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1243350 上传时间:2020-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用户体验 eICIC助力LTE规避干扰【通信产业网讯】(中兴通讯 巢雄)目前全球已有93个国家的285个运营商部署了LTE网络,且有49个网络已经商用。在LTE组网的过程中,各种技术都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论证,其中包括降低小区间干扰的重要技术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随着网络的不断部署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面向新组网形态的抗干扰技术也应运而生。针对LTE-Advanced所出现的新的网络拓扑,eICIC (enhanced ICIC)被提出并得以深入研究。本文就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的必要性、原理和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LTE组网中的问题L

2、TE的同频干扰问题LTE所采用的OFDMA本质上是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加时分多址(TDMA)的技术,对于同一个小区内的不同用户,可以通过时间和子载波的不同来加以区分。为了达到最高的频谱效率,LTE通常采用同频组网方式,即每个相邻小区都采用相同的载波。此时,相邻小区的不同用户,特别是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存在概率在同一时间收到两个或多个小区的相同频率信号。当来自各小区的同频信号较强时,该用户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影响通信质量。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SFR)软频率复用对某些子频带上的功率只是部分减少,而不是完全限制使用。在SFR方案里,一个频率不再是被定义为用或者

3、不用,而是用功率门限规定了其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复用因子可以在13之间平滑过渡,这就是其得名的由来。SFR的主要特点是:1. 对于每个小区,一部分作为主载波,其他作为副载波,主载波的功率门限高于副载波;2. 相邻小区的主载波不重叠;3. 主载波可用于整个小区,副载波只用于小区内部。部分频率复用(FFR: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FFR把频谱分成两个部分,基站根据分配的频段结合调度算法动态调度中心用户和边缘用户的使用频段:某些子频带上的频率复用因子为1(同频复用),而在另外一些子频带上的频率复用因子大于1(比如复用因子为3)。从功率分配的角度看,有一个子频带被所有小区

4、等功率使用(即,频率重用因子为1),而其余子频带的功率分配在相邻小区间协调,从而在每个小区创造一个小区间干扰较低的子频带,成为小区边缘频带。应用 FFR和SFR在系统低负载时,增益非常有限;在系统中高负荷时对边缘频谱利用率有明显增益; SFR相对于FFR来说以更低的整体频谱利用率的损失,获得和FFR相近的边缘频谱利用率的增益; 采用FFR和SFR后,上行和下行的SINR都有所改善。其中FFR改善比SFR改善的更明显; 一般来说,当LTE形成连片覆盖,且系统负荷相对较高时,可开通ICIC功能降低系统干扰。ICIC的引入和应用为了解决小区间的同频干扰,3GPP在R8阶段引入ICIC技术。ICIC的

5、主要思想是将每个小区分为中心区域(Cell Center)和边缘区域(Cell Edge),根据用户所处的位置,分别分配不同的子载波。这样,从理论上消除两个相邻小区边缘区域使用相同频率的可能,从而降低两个小区之间干扰的可能。ICIC的技术有几种分类:按照调度周期来分,可以分为静态、半静态和动态;按照调度方式来分,可以分为部分频率复用、软频率复用和全频率复用等。通常认为半静态的软频率复用方式,可以在较低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升频谱效率。相邻小区边缘采用不同的子载波,中心区域可复用子载波进行功率控制,以免影响小区边缘和相邻小区。新的技术需求和应用随着LTE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设备的不

6、断发展,新的组网形态也随之产生,ICIC技术本身也有新的增强。组网形态的发展LTE网络面向的是高速率高流量的用户群,传统的宏站覆盖方式在容量上会随着用户的数量增多以及带宽需求增大而逐渐捉襟见肘,而且这种同构覆盖方式难免会出现盲区,这些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在引入了Pico、Femto、Relay等新的概念后,组网的形态可以更加灵活,并解决上述问题。这种组网模式在R10中被引申为异构网(Het-Net),主要是指在宏覆盖小区中放置低功率节点(Lower Power Node,LPN),如RRU/RRH、Pico eNodeB、Home eNodeB、Relay Node等。网络建设从宏覆盖开始,以

7、扩大覆盖范围为目的,然后逐渐加入LPN设备,以提高网络容量、消除盲点、完善室内覆盖并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Pico基站的覆盖及吸收用户和话务量的能力,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小区范围扩展(Cell Range Expansion,CRE)的概念。这种方式允许用户在接收信号功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接入小区,从而扩大了异构网中Pico的覆盖范围,并使Pico基站更多地分担网络负荷。eICIC技术的引入eICIC的必要性相比于其他制式的网络,采用异构网形态组网的LTE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LTE要求采用同频组网,LPN的引入意味着更多同频干扰小区的介入,特别是存在更多与宏覆盖交叠的覆盖区域。另一方面,

8、CRE可以使用户在较低接收功率的情况下接入小区,也就意味着信号功率较低,而下行干扰的进一步增强使得信噪比SINR也更低,而且不止是业务信道,连控制信道也会受到更多的影响。根据研究分析,干扰场景主要有两种:Macro-Pico场景和Macro-Femto场景。对于在Macro基站覆盖区域内连接到Pico基站的用户而言,容易形成Macro基站干扰Pico基站,使得该用户通信质量下降。特别是当采用CRE方式,即该用户本身就以较低接收功率门限接入Pico基站(通常处于Pico区域边缘)时,Macro基站对其干扰会很明显。由于Femto基站属于封闭用户组(Closed Subscriber Group,

9、CSG),其他用户无法切换接入Femto基站。而接入Macro基站的用户进入Femto区域内时,Femto基站就会对其形成较强的干扰。为了降低异构网中的同频干扰,真正体现异构网带来的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提升的效果,在R10/LTE-A阶段引入了eICIC的技术。eICIC的原理ICIC的原理是通过频率划分的方式,将相邻小区交叠的部分分成不同的频段,从而降低小区间的干扰,这种方式在异构网中显然已经不再适用。eICIC又加入了对时间维度的重新定义,使得不同小区的信号时域上针对某些用户是正交的。而且,相比ICIC技术,eICIC也不再只是针对业务信道,也能降低不同小区控制信道间的干扰。换句话说,ICI

10、C是在频域和功率控制的方式对业务信道的小区间干扰进行协调,而eICIC通过时域和频域以及功率控制的方式,对业务和控制信道的小区间干扰进行协调。R10的eICIC(只针对非载波聚合情况,以后的版本会考虑载波聚合的情况)将会完全兼容R8/9的ICIC技术。eICIC在时域中引入了几乎空白子帧(Almost Blank Subframe,ABS)的概念,来实现时域协调,降低干扰。ABS只包含一些必要信号,比如PSS/SSS,PBCH、CRS、Paging、SIB1等(用来兼容R8/9的UE),且功率很低。eICIC通过在干扰小区中配置ABS子帧,而被干扰小区则使用这些ABS子帧,为原来在小区中受较强

11、干扰的用户提供业务,从而实现了小区间干扰的协调。针对Het-Net中两种主要的干扰场景,为了避免对接入Pico基站的UE2产生强干扰,Macro基站将相应的子帧配置成ABS子帧,而Pico基站则在这些子帧上为UE2提供服务。从本文图中可见,为了避免对接入Macro基站的UE2产生强干扰,Femto基站将相应的子帧配置成ABS子帧,而Macro基站则在这些子帧上为UE2提供服务。ABS的配置是通过X2口或者OAM进行传递的,通常来说,Pico基站可以通过X2口来传递配置,而Femto基站作为CSG,是通过用户OAM人工配置的。eICIC的意义Het-Net是目前各个运营商所积极推动并部署的网络方

12、式,将会成为未来网络建设的趋势。但是,如果无法解决Het-Net中的同频干扰问题,将无法体现Het-Net的优越性,甚至可能产生反效果。经过研究分析和仿真,eICIC可以有效地解决Het-Net引入的新的同频干扰场景问题,使得Het-Net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别是结合CRE和eICIC之后,网络的小区边缘覆盖和网络内的用户体验都有明显的提升。不仅如此,eICIC技术也为多载波、载波聚合、异步网、同网多种时隙配置等技术提供了更多可选的方案,特别是如何用多载波组网,更大程度发挥运营商频段优势,保护投资,提高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技术总是陪伴着需求,为解决问题而出现。ICIC和eICIC也是这样随着需求和问题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相信ICIC和eICIC的发展将会为LTE网络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