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118130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项突破演练31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比较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陆游认为他是很有本事的人。(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E.“清笳乱起”

2、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实写西北战场情况,手法巧妙。【解析】选DE。D项,“断”是“滴断”的意思。E项,“实写”有误,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答:_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作者渴望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

3、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注】悰: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色青,故俗称“青门”。(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D.友人问诗人“为何

4、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解析】选CD。C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没有写景。D项,这两句并非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答:_答案: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情怀。3.(2018邯郸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

5、词,完成(1)、(2)题。(11分)定风波范仲淹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注】庆历六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在此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片一、二句,词人用“罗绮满城”来反衬春天即将逝去,于是去百花洲上寻找尚未消逝的春天美景。B.上片“无尽处”不仅写出了百花洲上美景无限,也为下片词人做出“山翁聊逸豫”的议论做了铺垫。C.上片重在叙事写景,下片重在议论抒情,围绕“寻芳”

6、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D.上片描写“花”“浦”互相映衬,下片描绘莺歌蝶舞,在描写百花洲春色上绘声绘色,尽显其美。E.本词虽为应制之作,却情感真挚,借记游百花洲之事来抒发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婉约的一面,但偏豪放。【解析】选AC。A项,上片一、二句写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预示着春天快要结束,并没有用反衬手法;C项,描写黄莺善歌,蝴蝶善舞,那都是上天赋予它们的本能,但并没有说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2)同是庆历六年的作品,本词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试做分析。(6分)答:_答案:相同之处:两者都表达了被贬后的乐观旷达之情。本词作者借百花洲上“寻芳”,“聊逸豫”,认为功名得失

7、自有定数,可见其乐观旷达;岳阳楼记中,作者借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不同之处:岳阳楼记是借作记之机,规劝朋友,勉励自己,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观精神和济世情怀。本词借游百花洲寻芳来抒发自己矛盾的心情,豁达中有及时行乐、渴望退隐的情绪。4.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11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8、。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此词为苏轼初到黄州之贬所所作。此词为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鸿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鸿。B.两词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鸿抒发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鸿都是人格化的存在。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D.苏词中“孤鸿”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鸿”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E.苏词借物比兴,写景兴怀

9、,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萨词的词调、用韵以及个别重要的词语如“孤鸿影”,都与苏词相同,可以明显看出所受苏词的影响。【解析】选CD。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因此出现的具体情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项,涉及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鸿”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鸿”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2)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

10、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答案:苏词: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意境。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鸣,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意境。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207竹枝词二首姚少娥其一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一勺清泉能醉人。其二燕晴花暖春色饶,游情欲醉魂欲销。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注】姚少娥:明代女诗人,生卒

11、年不详。接袖:携手。(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第一首诗的第一、二句属于环境描写,距离自远而近,视野由大到小,为后面的人物描写做铺垫。B.“当垆十五半遮面”,用特写镜头描写当垆女子,卖酒少女虽然没有正面亮相,但显得羞涩动人。C.“一勺清泉”未必真“能醉人”,水不醉人而饮者自醉。这种拟人化的表达衬托了当垆女子的美好。D.第二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的景色和春游的感受,“饶”是“多、盛”的意思,“醉”“销”写出了春色摇荡性灵的力量。E.第一首诗画面活泼可喜,第二首诗画面明净可爱,各有特色,且都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的爱悦之情,给人艺术美的享受。【解析】选CE。C

12、 项,没有拟人化的表达。E 项,应是第一首画面明净可爱,第二首画面活泼可喜。(2)“红衣突展绿阴畔,接袖纷纷度小桥”两句,在词语运用上或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这些特色各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答:_答案:选用色彩词语:红衣、绿树互相衬托,大红大绿,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用准确、贴切的动词表现情态:突展,说明眼前景象出现突然而迅速,给人惊喜的感觉,印象强烈;接袖,写出携手的独特形态,渲染欢快活泼的气氛,饱含诗情画意,富有动态美。借代的手法:用“红衣”借指红衣女郎,用“接袖”借指携手,只写衣着不直接写人,含蓄动人,给读者想象空间。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11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01450208秋浦歌十七首唐李白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注】这两首诗是诗人第二次游秋浦时创作,诗人此时已进入暮年,离开长安已达十年之久。(1)下列对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其四描绘了一位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的形象,其十描绘了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形象,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写照。B.其四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