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应运通则(熟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23350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汇应运通则(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词汇应运通则(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词汇应运通则(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词汇应运通则(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词汇应运通则(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词汇应运通则(熟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汇应运通则(熟语)(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章 熟语(上 )5.1 熟语概说 熟语是指语言中固定的短语或短句,它是作为现成的语言材料存在和应用的。熟语虽然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但由于词之间结合得十分紧密牢固, 因而它也象词那样不可分割,不能拆开来用,也不需要在交际过程中临时组合。 熟语虽然在结构上比词复杂,意义上比词完备,可用法上与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同时,熟语并不等同于一般短语。熟语在语言中属于词汇范畴, 是词汇的构成成分之一。 熟语具体可以分为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几种类型,不过它们之间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下面我们就从结构与语义两方面来分析一下。熟语在结构上表现出定型性的特点。汉语成语“胸有成竹” 、 “守株待兔

2、” 、 “怒发冲冠”等都是约定俗成的,不能任意增减其构成语素, 也不能随意改变其结构模式。有些外国来华的留学生正是没了解到汉语熟语的定型性特点, 把它们当成一般短语来学习,才闹出一些笑语。 如有的留学生学了“守株待兔”后就造出了“守株待狗”之类的说法。 同样, 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固定词组, 如 theapple of ones eyes(掌上明珠)、to pull ones legs(开玩笑) 等也不能当成一般短语来理解。熟语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意义的完整性。熟语不管它组成词的词义是什么,一般是以其整体来表示一个意义的,而不能逐字逐词去拆分,按一般短语去理解。 有个法国留学生曾这样错误地分析汉语成

3、语“积毁销骨” , 即“积极地发动一场战争,杀死毁灭一些士兵,把他们烧掉,捡出他们的尸骨来出售” 。 而实际上这个成语源于二千年前的史记张仪列传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意思是说“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 ”当然, 其他语言中固定短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逐字逐词去拆开讲解,就会闹笑话。 有个德国留学生在美国留学,他有一天向美国女同学献殷勤,说她长得漂亮,美国姑娘则说 一句:Dont pull my legs!(别开玩笑了!)。而德国小伙子则很严肃的说“我没有拉你的腿 ,我只是看了看呀 !”可见,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一般是不能拆开去理解分析的。 5.2 结构稳定的成

4、语5.2.1定义与特征成语是人们长期沿用的,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意义完整的定型短语。它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运用于书面语中。 无论是产生较早的带有文言色彩的传统成语,还是近现代创造出来的新兴成语, 只要现在被人们有效地使用并发挥应有的作用的,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解。我们以下来看看汉语成语的特征。(1) 历史的传承性汉语成语的大多数是长期以来为人们广泛运用的。从时间上看,不少成语已经用了数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 而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不少仍然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带有鲜明的文言色彩,有一些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并被使用了。现在仍在使用的成语很多来自先秦古籍。来自论语的有“不亦乐乎、温故知

5、新、不耻下问、登堂入室”等。来自孟子的有“左右逢源、心有鸿鹄、 专心致志、以邻为壑”等。来自庄子的有“越俎代庖、 神工鬼斧、 得鱼忘筌”等。来自韩非子的有“和氏献壁、蚁穴溃堤、老马识途 、自相矛盾”等。 来自孙子 的有“出奇制胜、避其锐气、风雨 同舟”等。还有很多成语是产生于后来各个历史朝代,这些传统成语数量众多, 一直被人们沿用到今天。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上古至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根据有人统计, 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共收成语 5500 条, 其中注明来源出处的有 4600 条,来自上古至秦汉时期的 3128 条,占有源可考的成语 4600 条的 68%, 而其他 1472 条也全部

6、是清代以前的。它们在构成成分及构成模式上都保留了很多古代汉语的特征,较之于其他熟语类型来说,更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特点。(2)整齐的音节成语的形式简洁明了,音节整齐。四字格是成语的主要形式,根据有关统计, 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共收成语 3559 条,而四字格成语就有 3345 条,占总数的 94%。那么成语为什么大多是四个音节呢?首先,这是出于表达的需要。成语一方面要包含深刻复杂的内容,另一方面形式上又要求简短明了。如果用二个字或三个字,音节太少,难以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五个字或更多的字,则不够简洁,也难以充当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这个矛盾的解决就是采用四字格。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写了寓言故事黔

7、之驴 ,后来演化出“黔驴技穷” 、 “黔驴之技”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都用了四个字,显然不是偶然的。用三个字“黔之驴”只反映故事内容,难以引出比喻义;用“驴技穷” 、 “驴之技”也不能概括出故事内容。用五个字说成“黔之驴技穷” 、 “黔驴之技穷” ,用一个“之”字,有画蛇添足之嫌。正因为如此,一些多于四个字的成语就容易被压缩成四个字,如“有志者,事竟成”变成“有志竟成” 。而少于四个字的,又会添上字变成四字,如“短兵接”变成“短兵相接”等。其次,是便于调节语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落的变化。成语是四个音节, 汉语也正好有四声。四声有时在成语中全部出现,有时部分出现,无论哪种情况,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排列

8、。这就使得成语的读音可以形成各种动人的旋律,节奏鲜明,优美动听。例如,有的成语由阴、阳、上、去四声排列, “风调雨顺”( ) 、 “花团锦簇”( ) 、 “深谋远虑”()等,读来琅琅上口,富有情趣。四个音节同时还便于平仄的调节。例如:平平仄仄式:雄才大略 同舟共济仄仄平平式:刻骨铭心 鹤立鸡群平仄平仄式:肝胆相照 竭尽全力仄平仄平式:聚精会神 画龙点睛(3) 凝固的结构成语的结构形式是长期沿用而凝固下来的,不能象对待一般自由短语那样对成语进行任 意的变更改动。成语结构形式的定型性可以从它的构成模式及构成成分 两方面来看。一是词序固定,不能变动。组成成语的各个词的排列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不能随意调

9、动各个词的位置。如“桴鼓相应” ,不能说成“鼓桴相应” ; “左右逢源”不能说成“逢源左右”或“右左逢源” ,如此等等。即使联合结构的成 语也不能随意颠倒位置,如“筚路蓝缕”不能改成“蓝缕筚路”等。因为词序的颠倒,一则意味着已经违背了“约定俗成”的原则,二则也破坏了原成语内部的语法关系,结果是其意义变得不可理解了。当然,说词序固定并非绝对没有例外。如联合关系的成语,有些可以适当改动词序,象 “光明正大正大光明” 、 “天涯海角海角天涯”等。 但这些毕竟只占成语中的极少部分,而且这些改变也是从历史上相沿下来的。因此,对联合 关系的成语也不能依照上面的例外去类推,如把“不屈不挠”说成“不挠不屈”

10、, “家传户 诵”说成“户诵家传” ,也是不能被 大家所接受的。 二是构成成语的成分不能任意抽换增减,因为它的构成成分是随着定形化而凝固为一体 的。如“一呼百应”不能说成“一呼千应” ;“有的放矢”不能说成“有的放箭” 。又如下面几个成语“ 看风使舵,一目了然、一望无限、一见钟情、洞若观火”之中所包含的“看、目、望、见、观”等均包含“看”的意思,可是这 些同义词之间也不能相互代替。当然,例外情况也是有的。如由于语言自身的发展,个别成语中的一些较为生僻的字眼已经逐渐被一些浅近的字眼所取代,并且已经广泛通用, 象“揠草助长”可以写作“拔草助 长”等,这种情况又另当别论了。(4)完整的意义成语的实际

11、内容与意义,是高度融合的整体,而不是象普通的短语那样只是所由构成的各个词义的简单组合。在成语里,很多现象原来是意在言外的,即词面意义并不就是实际意义,切不可“望文生义” 。例如“问道于盲” ,词面是说“向盲人问路” ,实际上是指“向无知者求救” 。如成语“尺短寸长” 。十寸为一尺,尺比寸长,怎么尺倒短了,寸反而长了呢?说不定你还以为人们粗心写错了。实际上,它是楚辞卜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压缩。说明尺、寸的应用场合不同,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又有许多成语表面上讲某个事物,实际上言在此而意在彼,以此物比彼物,所含的是比喻义。象“井底之蛙”并非讲水井底下的蛙,而是借以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12、“当面锣,对面鼓”根本不指锣和鼓,而是借它们来比喻双方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论或争吵。可见,成语中的各个组成成分虽然有一定语义的独立性,但成语的意义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是相当于词、独立地在语言中作为建筑材料的。5.2.2 来源与演变(1) 成语的来源汉语成语成千上万,它们是在汉语的历史发展中,逐渐锤炼出来、累积起来的。探明成语来源,有助于我们了解成语的历史面貌及演变发展,有助于我们认识成语的现实价值,进而把握成语的具体用法。一定的成语,有其具体的出处,所有的成语有着广泛的来源。由于时代的迁移变化,由于文献的流传淹没,不少成语已很难推本溯源了。不过丰富的典籍还是能为我们提供大量资料,探索许多成语的源

13、头。汉语成语绝大多数是本土生成的,也有少部分是吸收外来语而形成的。来源于古代文献的成语,还可分为典故性的与非典故性的两种。典故性成语大体上是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实等的概括;非典故成语,多数是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也有少数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除了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成语外,还有当代人民群众的创造,以及吸收外来语而形成的成语,它们丰富了汉语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下面分别作个简单说明。A.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包括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及真实的历史事实三方面的内容。寓言故事形式简短,寓意深远,一直流传很广泛。不少寓言被人们概括为成语,直接充当语言的建筑材料。例如:“杞人忧天”源于列子天瑞 。说杞

14、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下来,他将无处安身。因此愁得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有些成语是由神话传说形成的。神话是反映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十分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经 、 淮南子等。神话与传说不少在后代形成了成语。例如:“夸父逐日”比喻人们征服自然的决心。它来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画龙点睛”则来自传说,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处用上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

15、 神异记载:“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 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见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 ”也有由历史事实形成的成语。由于我们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典籍,因而这些由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等形成的成语俯拾即是。如“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故事发生在秦二世时,当时秦丞相赵高为篡夺政权而想出这个计谋。原载史记秦始皇本纪 。又如“闻鸡起舞” ,形容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努力。载于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B.非典故性成语的来源这一部分成语,除少数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新成语外,大多数是古代文献记载并流传下来的,或是摘引古代文人作家创作的诗文,或是群众口头创作被历代作家记载下来运用开来的。我国古代典籍十分丰富,它们形成了大量成语。如先秦要籍论语 、 孟子及诸子百家中的荀子 、 庄子等都可以说是汉语成语的宝库。我们前面谈成语的历史习用性时曾摘引了一些例子,这里再略举几例加以说明。“玩物丧志” ,源自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筚路蓝缕” ,源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木。 ”“实事求是” , 汉书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