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5809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关键词】辽宁沈阳;柏家沟西山;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 【摘 要】西山旧石器地点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镇柏家沟村西山小河的级侵蚀阶地上,发现于2011年4月。共采集石器9件,石器类型包括石片和工具2类。原料以玛瑙为主。工具中刮削器占主要地位,兼有少量石球。该地点年代较晚,推测可能为旧石器时代晚期。2011年4月6日至4月20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了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开展沈阳早期古人类探源课题,对康平和法库两县进行了为期15天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在秀水河和辽河的II、III级阶地上,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西山地点即为其中一处

2、,共采集石器9件,均采自地表耕土层。本文仅对发现的石器进行研究和讨论。一、地理位置、地貌与地层(一)地理位置西山旧石器地点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柏家沟镇柏家沟村西山小河的级侵蚀阶地上,海拔121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233619.3,北纬423326.6。东距镇中心学校400米,北距302省道400米(图一)。(二)地貌西山旧石器地点所在的法库县,北邻康平县,南与调兵山市、铁岭县毗邻,东与昌图县、开原市接壤,西与彰武县相接。该区域地处辽河中游西岸,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错,平均海拔65.5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 60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西山旧石

3、器地点西、北侧均为山地,最高海拔115米,南侧为平原,东侧为小河,西北东南流向,最宽处约20米。河谷中级堆积阶地发育,宽约140米;级阶地缺失,级阶地为侵蚀阶地。(三)地层西山旧石器地点位于小河的级侵蚀阶地上。阶地上无文化层,耕土层厚约1米,其下为花岗岩基岩。石制品均采自耕土层(图二)。二、石器的分类与描述石器共9件,分为石片和工具2类。(一)石片1件。11FBX9,长31.5毫米,宽39.7毫米,厚24.5毫米,重15.2克。锤击石片,原料为黑曜石,形状不规则。自然台面,人工背面。台面长11.5毫米,宽29.5毫米,石片角110.2。打击点集中,劈裂面半锥体凸,无锥疤,同心波和放射线不清晰。

4、背面有5个石片疤,剥片方向为复向。侧缘、底缘完整钝厚,远端略外翻(图三,8)。(二)工具1.二类工具共4件。包括刮削器和石球两类。(1)刮削器 3件,可分为单刃和双刃两类。单凸刃 2件。11FBX5,长31毫米,宽24.5毫米,厚8.5毫米,重4.2克。原料为蛋白石。打制台面,劈裂面半锥体凸,同心波和放射线不清晰。背面均为石片疤,剥片方向为复向。以石片锋利的侧缘为刃,刃缘凸,刃口较平齐,刃长26.5毫米,刃角23.5;刃缘背面分布有大小不一、不连续的鱼鳞状使用疤,而背面无疤和擦痕,表明刃的使用为刮、削等的横向运动。刃缘中部出现崩损,可能是加工木质、骨质等硬性材料所致1(图三,4)。双刃 1件。

5、凸凹刃 。11FBX2,长19.2毫米,宽13.5毫米,厚3.4毫米,重0.7克。原料为玛瑙,形状不规则。以石片的两侧边为刃,凸刃长19.5毫米,刃缘凸,刃口较平齐,刃角32.5,背侧有不连续鱼鳞状使用疤。凹刃长15.9毫米,刃缘微凹,刃口较不平齐,刃角45.6,刃缘腹侧有不连续鱼鳞状使用疤,且刃口中部有崩损,刃缘无擦痕。推测可能是进行横向的刮削运动,加工材料可能为较硬的木质材料等(图三,6)。(2)石球 1件。11FBX1,长58毫米,宽47.5毫米,厚24.5毫米,重110.2克。毛坯为椭圆形砾石,原料为石英岩。石球一侧较为平坦,保留砸击时产生的疤痕,疤痕较浅平。而与之相对的一侧凸起,适于

6、手握,推测可能是用于获取带有坚硬外壳的植物或动物性食物2(图三,5)。2.三类工具共4件。均为刮削器,可分为单刃和双刃。(1)单刃 3件。直刃 1件。11FBX7,长39毫米,宽36.7毫米,厚6.7毫米,重3.7克。片状毛坯,形状不规则,原料为石英。以石片锋利的侧缘为刃,刃缘较直,刃口不平齐。刃长23毫米,刃角46.3。刃缘背侧有不连续鱼鳞状使用疤,刃口部分出现崩损。硬锤修理一侧即石片远端,对向修理,修疤两层,修疤呈鱼鳞状和阶梯状,此处应为修理形制,获得适合的宽度,方便使用(图三,7)。尖刃 2件,分为直凸边和直凹边两类。直凸边 1件。11FBX6,长23.3毫米,宽20.4毫米,厚11.6

7、毫米,重10.7克。片状毛坯,呈梯形,原料为石英。以石片的远端和侧边组成尖刃。直边长13毫米,为自然边。凸边长21.6毫米,硬锤直接修理,正向加工,背面一侧留有不连续的鱼鳞状修疤,最大的疤长6.2毫米,宽13.1毫米,加工距离为近。两个边交汇成尖角,尖角65.3(图三,2)。直凹边 1件。11FBX8,长32.5毫米,宽22.5毫米,厚6.5毫米,重4.3克。片状毛坯,形状不规则,原料为石英。直边长13.1毫米,凹边长10毫米,硬锤直接修理,正向加工,修疤两层,呈鱼鳞状。工具的加工距离为中。两个直边交汇成尖角,尖角52.5(图三,1)。(2)双刃 1件,为双直刃。11FBX4,长25.2毫米,

8、宽19.1毫米,厚7.2毫米,重1.9克。片状毛坯,形状近似梯形,原料为玛瑙。刃缘为石片相对的两侧边,硬锤加工,对向修理,均由劈裂面向背面。A直刃长13毫米,刃缘较直,刃口较平齐,刃角35.4,背侧有连续鱼鳞状修疤,共2层,修疤较浅平,加工距离为近。B直刃长19.1毫米,刃缘较直,刃口平齐,刃角45.6,刃缘背侧有连续鱼鳞状修疤,多达3层。修疤较浅平,加工距离为近。石片的侧缘虽然较为锋利,但是因边缘较薄使用时易折断。此类修理先对石片边缘进行打薄,去掉锋利但不耐用的自然边缘,之后进行细致修理,使得刃缘锋利耐用,且便于二次修理。此外,工具的一侧即石片的远端亦进行了修理。修理采用阶段的方式,但断口并

9、不整齐,经过多次打击形成,简单随意,疤痕较大。这表明当时古人类尚未掌握截断过程中垫以硬物而后打击截断的方法(图三,3)。 三、结 语(一)石器工业特征1.石器原料种类较为单一,以玛瑙为主,其余按比例依次为石英、蛋白石、石英岩和黑曜石。原料形体较小,优质原料所占比例较大,符合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原料的总体特点。石器原料带有砾石面,且水流搬运痕迹明显,表明原料应来自小河河漫滩。2.根据石器的重量,大致将石器划分为小型(50克 )、中型(50, 100克)、大型(100,200克)和特大型(200克)4个等级。总体来看,石器重量均小于50克,平均重5.2克,应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地区细石器文

10、化系统,这可能与当时干凉的环境以及以狩猎为主的经济形态有关。3.石片仅发现1件,自然台面,人工背面。锤击法剥片,石片背面剥片疤较多,且为复向剥片,表明当时连续剥片经常发生,且在剥片过程中不断旋转石核获取合适的台面,达到充分利用石核,获取更多适用石片的目的。4.工具包括二类和三类工具。类型较为单一,以刮削器为主,兼有石球。工具以片装毛坯为主,多经过修理。修理方法均为硬锤直接修理,修理部位以刃缘为主,兼有修理形制。修理方向包括正向和对向,以正向加工为主。修疤形态以鱼鳞状为主,兼有阶梯状。总体来看工具的修理较为简单随意,不具备明确的规划性,对工具形制的要求亦无特定模式。多数工具的刃角以及刃口形态仍较

11、为锋利完整,可以继续使用,但被废弃。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只是作为权宜工具,临时打制用来解决迫切需求,用完即废弃,并不携带。此种类型工具较多出现在古人不断的迁徙移动过程中,这或与以狩猎为主的经济类型有关,亦或与古人为获得较多资源沿河流进行规律性的迁徙有关。(二)与周边遗址关系的对比西山地点石器工业特征具有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工业类型的普遍特点,符合以大布苏地点为代表的细石器石器类型工业3,因此可将其归入东北地区细石器工业类型。其与邻近的乾安大布苏地点相比,两者石器均为微型,工具组合均以刮削器为主,采用硬锤直接修理,正向加工为(下转29页)(上接6页)主,但是在剥片方法上有较大差异。大布苏

12、地点以间接剥片为主,锤击法为辅,兼有砸击法,而西山地点目前发现仅有锤击法一种。若将其与吉林省以黑曜岩为主要原料的细石器工业如和龙大洞、和龙柳洞、和龙石人沟等相比,无论是在剥片方法、工具组合亦或工具修理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一方面可能与石器原料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文化传统有关。总体来看,西山地点的工业特征较多带有该地区小石器工业的一些传统。事实上,细石器工业较大程度上还是起源于小石器工业,到旧石器晚期末段,随着冰期的来临和强盛,导致草原荒漠面积进一步扩大,此时小石器工业传统的一些文化的石器随之趋小,变得微型化,进而演化成以细石叶工业为主体的细石器文化。(三)地点性质从该地点发现的石器来看,工具小型

13、化,属于细石器工业。工具的修理简单,一般只修理刃缘,而修形和修把手极少见。从加工程度看,多数只经过简单的修理,为权宜工具,基本不见精致加工。从工具组合上看,刮削器占据主体地位,其中尖刃器数量亦较多,不见砍砸器等,这与东北地区以狩猎为主的细石器工具组合相似。从周围环境来看,该地点位于小河级阶地上,北侧和西侧均为山地,东侧为小河。小河东和南面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背风向阳,且有较为平坦宽阔的活动面。此外,取水方便,且为狩猎、捕捞提供了良好条件,是人类活动的理想场所。通过对石器工业的总体分析可知,该地点应为一处狩猎或生活的临时营地。(四)年代分析西山旧石器地点的石器采自基岩上层的黄色耕土层,不见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物。石器形体较小,原料以玛瑙等优质原料为主,工具组合中以刮削器为主,反映出以狩猎为主的经济类型。综合来看,与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特点基本一致,且石器风化程度较轻,其年代应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1高星,沈辰主编: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实验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2李超荣:石球的研究,文物季刊1994年3期。3陈全家:旧石器时代考古(东北),载张博泉,魏存成主编: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96-197页。责任编辑:张金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