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诗棹歌的艺术表现与后世影响.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663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唐诗棹歌的艺术表现与后世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先唐诗棹歌的艺术表现与后世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唐诗棹歌的艺术表现与后世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唐诗棹歌的艺术表现与后世影响.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唐诗棹歌的艺术表现与后世影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主要是对先唐诗中的棹歌渊源脉络做简单的梳理及研究,供大家阅读参考。前言“棹歌”,亦称“棹讴”、“榜歌”等,其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划船于水,二是有吟歌咏唱。棹歌算是水嬉的一种,就其发生而言,当源于上古时的祓禊祭神,以求消除不祥,这种现象在诗歌中也有反映,如陈后主叔宝的诗句:“园林多趣赏,祓禊乐还寻”(祓禊泛舟春日玄圃各赋七韵诗)。较近的历史联系可关注到屈原所做的湘君、湘夫人,湘君、湘夫人为湘水的配偶神,男、女巫在祭祀时有不少娱神的成分;在诗的内容上,湘君篇亦写道“: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桂棹兮兰枻,

2、斲冰兮积雪。”屈原所作,是整理、加工、润色民间祭歌所成,由此可知这种习俗已由来已久。以诗歌的角度来考察棹歌,先唐诗中的棹歌类内容,既有民间歌咏,也有文人吟唱;诗体上包括乐府、古绝以及一般古诗等。从渊源上讲,早在夏人歌里,就出现了“江水沛兮,舟楫败兮”。依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歌谣里随后出现的河激歌、越人歌更接近典型的棹歌。楚辞系统里,渔父篇里即出现了“鼓枻而去,歌曰”。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第一次出现了“棹歌”:“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参照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及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魏明帝曹叡所作的棹歌行,是以“棹歌行”为乐府诗题的第一首诗歌。东晋以降,我国东南地区开发加快,文化

3、渐兴,乐府诗题中出现的吴歌、西曲、江南弄等民歌题类下属的许多诗题都与棹歌内容相关。一、棹歌声里的水乡爱情棹歌发端于民歌,且在民歌或者文人仿民歌而创作的诗歌中最富有河中江畔的鲜活灵动。北方出自民间的棹歌较少,典型的有河激歌:“升彼河兮而观清,水扬波兮冒冥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罚既释兮渎乃清,妾持楫兮操其维。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棹兮行勿疑。”“列女传曰:女娟者,赵河津吏之女也。简子南击楚,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怒,欲杀之。娟惧,持楫走前曰:愿以微躯易父之死。简子遂释不诛。将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拳操楫而请简子,遂与渡。中流为简子发河激之歌。简子归,纳为夫人。”河激歌里的女主人公,显示了

4、她为救父挺身而出的英勇气概,而其救父、棹歌等不俗的表现,也打动了简子,她本人在婚恋上也有了收获。河激歌里虽隐含着爱情的成分,但仍显示出较为刚健的风格。就南方民歌而言,早在先秦时的歌谣越人歌里,就涉及了爱情主题:一个越地女子心仪楚王子,真情歌唱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抒发了真挚而又热烈的爱慕之情。涉及棹歌的民歌,在东晋后发展迅速,内容上依然是以爱情相思为主,但凸显了南方水乡的特点,采莲、采菱、棹歌的明显化与频繁化,将棹歌放置到南方水乡的大背景上展开,添加了浓郁的地域美、风俗美,如“泛舟采菱叶,

5、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神弦歌十一首采莲童曲)、“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杨子住,便弄广陵潮”(长干曲)、“大艑载三千,渐水丈五馀。水高不得渡,与欢合生居”(石城乐其四)。民间对于棹舟采莲的歌唱相对朴素、简略,相比之下,南朝陈的诗人祖孙登的赋得涉江采芙蓉诗一诗就要在描写、抒情上显得更细腻一些:“浮照满川涨,芙蓉承落光。人来间花影,衣渡得荷香。桂舟轻不定,菱歌引更长。采采嗟离别,无暇缉为裳”。梁武帝萧衍的江南弄采菱曲则从叙述的视角上就径直变成了第三人称:“江南稚女珠腕绳,金翠摇首红颜兴。桂棹容与歌采菱,歌采菱,心未怡。翳罗袖,望所思。”文人仿民间的棹歌,在内容上的特点便是强化了

6、棹女情郎式的爱情主题,如南朝梁徐勉的采菱曲:“相携及嘉月,采菱渡北渚。微风吹棹歌,日暮相容与。采采不能归,望望方延伫。傥逢遗佩人,预以心相许。”棹歌采菱的场景下,隐含着女子的相思怀春之情;而诗中所写女子守株待兔式单相思的娇憨情态,亦能让读者回味良久。徐诗尚称朴素含蓄,梁元帝萧绎的采莲曲就大为藻饰、直接:“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与梁元帝的路数相似,有的文人写的与棹歌相关的诗作,辞藻更加华丽,音律也更精饬,但情感表现上失去自然本色,有些过于艳情,如梁代朱超的采莲曲(艳色前后发)、陈后主叔宝的采莲曲(相催暗中起)等。不论是民歌还是文人仿作,其诗歌中

7、基本上都涉入了水乡风光之美、女性容颜之美、歌声的轻软之美、船行的摇荡之美,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二、诗人世界的棹歌波澜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文人受民歌清新活泼的影响,仿作了不少与棹歌相关的诗篇;在文人仿作民间棹歌的道路上,鲍照的采菱歌七首走得太远以致实质上即是纯粹的文人之思、文人之作:该组诗的第一首“惊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内容上与民间的棹歌还有些许相似之处,形式上就颇显整饬;该组诗整体上更是通过表面上民间“采菱歌”的样式,在深层次上表达了仕宦之中的忧思。文人世界里的棹歌波澜,内容上主要是寄情言志、宫廷唱和、行旅风光。就寄情山水而言,棹船而歌于河湖,悠游适意的环境里,是文人亲近自然、暂时逃避世俗名利之累的良选,齐高帝萧道成称帝前,为避嫌疑而显出娱游嬉戏、无意功名的神态:“斡晴潭而怅泗,枻松洲而悼情悟樊笼之或累,怅遐心以栖玄”,不论其人,单就诗歌本身而言,确是展现出了亲自然而避世累的面貌。还有一些文人棹歌,重在抒写隐逸的虚静之美,自先秦就产生的“渔父”形象,即是此类的典型代表之一。屈原渔父一篇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更是和光同尘、注重自我内心适意的著名宣言。许翙郭四朝叩船歌四首里的“鼓楫乘神波,稽首希晨风。未获解脱期,逍遥丘山中”,亦是道家隐者潇洒的风范,透显出无为、虚静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