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103939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词中的登临之作临沭一中 陈冠宝登高而赋诗,是古代诗人的同好。登高而临远,诗人眼界为之一展,胸怀为之涤荡,万千感慨涌上心头:或咏物抒怀,或吊古伤今,或伤时忧世,或思乡怀人,吐于笔端,便成秀篇。咏物抒怀。诗人登上高处,面对宇宙的浩渺与无穷,面对山川的壮丽与多姿,感物抒怀,自然引发一番感慨,阐发人生哲理,表达胸怀抱负。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面对壮丽河山,阐发要想看得远,必须登得高的人生哲理。再如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诗人登临之后,

2、先是着力描写岳阳楼四周宏丽景色。李白这时因下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最后诗人幻想联翩,在醉意朦胧中恍如置身仙境,在凉风习习、衣袖翩翩中,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吊古伤今。诗人登临之地,往往多是前代胜迹,在咏史怀古中抒发吊古伤今之情。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诗人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想到此处,诗人顿生伤感,在凭吊古迹中抒

3、发身世之感。再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会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登上金陵凤凰台,想到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但李白不是只沉醉于对历史的凭吊与伤感之中,他更多的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除数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怀抱。思乡怀人。诗人身处困厄,或每逢佳节,往往登高抒怀,一方面消减内心抑郁,一方面流

4、露思乡怀人之情。如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柳州时。诗人身在贬所,故乡遥遥,盼归而不得。四周群山耸峙,似乎是无数锋利的剑芒,在时刻切割着诗人的愁肠。再如赵嘏的江楼感旧:独上高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在一个清凉寂静、月光如水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在水天一色间,想到去年与友人结伴来游,凭栏倚肩,共赏江天明月,那是何等的欢快!而今面对依稀可辨的景物,而昔日的伴侣却不知已经漂泊何处,缕缕怀念与怅惘之情也就油然而生。忧时伤世。有良知、有责任感的诗人,往往以天下为己任。登临

5、高处,面对宇宙之无穷、山河之破败,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伤时忧世的凄楚往往不禁涌上心头。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登上幽州台后,俯仰古今,既写出时间的绵长,也写出空间的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情绪。再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登上岳阳楼,面对水势浩渺、无边无际的洞庭湖,顿生宇宙无穷人生苦短之叹。想到自己昔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而今却身如不系之舟。眼望关山之北,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生灵涂炭。想到此处,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涕泗滂沱,声泪俱下。其伤时忧世之情,可以直逼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胸襟气度。 但凡登临,必有所怀。但因时代心境的不同,诗人所感怀的内容也略有不同,这点在鉴赏时不可不加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