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106761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阶段特征一、先秦、秦汉时期古希腊、罗马时代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其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此时期的文化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在古代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保证了公民一定程度的自由,为精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古希腊人相比,古罗马人较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

2、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曾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先秦、秦汉时期古希腊、罗马时代阶段划分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基本定型时期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对近现代西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垂直管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专制

3、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古代雅典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罗马逐渐建立了比较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讼诉程序,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农耕经济逐渐取代采集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生产模式;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较大发展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为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文学艺术的

4、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初步形成希腊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二、魏晋、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加强,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推行完善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强盛稳定促进了文学艺术的辉煌。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理学形成,科学技术世界领先。阶段划分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表现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

5、步发展。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南宋时,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对外交往空前繁荣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艺术的发展;佛教、道教得到发展,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出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古典诗歌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得到发展并外传;理学产生并得到发展;宋词、元曲成就突出三、

6、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阶段划分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表现政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制、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表明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处于世界前列;另一

7、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文化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发展,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儒学获得了新生考点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2)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

8、疆域扩大。(3)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9、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发展趋向(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5)产生方式:世袭任命。(6)选官标准:血缘才能。(7)任职时间:终身任期。(8)经济来源:封邑俸禄。(9)高度集权:没有实现。(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1.(2017全国课标文综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根据

10、材料信息,周王把子弟分封到河南、山东、北京等地,这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并使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故A项正确;周朝不存在君主专制,故排除B项;当时,周朝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2018云南省马关县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

11、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分封制推行后,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形成了以周人为核心的,包括了不同血缘关系的新的组合,这样各个群体的人群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A项符合题意。3.(2018临沂三模)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A.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D.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答案A解析

12、材料信息“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说明了宗法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政治垄断,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继承制度,和地方控制、选拔官吏都无关,故C、D两项错误。考点二古代中国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1.秦朝(1)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三者相互配合牵制,便于皇帝集权。2.汉朝中朝: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侍从建立中朝,与原来的三公九卿合称中外朝,削弱相权。3.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

13、相,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4.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5.元朝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6.明朝(1)废丞相: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2)内阁:明成祖设立,它是皇帝的内侍机构,皇权加强。7.清朝(1)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国家大事的决策机构。(2)南书房:康熙时为了对抗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3)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古代中国皇帝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在古代中国皇

14、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消灭。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4.(2018全国课标文综卷)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

15、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时间,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选C。5.(2018临沂三模)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三公九卿制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元中书一省制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体现了对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继承,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对汉武帝时期中朝官职设置的传承,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则是传承了隋唐时期分相权的原则,元朝时期的中书省则是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