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11694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秋课件3岳麓版必修3(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大概历程 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第10课 唐玄宗 梨园 梨园 最初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 桃园 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 园中设有酒亭球场等 是供帝后 皇戚 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 唐玄宗李隆基既知音律 又酷爱法曲 因此选坐部伎子弟三百 教于梨园 由此可知梨园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 逐渐成为唐代玄宗时宫廷所设的训练乐工的机构 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 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听 判断 粤剧 黄梅戏 潮剧 京剧 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这就是戏曲 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四 繁盛 国粹

2、京剧 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史线索 知识之窗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思考 在原始社会 原始人类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 认为是 鬼 怪 作祟 在这种情况下 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 傩 为什么 上古时代 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 人类生存环境恶劣 人们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 获得丰收和狩猎胜利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 1 背景 原始时代 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形成了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 傩 穿戴绚丽服饰 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 逐渐代替巫师 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 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 所以 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

3、一 讨论 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 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相异 相同 演员 娱人 戏曲表演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 1 背景 原始时代 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形成了一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 傩 2 傩仪与戏曲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 宋代南戏 概念 两宋之际 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 流行一种戏剧形式 人们称之为南戏 1 背景 1 经济 城市经济的发展 2 阶层 市民阶层的壮大 3 基础 通俗文化的发展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 南宋初年为避金兵 北方士绅平民纷纷来到温州 城市人口与日俱增 商业经

4、济进一步发展 各种民间艺术发展 南戏产生 从材料分析南戏产生的原因 材料 宋人周密 癸辛杂识 记载 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 乡人告到官府 祖杰行贿于官府 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 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 广为宣传 造成社会舆论压力 最后恶霸和尚被治罪 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中的哪个阶层 有什么社会功能 南戏主要在民间流行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1 背景2 特点 1 背景2 特点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 1 一般由民间艺

5、人创作 2 民间流行 3 揭露社会黑暗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 张协状元 剧照 张协状元 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 杀狗记 剧照 杀狗记 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的场面 生 旦 净 末 丑齐全 脸谱构画生动 笏板 刀 宫扇等道具的运用 鼓 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 反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1 元杂剧 1 背景 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八娼九儒十丐 之说一官

6、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猎 八娼 九儒 十丐 资料介绍 王实甫 西厢记 关汉卿 元杂剧代表作家 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他不满社会现实 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 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窦娥冤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 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 煮不熟 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 被誉为 元曲的第一家 曲圣 东方的莎士比亚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1 元杂剧 1 背景 2 代表 关汉卿 窦娥冤 王实甫 西厢记 关汉卿 窦娥冤 作品赏析 第

7、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1 元杂剧 1 背景 2 代表 3 特点把诗词 歌唱 舞蹈 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思考 为什么说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1 元杂剧2 昆曲 昆曲 百戏之祖 昆曲 原名 昆腔 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元末明初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 著名的剧目有汤显祖的 牡丹亭 南柯记 朱素臣的 十五贯 孔尚任的 桃花扇 洪昇的 长生殿 等 汤显祖自幼好学 博览群书 除精通古文诗词外 对诸子百家 天文地理 医药卜巫也无不通晓 早年

8、即有文名 34岁中进士后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5年后升为礼部主事 不久 因上疏揭露时政弊端 讽谏明神宗 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但遭到政敌中伤 遂辞职还乡 在玉茗堂专事写作 著有传奇作品 紫钗记 还魂记 即 牡丹亭 邯郸记 南柯记 4种 合称 临川四梦 汤显祖和 牡丹亭 牧丹亭 的女主角杜丽娘是福建南安郡太守的女儿 天生丽质 自幼接受封建伦理道德教育 后读了 诗经 中的爱情诗篇 激起了她对爱情的憧憬 在梦中与一少年幽会 梦醒后因相思得病 恹恹而亡 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 路经南安郡 拾得杜丽娘画像 伸为爱慕 得杜丽娘幽魂再现 一见钟情 订立婚约 冥府判官同情杜丽娘的遭遇 让他死而

9、复生 后来几经曲折 终于与柳梦梅结为终身伴侣 牡丹亭 剧照 昆曲 桃花扇 剧照 桃花扇 剧照 昆曲之美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酸酸楚楚无人怨 牡丹亭 昆曲之美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是那处曾相见 相看俨然 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牡丹亭 昆曲之美 情不只所起 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 昆曲的特点 载歌载舞 无声不歌 无乐不舞 声腔婉转 极其细腻 格律 宫腔极其考究 故事至情至性 成为融诗 乐 歌 舞 戏于一炉的表演艺术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1 元杂剧2 昆曲 3 影响 百戏之祖

10、 汤显祖 牡丹亭 2 特点 1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明中后期 熔诗 乐 歌 舞 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 发展成全国性的剧种 对京剧 川剧 湘剧 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辞典雅华美 寓意深切 讲究格律板眼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 京剧 乾隆五十五年 即公元1790年 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 徽班进京献艺 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 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 而后 四喜 和春 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 称为 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关众的欢迎 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 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 京

11、剧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四 鼎盛 国粹京剧 既然叫 京剧 我们能不能认为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 如果不能 那为什么叫京剧 四 鼎盛 京剧 1 背景 明清时期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 戏曲的繁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 官员 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 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良机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 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 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 所以被称为 京剧 为什么这些戏种都要到北京表演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四 鼎

12、盛 国粹京剧 1 背景 1 明清时期 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中心 2 统治者政策 3 昆曲衰落 4 徽班进京 内部因素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四 鼎盛 国粹京剧 1 背景 2 形成 1 契机 乾隆年间 徽班进京 2 形成 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 3 成熟 同光十三绝 同光十三绝 描绘了清代同治 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 京剧名家 清朝末年 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成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 被公认为 国剧 自左至右 郝兰田 行路训子 康氏 张胜奎 一捧雪 莫成 梅巧玲 雁门关 萧太后 刘赶三 探亲家 乡下妈妈 余紫云 彩楼配 王宝钏 程长庚 群英会 鲁肃 徐小香 群

13、英会 周瑜 时小福 桑园会 罗敷 杨鸣玉 思志诚 闵天亮 卢胜奎 战北原 诸葛亮 朱莲芬 玉簪记 陈妙常 谭鑫培 恶虎村 黄天霸 杨月楼 四郎探母 杨延辉 第10课梨园春秋一 源头 傩二 形成 宋代南戏三 成熟 元杂剧与昆曲四 鼎盛 国粹京剧 1 背景 2 形成 3 特点 京剧的四大行当 旦 分青衣 花旦 武旦 老旦 闺旦等角色 全为女性 青衣 以唱为主 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 为青年或中年女性 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 常带点喜剧色彩武旦 刀马旦 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 用本噪子演唱 多为中老年妇女 闺旦 指扮演未出嫁的闺阁少女 净又叫花脸 大多是扮演性格 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 扮演

14、净的演员 根据人物性格 品质 相貌的不同 要用红 黑 白 黄 紫 绿 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 进行面部化妆 音色洪亮 风格粗犷 以唱为主的被称铜锤花脸 正净 以功架 念白 做表为主的称架子花脸 副净 以武打 翻跌为主的称武花脸 武净 京剧的艺术特色 综合性 唱 念 打 做 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人物间对白或独白 对演员的身段 表情 气派 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 唱腔中的韵律 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 京剧的艺术特色 写意性 舞台布置的写意 一桌二椅 桌椅具体指什么 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化妆的写意 戏曲脸谱 观众睹脸则知其人 脸谱颜色的含义 A 红色 忠勇侠义 B 紫

15、色 刚正威严 不媚权贵C 白色 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英雄 将官 一种是奸凶武人 再一种刚愎成性 D 黑色 铁面无私 勇猛而智慧 E 黄色 骁勇凶暴 F 蓝色 刚强 骁勇 有心计G 绿色勇猛莽撞 人物服饰的写意 长袖善舞 忽略季节 时代等特点 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服装是综合了唐 宋 明 清等不同时期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 简约之美 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 舞台行动的写意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不取决于生活实际 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京剧的比拟 象征的特色 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 3 特点 1 角色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 手法 唱念做打四种形式 综合性 3 舞台 化妆 服饰

16、 写意性 4 表演 虚实性 程式化 5 伴奏 管弦乐和打击乐器4 地位 国粹 传统文化 人类文化精华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京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从两千年前的汉代乐舞 到唐代的梨园百戏 再到宋代的南剧 明清的昆曲 都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京剧形成的过程 也是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的过程 京剧不仅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 还在徽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秦腔 汉剧等众多古老剧种的艺术因素和特点 因此 京剧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两千年的中国文化 此外 京剧艺术与诗词 书法 绘画等古典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互辉映 比如京剧的简约之美 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 京剧的比拟 象征的特色 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 京剧唱腔中的韵律 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 就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 宋 明 清等不同时期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 所以 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 它更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配乐美 唱腔美 动作美 服装美 布景美 化妆美 唱词美 京剧美在何处 国粹 京剧 我们生活在一个实用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 做任何事似乎都要算计其利害关系 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