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城邑亭障”考证.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105580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城邑亭障”考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城邑亭障”考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城邑亭障”考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城邑亭障”考证.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城邑亭障”考证【摘 要】 城邑,即城和邑,泛指城镇。“城邑”和“亭障”在律文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但所指似有所侧重,要而言之,城、邑似偏重于指内地,而亭、障多位于边塞,前者一般较后者为大,因此,“城邑”和“亭障”两词间似宜加“、”顿开为好。? 【关键词】 城邑;亭障?城:汉语大字典中,城,说文土部:“城,以盛民也”。P438又据左传隐公三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P4097与对应,汉语大字典古代王朝国都,诸侯封地,卿大夫采邑,都以有大小不同的墙垣的都邑为中心,这些都邑通称作城。后泛指一般的城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城的功能是人用来居住的;第二,在周代到春秋时期,

2、一般较大的城市被称作为“城”;第三,“城”被以后泛称为“城市”。依这样的标准看,这里的城应该就是指内地的城镇。另据前?h?爰盎晁?e?鳌芳窃兀?在文帝时,晁错上书,指出:“不如?x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渲?,以便?橹?城深?q具?A石布渠?E?橐怀恰淠诔情f百五十?i。要害之?通。川之道?立城邑,母下千家。?橹兄芑湟病薄簿褪撬担?在二年律令实行的年代,边境有上述标准的“城”还没有形成或者说还没起到它的作用。所以,二年律令中的“城”指内地的“城”是正确的。?邑,说文:“邑,国也。从口。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即指人民。有土成人,斯成一邑。”P3753在该字的解释中,一共有11条,其中涉及行政单位的有1

3、0条。综合起来有以下种意思。第一,人的居住地。第二,行政区划的一种,与县、乡是一类。有时是县的别称。第三,就是一般的城镇。第四,封地。如功臣、卿大夫、皇后、公主食邑,在汉代,“邑”作为一种行政单位,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不过,特定称法也有,如汉书高帝纪下:“令天下县邑城。”颜师古注引晏曰:“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再如,在汉书的列传中,经常有这样的说法“邑千户”、“食邑”。又如前汉书爰盎?e?鳌贰板e上言兵事,曰,臣?h?d以?恚?胡?等脒?地,小入?t小利,大入?t大利,?后?r再入?西,攻城屠邑,?畜?b。”前?h? 卷四十九 ?h?m?_令史班固撰 唐正?h大夫行?z?

4、少?O琅邪?h?_?子 ?古注第十九综上所述,在二年律令制定的年代,“汉代的“邑”是一种行政机构或一种对所属特定人的土地的一种称呼。这种“邑”不应该是仅仅是局限在内地,边远地区的“邑”也应该包括在内。?亭,据汉语大字典,P286说文:“亭,民所安定也。”作为一种组织机构,其义有二,第一,“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潜夫论爰日:今自三府以下,至於县道乡亭。”第二,“古代设在边塞观察敌情的岗亭。韩非子内储说上: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史记匈奴列传: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这里的亭涉及到两部分组织机构,一是军事机构,一是行政机构。按整理小组及许道胜先生的

5、认为,它是军事机构。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在边境,观察敌情的人的“亭”的成员“反”,其作为一个小“亭”的实际意义不大,但由于“亭”在边境,他的“反”会使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入侵失去提前预警的职能,造成重大的损失,故“亭”指边境的军事机构是对的。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另一点,作为行政组织的“亭”,也辖有一定的管辖范围,并且,它的职能也不仅仅是“备盗贼”,汉代作为行政组织的“亭”的亭长也负担邮驿、接待官方旅客的任务。(汉代亭长与盗贼黎明钊 中国史研究 P52)例如,汉书高帝纪上:“为泗上亭长。师古曰:秦法十里一亭,亭?L者,主亭之吏也,亭?停留行旅宿食之?。”再如“城乡道路颁着亭(有?t望性质的建筑),是

6、县政府派出的治安机构,设亭长管理,负责治安巡逻,同时也是过往官职人员的招待所。(中国古代法制史 叶孝信P86)这样,“亭”的作用我们就不能小看了。事关国家的安全,并且,这种“亭”的数量是庞大的,所以,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的时候,就是为泗水亭的亭长,最终建立了汉朝。所以,立法中包括这样的“亭”也是应该的。据上所述,我认为,这里的“亭”不仅包括具有军事性质的“亭”,并且包括具有行政性质的“亭”。?障,据汉语大字典,P4155,说文:“障,隔也。从自,章声。”其中第条,边塞上的小城。古今?会举要漾?:“障,谓塞上要险处筑城为障蔽。”整理小组认为,亭

7、障,汉代要塞驻军处,这是正确的。但在整理小组对亭障的注释中“汉书武帝纪:太初三年秋,匈奴入定襄、云中,“行坏光禄诸亭障”,师古曰:“汉制,每塞要处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候城,此即障也。”城比障要大。文选北征赋注引仓颉曰:“障,小城也。”也就是说,整理小组认为,这时候的边境的城与障只是规模大小的区别。但是,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细节,注释引用的时间是汉武帝时的资料,我认为这里有出入的地方在于,其一,据二年律令所引汉律适用的时间上看,应该是在“不早于汉高祖二年,不晚于吕后二年。”那么,据前?h?爰盎?e?鳌芳窃兀?在文帝时,晁错上书,指出:“不如?x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渲?,以便?橹?城深?q具?A

8、石布渠?E?橐怀恰淠诔情f百五十?i。要害之?通。川之道?立城邑,母下千家。?橹兄芑湟病薄诱庖?文我们可以看出,在二年律令所实行的时代,汉代的边境的城应该是还没有形成,直到文帝,晁错才建议在边境修建“城”以备胡。其实,这样做法晁错在后来的上书中也提到,是古代人边境备敌的方法,“臣又?,古之制?h以?骋玻?使五家?槲椋?伍有?L,十?L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B,?B有假,五百十?B一邑,邑有假,皆?衿湟刂?t材有?o。”也就说,古人备边,是建立“邑”。从晁错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二年律令实行的年代,实际上,边境已经没有“城”或“邑”这样的备敌之处了。所以,整理小组引用的注释是值得商榷的,城与障在当时是不同的。?【参考文献】?1 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电子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 汉书,汉班固,中华书局,1962.?3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朱红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4 张家山汉律研究.曹旅宁.中华书局 .2005.?5 中国法制史. 叶孝信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6 汉代亭长与盗贼.黎明钊.中国史研究.20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