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5713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摘要:人文精神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校应该积极践行依法、民主、平等、和谐的高校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实施人性化管理,利用对学生社团、校园网等校园文化载体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创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人文精神;管理模式;个性发展;文化载体构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关键,大学应该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树立教育的生命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教师和学生是大学永恒的主人,大学办学应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充分重视教师的利益、教师

2、的权利、教师的价值、教师的作用;大学教育应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1.推行以文化为引领,依法、民主的高校管理模式,通过提升师德修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1.1构建高校文化管理模式,增强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相对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可极大地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如:南开大学的“公允公能”、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西南联大的“刚毅艰卓”等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了教师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高校可结合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确定合理的行为准则和文化制度规范,引导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工

3、作作风。在实施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要做教师发展的促进者、服务者,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教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1.2强化依法办学,促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依法办学是确保高校管理合法、规范、有序的基础,也是校园和谐的本质要求,高校要牢固确立依法办学的理念,积极推进依法办学。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其次,要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培养教职工具有知法、懂法、守法的观念和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维护民主权利的意识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应紧紧围绕学校的

4、中心工作,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对学校的发展规划、财务收支、福利待遇等学校发展建设中的大事及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坚持由教代会审议通过;对晋升晋级、人事调动、招聘人员、财务管理、津贴发放、工程项目招标采购等涉及权力运行的事务实行公示,以促进高校内部利益的均衡,建立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1.3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和谐校园建设和共享建设成果的重要成员。教师的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言谈举止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一些负

5、面影响如拜金主义、利益交换的思想传播,大学里也发生了师德缺失现象:不少教师或业余兼职或下海经商,锱铢必较、言必称利的形象遮掩了教师头顶上的神圣光环,有的教师对学生亲疏有别,甚至做出违背原则的事,动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致使师生关系变得淡漠,师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缺乏心与心的交流,深厚的师生情谊自然无法谈起;这种现象不仅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智慧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更是不利于和谐校风的建设。所以,在当前加强师德建设,改造师生关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还十分迫切。首先我们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使广大教师自觉做到以高尚的人格

6、感染人,以文明的言行引导人,以敬业的精神教育人,以渊博的学识折服人。其次要积极构建以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倡导教师与学生在多边交流中建立自由、平等、和谐、互助、充满人情味而又不违背原则的亲密关系,成为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合作伙伴,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使教学活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人格更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与生命价值的体验。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点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以人为本的核心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目前迫切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学

7、生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人性化管理,不断培育健康、全面发展的和谐型人才,从而推进和谐校园的逐步实现。2.1实施人性化管理,树立民主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化。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关系应该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学生管理者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2.2构建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8、的管理模式当前,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纷纷谋求就业出路,在校园里积累就业资本,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传统的“家长式”管理已适应不了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深化对学生管理的认识,将落脚点放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上,保证个性的充分自由和生命的健康成长,以一定的规范要求学生但却不束缚其个性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人格,逐步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2.3坚持学生管理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保障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

9、精神,必须通过具体的法治层面来实现,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用制度来规范和保证,一方面学生管理者应树立法治观念、制度管理的意识、制定的教育与管理规范性文件要符合法治精神、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界定高校、社会、学生、家庭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到责、权、利分明,依法依规对学生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明确学校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职能、责任、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工作途径等,使“以学生为本”有章可循,行则有制、动不逾矩。3.利用对学生社团、校园网等校园文化载体的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创建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以人文精神为特质,

10、着眼于精神建设,侧重于环境熏陶,它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涵育和陶养,调动学生认知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道德心理品质的内化,从造就学生的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健康情绪,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而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是学校精神文明的核心。高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和利用多元文化,发挥寝室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积极因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愉悦师生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3.1强学生社团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社团是学生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社团成员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领域;促进社团成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有

11、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团结协作能力;使青年学生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而大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需要高校管理者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指导,完善管理机制,明确社团成员的职权;在学生社团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组织覆盖,培养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品德良好、作风扎实的学生骨干队伍;积极进行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管理经验的传承,寻求多渠道资金支持改变资金保障度低、数量少、渠道单一的局面。3.2加强校园网络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拓宽

12、学校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渠道。校园文化是在各种活动中积淀而完成的。校园网作为学校活动的新型载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已成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新阵地。一个优秀的校园网,对创建学校文化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交流和讨论,获取知识、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心灵,以此来引领全校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并逐渐转化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自觉行为。可以积极开展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网上主题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如开展读书或征文主题活动,网页设计大赛、编程大赛等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网上咨询热线的形式,让

13、心理学老师担任版主,给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以及时的沟通疏导,促使其尽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争强心理调试能力,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云南大学曾在校园网上举办“谁比我郁闷,谁比我开心”的主题活动,学生将其遇到的就业压力,助学贷款难、青春期情感问题等困惑在校园网上提出,学校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在为当事人保密的前提下,为学生找出具体的障碍所在,逐一解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排除困惑,坦然面对和正确处理学习、择业、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收到很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范秋明.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J湖南: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4).2张琳.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学生管理模式J湖南: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宋明钧.和谐校园: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J浙江: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彭路南.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新型师生关系J.江西:卫生职业教育,2006,(17).5赵丽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J哈尔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高萍:(1972)女,陕西长安,陕西教育学院外语系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