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海》惯用语立目问题琐议.docx

上传人:caoka****i345 文档编号:13104730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海》惯用语立目问题琐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海》惯用语立目问题琐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海》惯用语立目问题琐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海》惯用语立目问题琐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海惯用语立目问题琐议摘 要 汉语语汇学认为,惯用语是由词和词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非“二二相承”的叙述性语言单位,其语义具有描述性、抽象性和惯用性等特点。在编写相关辞书时,也应紧扣惯用语的性质和定义来立目,特别是惯用语结构的相对固定性;语义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凝固性;语用上的习用性,这些都是判断一个词组是否为惯用语的重要依据。?P键词 惯用语 自由词组 凝固性 双层语义 习用性汉语是古老、优美而又充满智慧的语言,其中俗语是人民群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仔细观察,再加以恰当的想象,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最终形成的语言精练、结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是人民群众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汉语俗语涵盖的内容丰富

2、,形式多样,表达灵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张力,在生活中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语言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根据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特点,俗语又可以分为很多小类,但因其本身结构和意义的复杂性,人们对俗语的分类有很大的分歧。各家观点各有所长,但又似乎都缺乏严谨性和可操作性。而惯用语是俗语大家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其内涵和外延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惯用语本身是一种定型的词组,它的结构是词组,意义却是整体化了的。如“炒冷饭”“戴高帽子”。(马国凡谚语?歇后语?惯用语,1961)惯用语是一般人所熟悉和经常使用的词组,常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但是有时可以拆散开

3、来,插进一些别的词语,它们的固定性并不很强。如“碰钉子”“打游击”“一边倒”等。(胡裕树现代汉语,1962)惯用语的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新的整体意义。这个新的整体意义主要是通过比喻和引申两个手段实现的。惯用语的语言形式以三言为主,个别的是五、六、七言。(王勤论惯用语,1982)惯用语属于描绘性熟语不管是哪一种,它的表达功能在于描绘,大都用比喻的方式把事物的形象或性质、状况,把人的动作行为的具体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孙维张汉语熟语学,*)以动宾关系为基本语法结构,以三字格为基本形式,以比喻引申为基本修辞手法和表义手法的固定词组。它以口语性、通俗性、形象性、习用性、灵活性为突

4、出特色。(高歌东,张志清汉语惯用语大词典?前言,1995)在结构形式上以动宾结构的三字格为主体,如“打秋风”“碰钉子”“穿小鞋”等,除此之外,也有不少非动宾结构的三字格,如“半边天”“臭老九”等。(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序言,1996)以意义作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分类时必须以一定的形式为依托,“穿小鞋”一类三字格不应因其意义是比喻性的而被视为惯用语,它们都是词,而不是惯用语。惯用语应该是原惯用语中去除三字格后剩下的那部分单位,如“喝西北风、打开话匣子”等。(周荐惯用语新论,1998)固定语中,凡充分具有结构成分固定的特点,但是不具有意义的双层性,其含义体现成类事物的一般概念而非个别事物概念或专门概

5、念的,就是惯用语。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2005)惯用语是“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表示不完整意思的词组,一类是表示完整意思的句子。(温端政汉语语汇学,2005)从上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看出,学界对惯用语的认识和界定还存在差异,有的甚至是相左的。学术观点的不同,会导致相关辞书收条的差异。2005年温端政汉语语汇学的问世,使得俗语的划分标准逐渐清晰起来,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依据温先生的汉语语汇学理论,汉语俗语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别: 俗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具体划分标准这里不再赘述。温先生(2005)认为,惯用语是由词和词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非“二二相承

6、”的(区别于成语)叙述性语言单位,其语义具有描述性、抽象性和惯用性等特点。本文主要以温先生关于惯用语的性质和特点为出发点,结合编者多年从事惯用语辞书的编写经验,来探讨语海编纂过程中惯用语的立目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是以汉语语汇学为理论背景和前提条件的,只讨论在这一理论统摄下,语类辞书编写时惯用语的立目问题。一、 惯用语必须是由词和词组成的惯用语是由词和词组成的,这就需要排除一些看似是惯用语实则为词的组合。特别是三字格式,这种情况非常多,也很容易混淆。一些惯用语辞书所收的惯用语经过词汇化的演变过程,已经凝固成了一个词,惯用语辞书不宜继续收录,编写时应注意甄别。以下三字格,查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7、(以下简称现汉)均定为词,而非语。冷不防(现汉副词) 偏心眼儿(现汉名词、形容词)老来俏(现汉名词) 满堂彩(现汉名词)一盘棋(现汉名词) 捎带脚儿(现汉副词)清一色(现汉名词、形容词) 老掉牙(现汉形容词)连根拔(现汉动词) 冷处理(现汉动词)二、 惯用语的结构必须是简洁的、相对定型的作为俗语,惯用语的结构必须具有相对的定型性,这可以从形式上把惯用语和自由词组区别开来。(一) 辨别义同而结构松散的自由词组有些自由词组,字面义跟某个结构固定的惯用语几乎一样,但结构是松散的,不宜作为主条语目出条,编写辞书时要注意加以辨别。如:A组B组脚踩两只船一只脚踏在这个船上,一只脚跨在那个船上打闷棍一闷棍打

8、在头上扣屎盆子一盆稀屎扣在头上 告枕头状在枕头边告状瞌睡给了个枕头这里打个哈欠,那里送过枕头来A组为惯用语,B组与A组的意义相同,但结构太松散,凝固性差,不能算作惯用语,不宜立目。(二) 辨别形似而实非的自由词组有些词组形似惯用语,实则仅是某个作家偶尔用之,因为上下文的需要而临时组合在一起,并不具有习用性和定型性,也不能算作惯用语。下面的例证是我们从一些惯用语辞书中找到的,这些都不宜立目。连着藤,扯着蔓 比喻二者互相关联,关系密切。浩然艳阳天七二章:“忽然,糊涂的马连福胸口又一冷,不能说,不能说!说了这个不要紧,可这个跟老账连着藤哪,扯着蔓儿哪!一提这个新的,老的也得动,那可就揪扯不清了,问题

9、也大了。”(中国惯用语大辞典)开水煮、滚油煎 像在开水里煮,在滚油里煎一样。形容生活凄惨,无法忍受。马忆湘朝阳花二章一:“我刚脱开金家的虎口,又落进了刘家的狼窝。从到七里坪刘家的那天起,我又过起开水煮、滚油煎的日子来啦!”(俗语大词典)又是锣又是鼓 形容心情复杂,不能平静。例这几天,随时随地都能在坎子上看到她的影子,表面上挺悠闲,心里边却又是锣又是鼓。(浩然艳阳天五二章)(中国惯用语大辞典)死就死了,活就活了 指下定决心做某事,不管其结果是好是坏。例我暗暗下了决心: 我一定要走,要跑,我要走南闯北,任他狼拉狗啃,死就死了,活就活了。(魏巍东方一部四章)(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三) 注意区分临时效

10、仿的“仿惯用语”有一类词组,是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而临时效仿某个惯用语而造的“仿语”,例如以下B组:A组B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上天有路,入地有门不看僧面看佛面僧面佛面都不看生米做成了熟饭生米没有做成熟饭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棺材就掉泪不见黄河心不死见上黄河也不死心看着碗里,想着锅里只看碗里,不想锅里好了伤疤忘了疼伤疤没好就忘疼上述A组是意义和形式都固定的惯用语,而B组都是临时而造的“仿语”,从习用性和定型性来看,这些“仿语”尚不具备进入惯用语的资格,因此,不宜出条。他如“吃水忘了挖井人”“茶壶里倒出了饺子”“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做了和尚不撞钟”“有金刚钻,再去揽瓷器活”等,都不宜立目。(四) 结

11、构必须简洁,去掉冗余成分有些语目里确实包含了某个惯用语,但同时也有其他一些冗余成分,?些冗余成分是在语用中随机出现的,并不是其作为惯用语所必有的,立目时应该去掉。如“在肚里打算盘”,“打算盘”作为惯用语时,本身就暗含了“在肚子里”的语义信息,所以“在肚里”再出现在语目中,只会导致信息重复,应予删除。相似的例子有很多,如“半道上打闷棍”“学会扮猪吃老虎”“硬按着牛头喝水”“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又是撸胳膊,又是挽袖子”“一心只望跳龙门”“恨不得放在嘴里含着,顶在脑袋上摆着”“都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再吃二遍苦,再受二茬罪”“如今不图柴烂,只图斧头柄脱”“如同久旱逢甘雨,好似他乡遇故知”,

12、其中加点的都是冗余成分,应该在立目时予以删除。此外,副条的立目也应严格把关。跟主条相比,一些副条的主要构语成分与主条相同,仅增加或减少了后缀、时态助词或副词等非主干成分,抑或这些非主干成分与主条仅有细微的差异,其本身就是主条在特殊语境下的自由变体,这样的副条既不能让读者了解该惯用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结构变化,也不能体现惯用语的用法,不宜单独立目。如:一个坛里的酒,一个圈里的牛 也作“一个坛子里的酒,一个圈子里的牛”。有骆驼不吹牛 也作“有了骆驼不吹牛”。有蜜吃不想糖水喝 也作“有蜜吃就不想糖水喝”。已遇到老熊,又碰上豹子 也作“已经遇到老熊,又碰上豹子”。求张良,拜韩信 也作“求求张良,拜拜韩信”

13、。三、 惯用语的语义必须是完整的、独立的、凝固的(一) 语义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由于历史原因,在学界,对惯用语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有很大的分歧,这直接造成了判断标准的混乱,甚至有人认为,那些难以归到其他语类的俗语,都可归到惯用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俗语,惯用语的语义必须是完整的、独立的,即惯用语的语义必须是不依赖于上下文语境而独立存在的,离开一定的语境单说,读者就能明其义。可以说,从对语境依赖程度的高低就可以判定是否为典型的惯用语对语境依赖程度越低,其惯用语的特性就越明显,那么它作为惯用语的资格就越高;反之,对语境依赖程度越高,其语义的独立性就低,其惯用语的特性也越不典型,那么它作为惯用语的资格

14、就越低。例如: “插杠子”“唱高调”“喝西北风”“说风凉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人生地不熟”“打断骨头连着筋”“打肿脸充胖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见兔子不撒鹰”“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等,这些惯用语语义都是不依存于语境而独立存在的。而像“钻进去”“一面砍”“牙痒痒”“掐出水来”“不断头”“出不来气”“架起胳膊”“洗不清”“向下看”等这样的词组,语义既不完整,也不独立,离开具体语境,我们不能明其意,故不宜立目。我们强调惯用语结构的简洁,但也不能因简害意,简洁要以语义清晰、独立、完整为前提。试看下例:啃骨头 惯用语。啃下骨头上难以脱落的肉。比喻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程

15、树榛钢铁巨人三章:“继宏,我们知道你们这块骨头不好啃,那没什么!是雄鹰就得往高处飞,张开翅膀闯好了,我们车间的工人早就下定了决心,和你们并翅膀飞,飞不到地方不歇翅。”变体【啃硬骨头】 毛泽东论持久战:“例如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刘绍棠水边人的哀乐故事一三:“龙蛋子不愿白跑一趟,死硬的骨头都敢啃,到了嘴的肥肉怎能不吃?”(俗语大词典) 该例以“啃骨头”为主条立目,但是脱离了具体语境,其语义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具体应用中,很少能作为一个整体被使用,正如所举例句一样,是被拆分开来用的,这就大大降低了其作为惯用语立目的资格。而作为变体的“啃硬骨头”,就算没有上下文,其语义因为“硬”的修饰变得明确而清晰,所以,我们认为,宜用“啃硬骨头”作为主条立目。(二) 意义的凝固性一些看似惯用语的组合,其意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发挥作用,没有预设的语境,这些组合就失去了组合的价值,成为一个普通的自由词组。如:挑门帘 比喻帮人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例杨子荣面上略带一点凄凉地答道:“许旅长遭难,兄弟我也只有脱骨换胎,步步登高吧!”“那太好啦!”大麻子咧嘴一笑,“老弟,门坎在眼前,咱给你挑门帘。”“多谢大哥引荐。”(曲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