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7032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自“新子学”这一概念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以为,“新子学”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或是一种学术观点,而应当是当代中国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我国正处于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来引导和进行阐释,这特别需要学术理论界对相关问题、对社会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来引领社会发展的进程。“新子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所作出的一种思考和回答,我寄希望于它能够在当今中华文化的重构中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此前,笔者发表了论“新子学”与中华文化之重构一文,侧重谈了经历百年来社会大变迁之后,目前中华文化需要进行重构。而本文则希望借此机会,

2、探讨如何通过复兴“新子学”,重新建构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的问题。一、“子学”复兴是时代的必然抉择关于“子学”复兴的重要性,在“新子学”论集一书中,有许多学者都谈了很好的意见。林其锬先生从“子学”的原创精神、求实精神、争鸣精神、会通精神、开创精神等诸方面,提出应当承继诸子的优良传统来构建“新子学”的学科。陈鼓应先生则在序中明确提出,“子学兴替关乎中国思想变革”,并从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的历程,联系今日海峡两岸的社会状况,指出了弘扬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所具有的特别重要的意义。方勇先生的系列论述,更是从内涵上深入阐述“新子学”构想与全面复兴“新子学”口号提出的现实意义与

3、历史必然性。时代的巨变要求有新的思想、新的学术理论来引领社会向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新子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引起大家共同的关注。那么,为什么说“子学”复兴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呢?我们有必要一起回顾一下历史。虽然今天的人们一致承认,两千多年前的“子学”时代是中华文化史上最光辉的时期。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子学”却经历了十分坎坷的发展道路。秦王朝虽然是因法家理论而兴盛的,但它统一六国后却下了一道严厉的“焚书令”,“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并上演了“焚书坑儒”的丑剧。西汉初期,黄老之学一度勃兴。但至西汉中期,武帝听从董仲舒的意见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诸子百家

4、之学从此成为异端。即使到魏晋时期,玄学曾一度为士人所喜爱,但官方提倡的,依旧是经学和儒学。虽然在其后两千年间,历经了众多王朝的兴替,但经学、儒学一直是钦定的“官学”内容,儒家学说也由子学上升到经学的尊位。尤其是宋明理学兴起至清的近千年间,历代王朝更以经学为正道,以之作为科举取士的依据,诸子学为异端,这是子学最受排斥的时期。儒家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家,它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孔孟的学说中也有许多民主性的精华,对于今天的中华文化重构仍有其重要价值。但因其后儒家被列入正统官学,多数封建王朝推行文化专制,诸子之学由是式微。如最早的三家显学之一的墨学,汉代以后就逐渐湮灭无闻。道家一则因道教兴

5、起,将老庄作为其经典而得以保存;二则因历代文人大多出仕为儒,归隐则道,因此相对而言,无论在宗教还是社会生活里,道家还是有一些市场和社会影响力的,但人们所关注的已经不是老子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有关社会治理方面的内容。法家则因历代统治者实行阳儒阴法的统治术,因此其香火倒也不曾中断过。当然,专制思想的压制是不可能持久的。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社会思潮开始发生变化,“思想解放”之风渐渐蒙发,那时的士人已经敢于议论朝政,表达不同意见。在学术领域中标新立异者也大有人在。李卓吾遗世独立,以异端自居,公开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所撰的焚书续焚书,直斥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与思

6、想自由,其中的许多观点来自对子学的传承,如谓“庶人非下,侯王非高”,是“致一之理”(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这种倡导人类平等的思想,是对封建等级制的批判,而他的“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的说法,也显然是源于道家的学说。李贽著作中有老子解一卷、庄子解三卷、墨子批选二卷,皆为儒学之外的子书。李贽有众多弟子,其学说深受时人拥戴,“儒释从之者几千万人。其学以解脱直截为宗,少年高旷豪举之士,多乐慕之。后学如狂,不但儒教溃防,即释宗绳检,亦多所清弃”(姚瓒:近事丛残)。笔者在读明人笔记小说时发现,其中多有追求个性解放、遗世独立者在。至晚明,士人批评时政,集会结社,东林、复社、几社,皆为文士集会之处。

7、他们相互间既切磋学问,又评议朝政,且与在朝的官员及市井民众相互关联,形成朝野互动的格局。上述种种,均显示出社会政治局面的新变。也正是在这种气氛中,士人的思想观点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经学、理学产生怀疑,而对诸子之学产生很大兴趣。尤其是在经历了明清鼎革、国破家亡的惨剧之后,痛定思痛,得以存留下来的一批学者对传统的学术进行反思和批判。黄宗羲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学术史著作,并注重研究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严厉批判封建时代的君权思想,成为我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空疏学风,开创有清一代朴学的根基。王夫之在周易外传等著作中,批判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作有老子衍庄

8、子通庄子解等子学著作。他博览群书,以为经子平等,倡导革新。而傅山则力倡诸子之学,开清代诸子学研究之先河。到清中期,学人继清初学者之绪,朴学大兴,学人以子证经,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清王朝以子学为异端的枷锁。晚清至民国时期,随着西学东渐,经学难以与西方思潮相对接,于是有识之士想到了子学的传统,开始探索以子学应对西学之路,于是有了晚清诸子学的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反孔思潮的传播,旧有的“以经学为中心”的学术体系土崩瓦解,子学顺势而起,成为士人研究的热点和传播创新思想的理论依据。严复、胡适、章太炎等,均致力于倡导子学的复兴。胡适在中国哲学史中就认为:“非儒学派的恢复是绝对需要的,因为在这些学派中可

9、望找到移植西方哲学和科学最佳成果的合适土壤。”章太炎从清末始,便大力倡导复兴诸子学,他著有多部研究诸子的著作,并到处宣传、演讲。严复特别关注于老庄学说,并以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来比较老庄学说中所追求的自由。他尤其关注荀子、老子、庄子之学,尊子而贬孔,并大倡国学,著有国学概论国故论衡等。他所著的老子评语,其中便联系西方的进化论,认为老庄的学说与西方的达尔文、孟德斯鸠、斯宾塞相通。他认为,老子无为论具有民主的内涵,而庄子内篇的思想,包含有现代自由主义的“听民自由”的观念。这是严氏以西方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作的现代阐析。 由于传统的经学独尊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强烈冲击,几近破灭,由此迎来了民国时期“

10、子学”的复兴。自20世纪初起,“子学”已经堂而皇之地成为学者们热心研究的对象。民国时期,经子地位平等,不分轩轾地均在学者们的关注研究之列,并由此取得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民国时期的“子学”研究热潮,是我国学术界对诸子学现代转型所作的初步尝试。纵观我国长达数千年的文化史,学界都一致认同,先秦的子学时代和20世纪的民国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时代。相对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是形成文化繁荣的客观条件。历史已经证明,在“经学独尊”,子学遭受排挤甚至被视为异端的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便陷于僵化乃至倒退;而在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子学思潮较为活跃的时期(如春秋战国、西汉前期,魏晋时期),文化创造力便得到弘扬

11、与发展。即使在一些文化学术领域,情况也是如此。中唐时期的韩愈和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虽其锋芒指向形式主义的骈文和佛道思想的盛行,以恢复儒学道统为己任,但他们也都得益于吸取诸子学说的精华和异彩纷呈的表达手法。我们今日倡导“新子学”,正是从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行思考和选择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应当由一代代人认真加以继承,这也是中国思想史和哲学史经常提到的“接着讲”。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经谈到,当今确有许多人是真心关注中华文化命运的,提出了重构中华文化的种种思路,是一种新时期的文化自觉。但正确的道路选择是第一位的。如有的学者提出要恢复经学和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弘扬传统文化。然而,历

12、史教训已经表明,此路易于变异。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儒家思想多是断章取义,阳奉阴违,各取所需。我们认为,只能用当代眼光和世界眼光来重新诠释和提炼儒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真正使经学和儒学获得新生,墨守成规是错误的主张。令人欣慰的是在“新子学”提出之后的两年多来,我们的国家、社会对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已经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虽然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形成决议。但老实说,当时的整个社会状况令人深感忧虑,大家更多关心的是,会不会再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对于决议能否得到实行,社会能

13、否健康发展深感忧心。然而,仅仅过了三年多时间,我国的社会生活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明显变化: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各种改革方案的强力推进,都令人深感欣慰。也许再过几十年时间,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才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发生和正在进行的这一场变革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具备了可能性。二是目前中国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打开网络、博客、微信等,不同学派、各种思想都在热烈地交锋,甚至一些偶发的事件,也会在这些媒体上引发阵阵涟漪。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因为各种声音的发出能够使执政当局从多方面了解民意、民情,从而为科学的决策提供参考。然而,我们是否

14、因此可以说,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已经形成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上述种种不过是潜在于民间的一些议论表达方式,类似于古代民众聚集于“乡校”以议国政一样,它和真正的战国时代的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相去甚远。我很赞同大家对于战国时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所作的分析。所谓子学,应当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独立之人格和思想,自由的批评与争鸣以及具有深度的创造性”。大家总是说五四时期是继战国时代之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其特点也同样在于此。当时的各种不同学派代表人物,也是希望能够在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之后,为国家“再造文明”出谋划策。当代中国经过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正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思想文化领域做得好不

15、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形象与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如何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充分调动文化思想领域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二、子学复兴在提升我国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何谓国家的软实力?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及其影响力。古代中国两千多年间,相对于其他民族国家而言,有着很强的软实力。对内而言,它以共同的民族认同为基础,有完整的思想体系、制度文化、教育体制;对外而言,则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东方文化圈的形成,便是以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而形成的。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天朝”的衰落,西方崛起,其在资

16、本主义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制度、理念、价值观,成为各国争相效仿的对象。反观我国,旧有的观念被冲垮,新的理念未形成,经济上又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况,自然形不成文化的软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冲破了一系列束缚社会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以惊人的速度崛起,这才逐渐引发世界的关注。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建设方面并没有很好地跟进,出现了信仰危机、人心涣散、道德沦丧、腐败盛行等负面现象。它表明社会文明的控制力出现了问题,如果不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所取得的经济成果也难以保持,社会也将再度遭遇困境与危机。为什么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在现代经济腾飞之时,却出现了文明的危机?这是一个值得世人共同关注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这些年来一直呼吁要尽快重构中华文化,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危机局面。拿什么来重构?最关键的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起,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之根、之魂。“新子学”所提出的构想,适时地提供了重构中华文化的新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