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比较.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5504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比较.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比较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是古希腊文明中两个既相似、又不同的宗教文化现象。二者处于相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是同一类型的崇拜方式,都与生殖崇拜、冥府崇拜密切相关,强调个人与神灵的结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注重来世的生活和有一定的排外性及神秘性。但二者在仪式的举行、机制的管理、教义的传承方式、来世幸福的实现方式和与公共宗教的关系上有着极大的区别。 关键词:埃琉息斯秘仪奥尔菲斯教比较研究古代宗教:梁小平,1980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秘仪是一种古代的神秘宗教仪式,强调个人与神灵的沟通与结合,因其具体细节和启示意义对入会者以外的人保密而得名。秘仪在古代地中海和近东地区的民

2、族中都能找到,例如埃及伊西斯(Isis)和奥西里斯(Osiris)秘仪,弗里吉亚大母神库柏勒(cybele)和其情人阿提斯(At-tis)的秘仪,波斯密特拉(Mithras)秘仪等,其中古希腊的埃琉息斯秘仪(Eleusis Mysteries)最负盛名,奥尔菲斯教(Orphism)最具影响力。埃琉息斯秘仪是约公元前15世纪产生于古希腊的一种主要以地母神得墨忒耳(Demeter)和冥后珀尔塞福涅(Persephone)为崇拜对象的神秘宗教。其神话的主题以珀尔塞福涅的被劫为基础,讲述了不同于公共崇拜中两位女神的神话,即得墨忒耳的漫游寻女、珀尔塞福涅的失而复得,以及秘仪向埃琉息斯人的传授。它在远古的

3、地母神、蛇女神与冥府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向入会者提供来世进入幸福之地生活的入场券。它向所有会说希腊语和未犯杀戮罪的人广开门户,拥有为数众多、来自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人会者,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祭仪发展成为泛希腊性的仪式,甚至吸引了一批来自希腊世界之外的信众,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奥尔菲斯教是公元前76世纪出现于希腊的“一种以传说中的诗人、歌手奥尔菲斯为中心人物、以其诗作作为信仰活动基础的宗教。”它以宙斯和珀尔塞福涅乱伦之子狄奥尼索斯?扎格柔斯为崇拜对象,与酒神崇拜和巴库斯秘仪有密切的关系。但奥尔菲斯教强调通过神秘仪式净化灵魂在来世获得更神圣的存在。它以秘仪、新的创世神谱和素食主义的生

4、活方式著称于世。这三者与城邦公共崇拜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因此,在希波战争后,奥尔菲斯教逐渐走向了没落,甚至受到了城邦社会上层的唾弃。但其宗教思想与观念仍持续影响着古希腊人乃至基督教。奥尔菲斯教与埃琉息斯秘仪共存于同一文化体系、同一历史时期,都是要解决人死后如何生活的问题,对古希腊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二者又存在许多不同之处。它们是古希腊文明中两个既相似、又不同的宗教文化现象。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通过其相似性来理解秘仪在古希腊社会的“普遍意义”;又可以以二者的相异性解读为何埃琉息斯秘仪在诸多秘仪中能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而奥尔菲斯教却如昙花一现只能游离于社会边缘。一、二者司比性(一)埃琉

5、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本质上属于同一类宗教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之间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与生殖崇拜、冥府崇拜密切相关从崇拜的神灵上看,得墨忒耳、珀尔塞福涅和狄奥尼索斯都属于植物神和冥府之神。奥尔菲斯教的狄奥尼索斯是宙斯与冥后珀尔塞福涅乱伦所生之子,遭提坦嫉妒被杀,死而复生后,据说他频繁出入地府之中。他的母亲是冥后,所以他本质上是位冥府之神。他又是酒神,这说明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埃琉息斯秘仪的得墨忒耳与珀尔塞福涅都是谷物女神,本质上都是地女神、蛇女神,与农业、冥府崇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强调个人与神灵的关系二者都强调个人与神灵的沟通及结合。它们通过现世的一些繁琐

6、仪式,为来世提供得救。在秘仪中,城邦不再是神与人交往的中介,人会仪式在参加者和神灵之间建立了一种一对一的直接关系。因此,在希腊语世界中,强调净化、与神单独进行结合并宣扬来世能获得幸福的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正如法国学者韦尔南所说:“秘教与官方祭祀的公开性形成对照,具有了特殊的宗教意义:它确立了一种个人得救的宗教,其目的是不依赖社会秩序而改造个人,使个人获得新生,脱离普通人的身份,进入另一层面的生活。”3、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不似城邦公共宗教那样,参与者仅限于自己的公民,也不像东方的密特拉秘仪那样将妇女排除在外,它们原则上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任何愿意加

7、入的人都可以入会,包括本邦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儿童和外邦人,因此二者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都放弃了城邦政治加诸于人身上的影响,它们不因性别、身份、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就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民众,例如妇女、奴隶、妓女和外邦人等参与宗教生活提供了一个平台。4、对来世的许诺及相对排外性如果说奥林波斯诸神崇拜的公共宗教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公共集体生活,尤其是集体宗教生活,反映了城邦与神及个人的密切关系,人们对现世生活的关注;那么,秘仪则代表了古希腊人对个人发展,特别是对农业、死亡和来世生活的关注。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都向人们承诺,入会秘仪死后在冥府中就会获得永远的幸福,而不再是毫无生气的幽

8、灵。这种对死后幸福生活的许诺,弥补了奥林波斯崇拜对来世关注的不足。同时,二者所许诺的来世幸福都是只有入会才会实现的,这种以入会为条件的来世幸福,显然将未入会者排除在外,具有一定的排外性。5、神秘性严格保密原则是秘仪共有的特征。入会者对自己所见所闻和生命奥义必须保持缄默,不能对外泄露。这一原则及多在夜间举行的特点使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都蒙着神秘的面纱。在希腊人眼中,泄露秘仪的内容,要受到神灵的报复,死后也要受到惩罚,其命运比那些未入会者还要悲惨。因此,古典作家虽对秘仪有所提及,但对秘仪的具体内容都避而不谈。秘仪的神秘性使它相对处于一种边缘地带,一定程度上与城邦公共空间脱节。(二)埃琉息斯秘仪

9、与奥尔菲斯教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同二者都处于相同的社会背景下,存在于古希腊文化土壤中,经历了相同的时代变革,都与古希腊城邦的兴衰紧密相联。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静态的生存空间上看,二者都依赖于古希腊的文化土壤。远古的地神崇拜、植物神崇拜是二者得以产生的基础。得墨忒耳、珀尔塞福涅都具有远古的来源,是远古时代的蛇女神、地女神;狄奥尼索斯也是一位远古之神,可能是位植物神,线形文字B中发现他的名字证实了其远古性。城邦民主制的建立与发展,使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民主的环境有利于希腊人对这种非主流崇拜方式的接纳。就埃琉息斯秘仪而言,正是在雅典民主政治的推动下,它才逐渐发

10、展成为一种泛希腊性的仪式。奥尔菲斯教没有在官方宗教体系中获得一席之地,但城邦实际上对奥尔菲斯教的秘仪与聚会是放任的,除非他们的活动引起诉讼。此外,公共崇拜对死后生活关注的不足也为奥尔菲斯教和埃琉息斯秘仪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在希腊宗教 思想的主流中,人们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缺乏对来世生活的关注。这种意识的缺乏是非主流的秘仪兴起的前提。第二,从动态的社会历史演变上看,二者都与古希腊的社会变革息息相关。古风时期,是希腊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原有的社会制度、社会观念都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城邦内部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这种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在精神上寻求新的依靠。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适时现身,

11、满足了人们的宗教需要。古典时期,希腊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这对秘仪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由于埃琉息斯秘仪被纳入官方体系,因此它一时获得了极大发展,相对而言,奥尔菲斯教则因徘徊在城邦边缘而走向衰落。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二者的兴衰都与古典时期希腊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伯罗奔尼撒战争后,随着城邦制度的衰落,人们不再依赖社会群体的力量,失去了参加城邦集体生活的热情,这为许诺个人得救的神秘仪式的兴盛再次创造了条件。到了希腊化时期和罗马帝国统治前期,秘仪更加普及和繁盛。这时,希腊的城邦制已经没落,秘仪的许多传统都被外族统治者加以改变,他们虽使秘仪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却也埋下了消亡的祸根。因此,秘仪由盛

12、而衰是与希腊城邦制的衰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二者主要不同之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的仪式活动细节及意义都对未入会者保密,本质上都满足了人们对死后生活的关心。它们又都处于同一种社会环境中,成长于同一文化土壤中。二者之间的相似性表明这类秘仪活动在古希腊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秘仪的举行方式不同如前所述,秘仪一般都是为纪念某个神灵的死而复生而举行的,都要为参加者举行一定的入会仪式,使之正式成为该秘仪团体中的成员。但就具体细节而言,埃琉息斯秘仪与奥尔菲斯教的举行方式还是有区别的。一是从秘仪纪念对象上看,埃琉息斯秘仪的崇拜对

13、象较为单一,它是专门为纪念得墨忒耳和珀尔塞福涅女神而举行的仪式活动;奥尔菲斯教虽是以狄奥尼索斯为崇拜对象并执行他的神秘仪式,但实际上它的秘仪是为多个神灵而举行的,包括奥林波斯宗教中的诸神和希腊一些次神,就连埃琉息斯的得墨忒耳和珀尔塞福涅也在其中。奥尔菲斯教献给诸神的奥尔菲斯教祷歌证实了这一点。二是从秘仪举行的时空上看,埃琉息斯秘仪具有唯一性,它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举行一次,拥有唯一的宗教圣地。奥尔菲斯教的信徒则每个月都参加秘仪,具体时间和地点常常无法确定下来,也没有固定的崇拜中心,流散于希腊和意大利各地。尽管如此,但每个月都举行秘仪,说明奥尔菲斯教仍是“有组织、有时间性的活动。”三是从

14、秘仪举行的程序上看,埃琉息斯秘仪更为复杂些。在举行正式的入会仪式前,它还需要于每年3月在雅典阿格拉举行一次小秘仪,以确定入会者候选人资格。奥尔菲斯教在入会仪式之前则没有类似的程序。四是从秘仪举行的私密性上看,埃琉息斯秘仪实际上分为公开的和私密的两部分庆典。一般在雅典举行的庆典和仪式是公开性的,允许非入会者观看;在埃琉息斯得墨忒耳神庙内举行的仪式只有入会者才能观看。而奥尔菲斯教的仪式则都是只有入会者才能观看和参加的。(二)秘仪的管理机制不同一般而言,宗教仪式的举行都是按照特定的制度和在专门人员的管理下进行的。奥尔菲斯教与埃琉息斯秘仪通常都是在祭司的管理监督下进行的,但二者的管理机制却有极大的差别

15、。首先,埃琉息斯秘仪的管理机制包括了城邦政府和神庙祭司的双重管理。自埃琉息斯被雅典征服后,其秘仪被纳入了雅典官方崇拜体系之中,此后,雅典城邦每年选举王者执政官和监察官负责秘仪庆典的举行、渎神案的判决和财政管理等。仪式的具体细节则仍是由传秘师、火炬手、传令官等祭司们负责。因此,埃琉息斯秘仪的管理机制实际上是政治参与下的祭司管理制。相对而言,奥尔菲斯教没有形成成熟的管理体制,祭司只是负责主持仪式、传播教义,并且往往是一人兼数职。奥尔菲斯教提倡教徒自身的修炼,节制、自律等,不需管理。其次,从负责秘仪具体事务的祭司来看,二者也极为不同。奥尔菲斯教的祭司大多是云游四方的先知、诗人或乞丐。他们社会地位地下

16、,也不是来自某个专门的祭司家族。它并没有形成各司其职的祭司制。秘仪的主持人充当了祭司兼传授者的角色。他们有的被称为orphetelestes,有的被称为bakoloi。他们在秘仪聚会时负责主持仪式,余下时间则去宣传教义。古代作家在提及这些奥尔菲斯教的祭司和信徒时,都尽显鄙夷、嘲弄之能事。柏拉图把它的信徒和祭司描绘成乞讨的教士,依靠为生者,兜售长生不老秘诀而赚钱的流浪汉。这些乞丐祭司云游于各个城邦,奔走于富人之门,依靠他们的圣书劝说人们人教。埃琉息斯的祭司们是一些专业化的祭司,大多选自欧摩尔波斯和克里克斯两大祭司家族,这些祭司各司其职,精于自己的职业知识。他们的社会地位极高,在罗马时期甚至被神圣化,提到他们的名字将被处死。尤其是传秘师,他是个名符其实的“主持演出者”,而不是一个传授者。他负责主持秘仪庆典,在入会高潮阶段向入会者展示神秘的圣物并说神圣的话语。但他并不传授信徒们如何获得得救,也不四处行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