值;而所謂的優於則是大於、超過某個參考值,而此參考值可能是企業依據前期自訂的目標、產業平均、股票市值等。企業之所以擁有較其他企業優勢,可能來自較佳的生產系統、較低的薪資與成本、對顧客提供較好服務的能力等,而優勢資源的重要性端視顧客給予的評價 (Coyne, 1986)。策略管理的核心課題是競爭優勢如何能創造財務績效。對於企業之所以擁有競爭優勢並享有財務績效之主張,(Hunt, 2002)統稱其為資源差異創造優勢理論。其中,資源基礎觀點主張企業競爭優勢來自於企業所控制的策略性資源,而其前提假設有二:其一為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是異質的(所以某些企業因為擁有其

15、它企業所缺乏的資源而獲得競爭優勢),其二是這些資源在企業間不能完全流動,所以異質性得以持續(競爭優勢得以持續)。故當企業擁有資源又具有運用它的獨特能力時,企業就會有競爭優勢。另有學者提出以能力為基礎的競爭理論,主張公司必須先有核心能力才能創造出核心產品(Prahalad and Hamel, 1990),因此,企業必須認清核心能力是公司最主要的資產與資源,而企業的管理階層也要能在策略架構上有效的運用及發展核心能力。由於組織能力為企業最核心的資源,故現代企業必須研訂其關鍵企業流程,使企業之策略能力難以被模仿,讓顧客易於區別本企業與其它競爭者,進而使企業成為一個成功的奠基於能力的競爭者(capab

16、ilities-based competitor)。2.2銀行財務績效指標金融業常用之財務績效指標包括獲利力指標、資本結構、資本適足率、各種費用率比、存放款相關比率等。表1為經整理後常見的財務比率。然而,本研究由於研究樣本數(23家)之限制,無法包括所有的財務比率,僅依據資源來源之可用資料選用9個財務比率做為分析銀行競爭優勢的基礎。表1 金融常見財務比率金融常用財務比率公式衡量意義負債比率負債/總資產負債佔資產總額比率高 ,則業主權益佔資產比例就低槓桿比率總負債/總淨值銀行資金來源中,外來資金的比率,顯示長期償還能力與資本結構之健全性權益比率業主權益/總資產銀行資產中來自自有資金的比重,可表示債權人債權的保障程度業主權益與長期資金比業主權益/(投資+放款)長期性資金來源與運用之配合情形營業費用率營業支出/營業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