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109025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二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练习中图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2017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如果把地区人口分布形象地理解为人口分布图上具有确定的点值和位置的散点群,则在平面上全部力矩达到平衡的支点是人口的重心。区域几何中心是区域空间的中心点,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几何中心和人口重心迁移轨迹。读图,完成12题。1该省可能是()A安徽省B广东省C陕西省D河北省2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是()A东北部煤炭的开发,人口大量迁入B西南部经济发展缓慢,人口增长减慢C东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大量迁入D东北部水能的开发,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省的几何中心为 (108.87E,35.20N),结合我国

2、各省位置分布,应为陕西省。C项正确。第2题,该省19892009年人口重心向东北迁移,主要是因该省东北部煤炭资源丰富,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大量人口向东北部迁移。A项正确。答案:1.C2.A(2017保定市模拟)“土地流转”是指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转让,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据此完成34题。3“土地流转”的直接影响可能有()A耕地面积增加 B农产品商品率提高C农民收入下降 D城市化进程放缓4推断下列地区中最先推广“土地流转”政策的是()A太湖平原 B松嫩平原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解析:第3题,“土地流转”只是

3、转让土地使用权,耕地面积没有增加,A项错误;“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则农产品商品率提高,B项正确;农民转让使用权收取土地承包金,同时从事其他劳动获得收入,收入不会下降,C项错误;“土地流转”促进城市化进程,D项错误。第4题,最适合推广“土地流转”政策的区域应该是人均耕地少,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答案:3.B4.A读下图,回答56题。5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6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有()A山东省、河北省

4、、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解析:第5题,105E在我国由北向南依次经过的地形区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不经过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以及塔里木盆地,故选B项。第6题,40N在我国由东向西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C项。答案:5.B6.C(2017湖南岳阳二模)2015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

5、遭受洪涝灾害。读图,完成78题。7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受地形影响 B受锋面影响C受台风影响 D受高压控制82015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A BC D解析:第7题,8月份我国东部季风区受锋面影响,多锋面雨。另外,也可用排除法做题,图示主要降水区位于内陆而受台风影响很小,高压控制一般不会降水,图示秦岭部位无降水而不可能是受地形影响。故B项正确。第8题,图示地纬度最高,气温是四地中最低处,应该最早符合秋季开始的温度指标。答案:7.B8.A(2016高考全

6、国卷)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13月 B36月C69月 D912月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解析:第9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该地河床

7、枯水期泥沙淤积,汛期(69月)径流冲刷河床。我国东部地区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甲断面形态河床低,受径流冲刷,为汛期的断面;乙断面形态河床高,泥沙淤积,为枯水期的断面。故912月最能反映从冲刷到淤积的过程,D项正确。第10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河流下游水流更平稳,径流量不会增大,A、C项错误。水库竣工后,水流平稳,流速在洪水期明显降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减弱;而潮流带来泥沙淤积,河道淤积明显,河床不会展宽,B项正确,D项错误。第11题,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在河口修建水闸,可以在枯水期关闭水闸,使潮流带来的泥沙减少,减少河道泥沙淤积,A项正确。修建水闸,阻碍了洪水下泄

8、,减小了潮流对泥沙的冲淤能力,B、C项错误。不宜拦截河流入海泥沙,因拦截后泥沙会在河道淤积,会加大河流下游洪涝灾害,故D项错误。答案:9.D10.B11.A二、非选择题12读我国某区域及某年1月0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月0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2)图示区域生物资源丰富,简析其自然原因。(3)比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简析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第(1)题,受纬度与地形的影响,0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第(2)题,从地形、气候的角度分析。第(3)题,R1河段以沉积为主,说明流速较慢;R1、R2之间有支流汇入,因而R

9、2河段流量较大。第(4)题,这里有古栈道经过,又有河流流经,说明汉中在古代可能为交通枢纽。答案:(1)呈东西走向,主要是受纬度和地形(秦岭)影响。(2)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气候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垂直分异明显,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3)流速:R1河段流速较小(或R2河段流速较大),因为R1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流量:R2河段流量较大(或R1河段流量较小),因为在R1、R2河段间有支流汇入(或R1河段位于上游,R2河段位于下游)。(4)交通枢纽。理由: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向东通过汉水联

10、系长江中下游地区。13(2017湖北黄冈模拟)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B示意图A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3)图中丁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主要受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5月降水少,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7

11、8月为雨季,降水量大。第(2)题,根据水分盈亏状况来判断,甲地68月小于0,丙地68月大于0,说明甲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另外据图来判断,甲地纬度高,此时昼长较长。第(3)题,丁地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有纬度因素(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状况),另外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大。答案:(1)5月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大风天气多,蒸发量大;且雨季未到,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78月为雨季,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2)甲地大于丙地。68月甲地水分盈亏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丙地水分盈亏量远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另外此时甲地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3)丁地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少;丁地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