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653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研究摘要: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相互交融, 共同发展为多元文化融合的中国文学特征, 在文学评价体系中, 汉语言一直注重和多民族语言文学的交流, 以求同存异的多元一体化发展作为文学发展的目标。在语言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重视将不同语言种类的文学进行跨越式整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学特征的形成, 也利于中国文学的平衡发展。本文将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的融合问题展开讨论, 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增进不同语言的文学整合和发展。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文化交融; 文学发展;前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每个

2、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系统, 进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创作风格, 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整体上形成了以汉语言文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学格局。然而, 这样的现状也导致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地位被忽视, 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1。“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世界民族意识觉醒的当下,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差异性已经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研究者应当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考量, 并通过有效的融合手段, 整合各个民族的语言资源, 共同推进中国文学的向前发展。一、文学历史背景下的多民族文学交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 全球

3、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科技的发展也促使国与国之间越来越趋于相同, 人们开始意识到, 为了避免所谓的“主流意识”的形成, 国家和地区需要重视本民族的特征以及差异化, 从族群善变的角度上看, 重视民族的知识产物是避免文化趋同的重要手段。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 中国向来重视多民族文化协同发展, 在文学的历史演变进程中,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之间一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 彼此之间互动和交流非常多。例如在乐府诗集中, 很多诗歌的内容都是由少数民族的乐器演奏而出, 胡琴、琵琶、羌笛等等, 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和汉语言文学相互交融的重要体现。同时, 很多少数民族都属于迁徙式的部落, 其所

4、到之地都会留下和其他民族交融的痕迹, 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影响, 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相互影响。在开展中国文学的过程中, 由于汉族人口在数量上和官方地位上占有绝对优势, 所以体制中的文学教育主要还是偏向汉语言文学, 这也导致了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相互交融事实的忽视, 这种不够全面的文学教育不仅会导致对民族文学特性的忽视, 而且容易成为阻隔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障碍, 不利于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在当代的交融。二、多民族文学对文化交融的促进作用多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地位上上属于边缘, 从事多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者较少, 实际上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作用和汉语言文学所发挥出的作用是

5、一样的, 并无谁优谁劣的区分, 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差异性的互补正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存在的重要意义, 因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之间的异质性, 所以在文化交融方面, 两者能够产生更为强大的创新力量, 为中国文学发展迎来新的机会。文化交融从来都是求同存异, 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常常是由口语文学起步, 在诗歌方面有着粗狂、古朴的文学特征, 在少数民族迁徙的过程中, 这种风格的文学创作影响了汉语言的文学发展, 汉语言也逐步发展出了口头文学的流派, 少数民族也受到汉语言的文学影响, 找到了书面文学等这类新的文学载体, 在差异性和共性之间, 文化交融一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实际上这也是

6、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相互结合的发展过程, 最终促成了中国文学宝库的丰富和硕果。三、汉语言文学在多民族文学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 语言的使用背后也有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基因, 基于语言而形成的文学作品, 也为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体验。由于语言和文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语言背后的文化基因问题。长期以来, 汉语一直都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应用范围也很广, 占据主导地位, 地位一直受到忽视的少数民族语言在文学创作上一般有两种选择, 一是以本民族语言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种, 另一种是用汉语创作民族文学作品。这两者中, 后者存在较少的语言上的诧

7、异, 但也存在一定争议, 主要是对于少数民族进行汉语文学创作的思想性问题3。语言是传递思想的载体, 即使是用汉语言进行创作, 少数民族仍然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识, 这也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一定影响, 从这种争议上可以看出, 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尚且没有上升到文学价值评价的高度上, 仍然是以旧有的眼光, 站在汉语言文学的角度上对多民族语言文学进行评价。在现实的文学教育中可以看到, 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会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 但却鲜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专业, 除了民族院校之外,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并不是当下研究的中心4。由于受到民族语言普及上的限制,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也受到层层阻碍, 在语

8、言文学的教学实践中仍然是汉语文学为主导地位。四、中国文学发展应当以多元一体文学为目标不同民族的语言和文学都有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文学上的差异造成了多元的文化作品场景, 文学的发展应当基于不同历史的差异化, 在差异过程中寻求和谐的发展模式, 从历史发展进程上看, 中国各民族的文学都是相互影响的, 进而形成了你我相容的文学生态5。在文学特性上看, 多民族语言文学更加强调自身民族的文化特殊性, 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 需要在保存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和汉语言文学进行融合, 并对自身的文学价值进行强调。通过求同存异的融合, 让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能够在中国文学地位上获得更为合理的认证, 并能通过更多的文学资源融

9、合, 共同和汉语言文学共同推进中国文学的发展。在融合的过程中, 不应厚此薄彼, 无论是哪个民族的语言文学都应当在中国的文学语境下共同发展, 这既是我国政治环境的要求, 也是促成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在这样的构想之下, 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语言都应当积极参与到中国文学历史的进程之中, 并且通过创新式的融合来推进中国文学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在以多元一体文学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文学工们树立多民族文学史观, 站在全局的高度上看待多民族文学一体发展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有更包容的眼光和评价体系, 让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文学都能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次, 在树立了正确的文学史观之后, 需

10、要采取一定的实际行动多方促进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进行融合6。在融合的过程中, 需要各个民族的文学对彼此报以尊重的态度, 在明确多民族文学的差异性的同时, 在文学中寻找可以融合的要素以及合适的方式。在多民族文学语言融合的方式上, 不仅可以在文学性上互相借鉴, 也可以在文学形式上寻找融合的灵感, 例如将少数民族的诗歌形式和口语传播作品, 借鉴到汉语言文学中, 或者将汉语言文学中的文学体裁移植到多民族语言文学中, 这种基于文学的创新融合不仅让人耳目一新, 也为多民族语言文学注入了发展的活力。五、结语长期以来,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少数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一直在交融发展, 共同促生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

11、展, 但介于不同民族之间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少数民族的文学由于受众面狭窄的问题导致在中国文学史上较为边缘, 汉语言文学成为中国文学体系中的主体。这种现象的产生实际上并不利于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贡献的评价。随着当下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文学的价值也逐渐得到重视, 在多元文化一同发展的今天, 多民族文学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多民族文学中价值和思想理念也会逐渐为人们所挖掘。在教育过程中, 文学教育工应当注重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反思和重构, 认识到文学发展的新格局, 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多民族语言文学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最终实现中国文学的大繁荣。参考文献1郭常顺.多民族文学教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汉语言文学的融合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 2016 (9) :152-155.2江阿古丽, 努尔江.浅谈汉语言文学在双语学习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旬刊, 2017 (9) :149.3叶良星.汉语言文学与体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文学月刊, 2015 (5) :148.4刘艳, 赵雪梅.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 2016 (18) :152-153.5隋艳娜.浅谈高校汉语言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管理策略J.语文建设, 2015 (30) :13-14.6马虎斌.浅谈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性J.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 (1) :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