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1189205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赵聪聪知识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届“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赵聪聪与土同悲,与诗共鸣艾青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赵聪聪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被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首位。而中国现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中的核心灵魂即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家国情怀在今天,在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中依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会引导学生们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感受抗战历史,感受中华文化,感受知识分子的匹夫之责,并且使学

2、生自发确立和深化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由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我爱这土地一课的设计,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诗歌教学内容上继往开来,诗歌精神内涵上承先启后,既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积累文化底蕴,又培养学生的民族担当。(

3、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我爱这土地一课在设计上力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有其自身的诗歌语言的特点。上课时不会给学生生硬的框架、定义,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诗歌的凝练性、象征性,感受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最后提炼诗歌结构、诗歌逻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分析我爱这土地中的意象、情感,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鉴别和评价能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在理解我爱

4、这土地这首诗歌中的内容和情感后,感悟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爱这土地一课在设计上主要凸显了课标的两个理念。首先,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我爱这土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自主:本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我爱这土地、自由书写、表达对它内涵的理解。2.合作:课堂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我爱这土地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有组内讨论、组内互读等环节,促进学

5、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生成学生的智慧和成果。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提高。3.探究:即通过“做”,完成“想”。我爱这土地一课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解决、深化能力,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探究结果。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系统而有逻辑地思考能力。(五)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我爱这土地一课贴合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抓住基础、综合、素养、文化等关键词,彰显语文味儿。具体体现在:1.“基础”:通过朗读感知、语言审美、逻辑提升,营造课堂语文味儿。2.“综合”:首先,本堂课注重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不同能力;其次,本堂课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以及学科之间知识的

6、衔接。例如,学生在研读诗歌内容时,能够联想到当时的抗战背景,并且能够糅合历史、地理等知识来解读诗人艾青的情感。3.“素养”:本堂课能够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见第(三)条。4.“文化”:本堂课能够体现中华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体见第(一)条。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初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我爱这土地。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刚上初三的学生,有两年多的知识储备,在语言表达、思维深度、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层面都有一定的积累。教学方法:朗诵法、写作法、讨论法、联想法等。教学手段:多媒体。前期准备:打印好我爱这土地课本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同学们自

7、行阅读资料及预习诗歌,注意正音。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结合参考资料及课堂渗透,了解并说出诗人艾青情况及本诗歌的写作背景。2. 学生能够通过默读勾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并表述“鸟”、“土地”、“黎明”等意象的内涵。【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感知、自由朗读、示范朗读、走动朗读、小组互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和恰当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的朗读,掌握赏读结合的诗歌学习方法。2. 学生能够通过写朗读小脚本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鉴赏诗歌,将自己的对诗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写下来,或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

8、观】学生通过赏读诗情、提炼诗理,体悟诗歌我爱这土地中饱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匹夫之责。(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及诗人的情感。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三)教学难点深入赏析诗歌,理解“鸟”、“土地”等中心意象的深刻内涵,最终提炼诗歌逻辑和诗眼,深化对诗情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教 学 过 程环节 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导入题解朗读写作朗读赏析朗读赏析朗读探究合作诗眼朗读小结拓展一、导入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首诗歌,仅仅10行110个字;可是在78年后的今天依然回味无穷,荡气回肠“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首诗就是

9、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二、题解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勾画出最打动你的词句。结合你刚才勾画的内容出声朗读标题:你会在哪儿重读?为什么?换一个重音试试呢?如何理解?生:土地歌唱的对象。这里象征祖国母亲。我歌唱者,在诗歌中以小鸟的形象出现,以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表达情感。爱“我”对“土地”的感情。师:同学们不同的朗读方式及理由,让我们感受到:对诗歌理解不同,在朗读上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那么,“我爱这土地”,这个“爱”是哪种爱?诗人是如何去爱的?爱到什么程度?这将是我们这堂课探讨的主问题。板书:三、以读会意(一)情感基调师:想要准确理解、感受诗歌的感情,就要了解其写作背景

10、。浏览全诗,你找到了什么时间线索?生:诗歌的结尾处发现了写作时间:1938年11月17日。师:这个时间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诗歌内容应该和抗战有关。师:那么,这样的历史境遇里创作的诗歌,会是怎么样的情感基调呢?生:悲愤、激昂、痛苦、反抗、沉重师:找一位同学朗读,读出诗人这种悲怆、深沉、激愤的情感基调。生:朗读。师:他的朗读,是否让你触摸到了诗歌的情感底色?哪位同学为其朗读做点评?生:点评。师:朗读有一种奇妙的效果。它像一种无形的媒介,打破了我们和诗歌、诗人之间的壁垒,让我们触摸到了诗歌的灵魂、诗人的感情。再找一位同学尝试朗读。生:朗读。生:点评。(二)情感探究师:为了进

11、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我们做一个小活动:设计朗读小脚本。1.任选诗歌中一两句话,或一个小语段,设计朗读方案。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要表现出什么内涵?师:老师做一个示范。例如:“假如我是一只鸟” 这一句,我会读慢一点、声音低沉一点,用悲痛的语气来读,并注意重音和停连。 因为诗歌开篇用想象构建审美,“假如”一词使我们身临其境,仿佛眼前就是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 诗人把自己想象成小鸟,是希望能为祖国做出微薄的贡献,所以“鸟”这个意象要重读。 通过这种朗读,我会感受到诗人沉痛、悲怆的情感。师:请同学们参考设计。两分钟时间,计时开始。师:好,停。先示范朗读,然后说出你朗读脚本及理由。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

12、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要重读。因为:诗人为什么没有用“婉转”、“嘹亮”、“动听”?1.用尽全力,必然受伤。哪怕受伤,也要歌唱。2.体现歌唱之久,永不言弃。师:诗人通过歌唱的方式,爱这片土地。他关注革命,关注时代。(注:1933年大堰河我的保姆歌唱至1938年我爱这土地,已经“歌唱”了6年。)“嘶哑”这个词语甚至让我们有一种疼痛感。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第三至五句语气悲愤激烈,语调稍微高昂,有波动,有力量,语速应该加快,“打击着的”“永远”“悲愤的”“无止息地”“激怒的”要重读(情感的强化,情绪的激

13、烈);第六句应该用抒情的语气,语调稍微下滑一些,语速要放慢。感觉就像小鸟的力量随着歌声温柔地散布在林间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这几句句式工整,但饱含的情感不同,读起来要区别对待。“土地”“河流”“风”“黎明”是歌唱的对象,都有其深刻的象征内涵,要重读,就是要读实了。土地遭受苦难的祖国,暴风雨象征着日本侵略者,“打击着的”要重读,体现苦难之深重。河流对侵略者汹涌的愤怒之河,国破家亡,满目疮痍,怎能不“悲愤”?“永远”表示程度上的强调。风对侵略者毫不妥协的激怒的抗争,“无止息地”表示时间之久和内心之执着,国恨不止,反抗不歇。以上三句,情绪是激烈的,情感是迸发的,所以要读出力度。黎明革命终将胜利的曙光,美好未来的希望。是暖色调的、柔和的,因此朗读起来要舒缓,节奏放慢,要抒情。师:(指黑板题目)诗人“爱这土地”,爱到了哪种程度?爱你温柔的黎明,更爱你苦难的伤痕。生:“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句话读来要舒缓、坚定,重读“腐烂”一词,再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