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大雅堂”.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536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且说“大雅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且说“大雅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且说“大雅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且说“大雅堂”.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且说“大雅堂”且说“大雅堂”:未知 上世纪50年代初,成都市区还没有开始膨胀,周围的许多肥田沃土、翠竹茅舍、小桥流水还没有被高楼大厦掩盖。杜甫草堂当时也算是在郊外。我们在川大学习期间,年级利用春假或星期天多次组织到杜甫草堂郊游。我们不但在那儿说说笑笑、唱歌跳舞,荡舟小溪寻春觅翠,背诵杜甫秋兴八首中的名句“佳人拾翠春相间,仙侣同舟晚更移”,而且还在杜甫草堂内一个纪念杜甫的大厅前的空旷地方搞活动;但大厅叫什么名字,大厅内展览了些什么,当时我们却未特别注意。退休后,我又带着闲情逸兴多次去游杜甫草堂公园,才知道那个纪念杜甫的厅堂名曰“大雅堂”,现在陈列着一幅反映杜甫生活的巨型磨漆壁画和12尊古代著名诗

2、人的雕塑。每年春节期间,在这里都要举行有关杜甫或诗歌方面的文化活动或文艺表演。2006年春节期间,我还在这个厅堂前广场参加过成都市文化局、文化馆、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但是,这所厅堂为何叫“大雅堂”呢?我一直不解。2010年,我专门为此再去杜甫草堂寻找答案。寻寻觅觅,终于找到了“大雅堂”的介绍词,可惜其中只提了一句:“大雅堂之名源自诗经之大雅”。这就把我弄得满头雾水。我想,“大雅堂”既是纪念杜甫的厅堂之名,应该多少与杜甫或其作品有点关系。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共选入诗歌305篇,分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其“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两类。“大雅”基本上是西周初

3、期统治阶级的诗歌,其多是士大夫贵族成员,其描写的多是当时的贵族生活实况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似乎与杜甫其诗其人沾不上边。最近,我读了一些资料,才茅塞顿开。北宋初期的诗坛出现了一种以杨亿、刘筠、钱惟演等文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诗风,专门从形式上摹仿晚唐诗人李商隐,刻意堆砌词藻、摭拾典故、讲求对偶,追求声律,名曰西昆体或称昆体。因此,他们写出的诗歌内容空虚、单调,而形式却很华丽,声韵也很悠扬。当时著名诗人黄庭坚对西昆体甚为不满,竭力主张恢复和继承唐朝诗圣杜甫的诗歌创作传统。黄庭坚被贬谪到涪州(今重庆涪陵)后,便想将杜甫的诗“刻碑藏蜀中”,以表示对杜诗的推崇和对杜诗那种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提倡。据杨

4、素与大雅堂记载,当时在朝作官的眉州(今眉山市)丹棱县名士杨素听说后,便志愿捐献其家乡祖传的田地财产来成就此事,于是在丹棱“刻石碑三百余方”,并“作高屋广楹庇此石”。工程完成后,杨素便专程前往涪州请黄庭坚为此“高屋广楹”题名。黄庭坚灵机一动,大笔一挥,题名曰“大雅堂”,并作大雅堂记一篇,阐明只有杜甫的这些作品才是“大雅”之作;也只有这些“大雅”之作,才够资格登这个“大雅之堂”。黄庭坚和杨素的这一盛举,很快传扬开去,震动了当时的诗坛文苑。据丹棱县志记载,这座“大雅堂”位于丹棱县城南三里许,每年春秋两季丹棱知县都要率领雅士到大雅堂祭扫杜甫和黄庭坚。可惜,这一含有深厚文化意义的建筑和三百余块诗碑,在三百多年前,被明末清初的兵燹摧毁,现在遗迹难寻。虽然如此,黄庭坚和杨素的这一盛举和“大雅堂”的大名却流传下来,而且在人们的口碑相传中,还形成了一个以能不能“登大雅之堂”来评判一件作品是高雅或是粗俗的理念。由此看来,杜甫草堂中的“大雅堂”三字,一定是借名于此,并非直接采自诗经的“大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