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性灵论的理论渊源.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9001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性灵论的理论渊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明代性灵论的理论渊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明代性灵论的理论渊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性灵论的理论渊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代性灵论的理论渊源摘 要: 明代性灵论主要以公安三袁袁宏道为主要倡导者,他提倡文学创作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种诗学思想有其长远的理论渊源。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整理了明代性灵论的发展脉络。关键词: 明代性灵论 袁宏道 发展性灵论强调文学创作要冲破理学、道学的束缚,直接抒写内心一触即发的感受,并且不为格调声律的形式所束缚,明代公安派代表袁宏道把“性灵”作为创作的根本,提出系统的“性灵说”。这种诗学思想有其长远的理论渊源。中国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诗言志”,是性灵论的滥觞。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诗言志学说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强调诗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

2、“性灵”一词被普遍应用始于六朝,唐朝及唐以后使用更加普遍。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人们提倡清谈,崇尚个性展示,文学也进入一个自觉的时期。钟嵘在诗品中评阮籍“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有“综述性灵敷写器象”之语。到了唐代,房玄龄在晋书.乐志序中说“夫性灵之表,不知所以发于咏歌”。令狐德棻.庾信传中“陶铸性灵,组织风雅”。唐人的诗歌中也常出现“性灵”一词。杜甫在解闷之七中“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元稹有“吾兄喑性灵,催子同臭味”。唐代之前“性灵”一词虽然被普遍应用,但是还没有形成自觉的性灵论美学思想,“性灵”还只是其他诗学思想的附庸。郭绍虞先生在其论文性灵说中认为唐代

3、以前与“性灵”一词相关的诗学思想都不能称之为性灵说,“因为性灵说的特点之一在于发现有我。”尽管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人们还没有在诗学中强调自我存在。到了宋代,理学盛行,理学是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政治需要而产生的新儒学,理学思想渗透到文学领域,要求文学创作“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使文学完全成为政治说教的工具,再一次否定了文学独立存在的价值。这种刻板的诗论在北宋南宋之交变的相对灵活一些,并发展了“悟入说”。其后,沿着这条道路,杨万里从创作实践和诗学批评方面都冲破了江西诗派的樊篱。“性灵说”虽然由公安派明确提出,但在杨万里这里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雏形。他指出“从来天分

4、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杨万里在其诗学理论中明确表明对抒写性灵的崇尚。这正是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美学思想的前奏。后来公安派关于“风趣”“生趣”的主张也是与此相承。金元时期王若虚对倡导理学思想的江西诗派作了尖锐批评,他提出了“与元气相侔”的“自得”说。他说“乐天自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他称这种与“与元气相侔”的作品为“自得”之作。赞扬白居易“妙理宜人”,平易自然,能写出真性情。元好问同王若虚一样都认为诗歌是“元气”的自然流露,应当体现人的真情实感。他说“子美之妙,”正在“观其诗如元气淋漓,

5、随物赋形”。“元气说”所说的元气,在注重个人心灵表达的层面上与性灵论所讲的“性灵”是一致的。“与元气相牟”,“如元气淋漓”,都是指诗歌的创作要抒写自己的性情。宋元时期的文人已经开始在诗学领域探讨诗歌创作中对内心世界的关注问题,他们反对格调,提倡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些都为明代性灵论的明确提出做了思想铺垫。到了明代,明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提倡孔孟道学和程朱理学。在这种思想的控制下文学思想上掀起了一股复古的思潮,他们在文学创作方面复古模拟,提倡“诗比盛唐,文必秦汉”,这种文学主张使当时的文坛压抑在一股死气沉沉的氛围之中。而此时,在封建统治的内部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阶级斗争日益尖锐。人们在

6、政治上反对地主阶级的统治,在思想上反对程朱理学,在文学上也出现了一股反复古的新思潮。其中突出代表之一李贽,他在文学思想上提出“童心说”,领导了一股势力强劲的反复古主义思潮。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重视保护人欲。他提倡真情反对“假理”,指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焉”,特别强调“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存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即赤子之心,指没有经过道学伪经熏染过的心,由这种心灵生发出的情感才能闪耀出最美的人性光辉。李贽认为在创作中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若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出矣。”他指出虚伪的道理闻见、对古人亦步亦趋使童心丧失。性灵说是在李贽

7、童心说的直接启发下产生的,是当时反理学斗争在文学理论上的具体表现,是明代性灵论的先驱。在公安派兴起之前,李贽的好友汤显祖支持他的童心说,并在戏曲、小说领域发展了李贽提倡的描写真心抒发真情的诗学思想。在汤显祖集.诗文集中“嗟!谁谓文无体邪?观物之动者至龙至极微,莫不有体。文之大小类是。独有灵性者,自为龙尔。”汤显祖指出写文章一定要有灵性,这样才能创作出生机盎然的文章来。汤显祖与公安三袁来往密切,其学术思想相互渗透,给沉闷的文坛刮来一股清新的性灵之风。明代袁宏道最为全面系统的阐述了“性灵论”。“真”与“变”是袁宏道性灵论的核心思想。袁宏道在中郎全集 卷一 叙小修诗中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景会,顷刻万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魄”这段话反映了袁宏道倡导文学的自由即为心灵的自由。袁宏道的性灵说和李贽的童心说一样,也是建立在不受道学家的“天理”束缚,肯定人欲,主张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叛逆思想基础上的。是对李贽童心说的进一步发挥,参考文献:1童心说 李贽2叙小修诗袁宏道3与丘长孺袁宏道4文心雕龙刘勰5论文袁宗道6性灵说郭绍虞7行素园存稿引袁宏道8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张少康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出版9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敏泽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 出版10中国历代文论选(三) 郭绍虞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