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103883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和挂车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B XXXXX XXXX 26 EE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M 和 N 类车辆用换装制动盘和换装制动鼓试验方法 E 1总则 E 1 1试验样品 E 1 1 1进行基本制动性能试验和动态摩擦特性试验时 应使用新的制动盘或制动鼓进行 摩擦材料 应为已按GB 12676 2014或GB 21670 2008或本标准完成认证的新的制动蹄片总成 制动衬片总成或衬 块总成 E 1 1 2原则上 进行热疲劳试验的样品数量为1件 如果需要 在试验期间可更换磨损的制动蹄片总 成或衬块总成 更换新的制动蹄片总成或衬块总成后 应按相应的磨合程序重新进行磨合 E 1 1 3进行制动强度试验时 对可互换零件可使用新件

2、也可使用完成基本制动性能试验和动态摩 擦特性试验的同一样件 对等效零件 应使用新件 使用新件试验时 可以不进行磨合 E 1 1 4对鼓式制动器 为到达制动衬片与制动鼓良好接触 允许对制动衬片进行加工 E 1 2冷却 E 1 2 1当使用完整车轮 包含轮辋和轮胎等安装在制动器上的所有运动部件 进行试验时 与实车状 态一致 对I型和 型试验 在加热期间可模拟实际情况的空气冷却速度和气流方向 气流速度为0 33 v 其它情况下的冷却空气不受限制 E 1 2 2不带车轮进行试验时 对I型和 型试验 在加热期间不允许对制动器进行冷却 其它情况下 的冷却空气不受限制 E 1 2 3进行热疲劳试验和制动强度

3、试验时 如果在一次制动实施过程中或在一个制动循环内的两次 制动期间使用冷却空气 制动器处的气流速度为0 33v 其它情况下的冷却空气不受限制 E 1 2 4冷却空气的温度为室温 E 1 3热疲劳试验和制动强度试验失效准则 E 1 3 1制动盘出现如下情况之一 即判定其失效 a 摩擦表面上的径向裂纹长度超过摩擦表面径向高度的三分之二 b 摩擦表面上的裂纹达到摩擦表面的内径或外径 c 摩擦环上出现贯通式裂纹 d 出现任何类型的结构损坏或摩擦表面外的任何区域出现裂纹 E 1 3 2制动鼓出现如下情况之一 即判定其失效 a 摩擦表面上的裂纹长度超过摩擦表面轴向宽度的三分之二 b 摩擦表面上的裂纹达到制

4、动鼓的轴向外端 c 制动鼓上出现贯通式裂纹 d 出现任何类型的结构损坏或摩擦表面外的任何区域出现裂纹 E 2基本制动性能和动态摩擦特性 GB XXXXX XXXX 27 E 2 1试验项目及试验顺序 基本制动性能及动态摩擦特性试验项目及顺序如下 a 磨合试验 b 动态摩擦特性试验 c 发动机脱开的 0 型试验 d I 型试验 e 再磨合试验 f 发动机脱开的 0 型试验 g 发动机接合的 0 型试验 h 再磨合试验 i 动态摩擦特性试验 j 型试验 E 2 2试验方法 E 2 2 1磨合试验 E 2 2 1 1M1 M2和N1类车辆 同A 2 2 1 1 E 2 2 1 2M3 N2和N3类车

5、辆 E 2 2 1 2 1制动初速度为60 km h E 2 2 1 2 2制动初温为150 盘式制动器 或100 鼓式制动器 E 2 2 1 2 3制动减速度在1 m s 2和2 m s2间交替进行 E 2 2 1 2 4制动次数为100次 盘式制动器 或200次 鼓式制动器 E 2 2 2动态摩擦特性 与原装零件的对比试验 以100 km h M1和N1类车辆 或60 km h M2 M3 N2和N3类车辆 的制动初速度 按一定级差增量的制动 管路压力 至少进行6次制动 直至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达到6 5 m s 2 M 1和N1类车辆 或5 m s 2 M 2 M3 N2和N3类车辆 控

6、制力或制动管路压力不应超过最大允许的控制力或车辆制动系统所允许的制动管路压 力限值 如空气压缩机的开启压力 每次制动开始前的制动初温不应高于100 E 2 2 3发动机脱开的0型试验 E 2 2 3 1制动初速度为100 km h M1和N1类车辆 或60 km h N2 N3 M2和M3类车辆 E 2 2 3 2制动初温不高于100 E 2 2 3 3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不小于 6 43 m s 2 M 1和N1类车辆 或5 m s 2 N 2 N3 M2和M3类车辆 E 2 2 3 4制动次数为3次 E 2 2 3 5对于气压制动系统 制动管路压力不应超过该车型制动系统长时承受的压力 制动

7、输入扭 矩不应超过该车型的最小制动气室允许的最大制动输入扭矩 E 2 2 3 6取三次制动的平均值作为冷态性能试验结果 E 2 2 4发动机接合的0型试验 E 2 2 4 1制动初速度按表E 1规定 GB XXXXX XXXX 28 E 2 2 4 2制动初温不高于100 E 2 2 4 3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不小于5 76 m s 2 M 1和N1类车辆 或4 m s 2 N 2 N3 M2和M3类车辆 E 2 2 4 4制动次数为3次 表 E 1发动机脱开 0 型试验的制动初速度 车辆类型 制动初速度 km h M1和 N180 Vmax 但不高于 160 M2和 N2100 M3和 N3

8、90 E 2 2 5I型试验 E 2 2 5 1加热试验 E 2 2 5 1 1加热试验条件按表E 2规定 表 E 2加热试验条件 车辆类型 制动初速度 km h 制动终速度 km h 制动周期 s 制动减速度 m s 2 制动次数 次 M1和 N180 Vmax 120 0 5v 45 3 0 15 M280 Vmax 1005515 M3 N2 N380 Vmax 606020 E 2 2 5 1 2对安装间隙自动调节装置的制动器 在试验前应按如下要求将制动器调整到适当状态 a 对气压制动器应按如下方法进行调整 1 将制动气室推杆行程调整到间隙自动调整装置产品技术文件规定的开始调节行程 在

9、制动 气室压力为制动系统工作压力的 15 但不低于 100 kPa 情况下 调整装置对制动器的间 隙开始进行调节时的行程 的 1 1 倍以上 上限不应超过制造商推荐值 2 以制动系统工作压力的 30 但不低于 200 kPa 的制动管路压力连续进行 50 次制动 最 后以大于 650 kPa 的制动管路压力进行一次制动 b 对液压鼓式制动器 应按制造商的规定对制动器进行调整 E 2 2 5 2热性能试验 完成加热试验后 在不超过60 s内以与发动机脱开的0型试验 E 2 2 3 相同的制动初速度和制动 管路压力进行一次制动试验 E 2 2 6再磨合试验 除制动次数为10次 盘式制动器 或20次

10、 鼓式制动器 外 其余同E 2 2 1 2 E 2 2 7 型试验 E 2 2 7 1加热试验 E 2 2 7 1 1制动盘或制动鼓以相当于30 km h的恒定转速转动 然后以相当于0 15 m s 2制动减速度 的恒定制动力矩的对制动器连续拖磨12 min 拖磨开始时的制动初温不高于100 GB XXXXX XXXX 29 E 2 2 7 1 2对安装间隙制动调整装置的制动器 试验前应按E 2 2 5 1 2对制动器进行调整 E 2 2 7 2热性能试验 完成加热试验后 在不超过60 s 内以与发动机脱开的0型试验 E 2 2 3 相同的制动初速度和制 动管路压力进行一次制动试验 E 3热疲

11、劳试验 E 3 1制动盘 E 3 1 1M1和N1类车辆 E 3 1 1 1将新的制动盘和衬块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按A 2 2 1 1进行磨合 E 3 1 1 2按如下试验条件进行热疲劳试验 a 制动初速度为Vmax b 制动终速度为 20 km h c 第一次制动时的制动初温不高于 100 d 制动减速度为 5 0 m s 2 e 制动周期为 70 s f 每个循环的制动次数为 2 次 E 3 1 2M2和N2类车辆 E 3 1 2 1将新的制动盘和衬块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按如下条件进行磨合 a 制动初速度为 60 km h b 制动终速度为 30 km h c 制动初温不高于

12、300 从室温开始 d 制动减速度在 1 m s 2和 2 m s2间交替进行 e 制动次数为 100 次 E 3 1 2 2一个循环的热疲劳试验顺序及试验条件见表E 3 表 E 3热疲劳试验顺序及试验条件 序号试验项目 制动初速度 km h 制动终速度 km h 制动减速度 m s 2 制动初温 制动次数 1第一次调节制动60301 和 2 间交替 25010 2第一次高速制动130803 1002 3第二次调节制动同 1 4第二次高速制动同 2 5第三次调节制动同 3 6第一次连续制动 制动盘以相当于 85 km h 的恒定转速转动 然后以相当于 0 5 m s 2制动减速度 的恒定制动力

13、矩对制动器连续拖磨 60 s 每次拖磨开始时的制动初温不高于 80 共进行 5 次 7第四次调节试验同 1 8第二次连续制动除制动减速度为 1 0 m s 2和连续拖磨时间为 40 s 外 其余同 6 GB XXXXX XXXX 30 E 3 1 3M3和N3类车辆 E 3 1 3 1将新的制动盘和衬块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按E 3 1 2 1进行磨合 E 3 1 3 2按下列试验条件进行热疲劳试验 a 制动盘以相当于 85 km h 的恒定转速转动 然后以相当于 1 3 m s 2制动减速度的恒定制动力 矩对制动器连续拖磨 40 s 每次拖磨开始时的制动初温不高于 50 b 试验过程中

14、冷却风速为 10 m s E 3 2制动鼓 E 3 2 1M2和N2类车辆 E 3 2 1 1将新的制动鼓和制动蹄片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按如下条件进行磨合 a 制动初速度为 60 km h b 制动终速度为 5 km h c 制动初始温度不高于 200 从室温开始 d 制动减速度在 1 m s 2和 2 m s2间交替进行 e 制动次数为 200 次 E 3 2 1 2按下列试验条件进行热疲劳试验 a 制动初速度为 130 km h 当Vmax小于 130 km h 时 制动初速度为Vmax b 制动终速度为 80 km h 当Vmax小于 130 km h 时 制动终速度为 0 6Vm

15、ax c 制动初温不高于 50 d 制动减速度为 3 0 m s 2 E 3 2 2M3和N3类车辆 同E 3 1 3 E 4制动强度试验 E 4 1制动盘 E 4 1 1M1和N1类车辆 E 4 1 1 1将新的制动盘和衬块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按A 2 2 1进行磨合 E 4 1 1 2按如下试验条件进行制动强度试验 a 制动初速度为Vmax b 制动终速度为 10 km h c 制动初温不高于 100 d 制动减速度为 10 0 m s 2 但制动管路压力不应超过为 16 MPa E 4 1 2M2 M3 N2和N3类车辆 E 4 1 2 1将新的制动盘和衬块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16、 按E 3 2 1 1进行磨合 E 4 1 2 2按如下试验条件进行制动强度试验 a 制动初速度为 50 km h b 制动终速度为 10 km h c 制动初温不高于 200 GB XXXXX XXXX 31 d 制动力矩为制动器制动力矩设计值的 90 e 制动次数为 500 次 E 4 2制动鼓 E 4 2 1M1和N1类车辆 E 4 2 1 1将新的制动鼓和制动蹄片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按如下条件进行磨合 a 制动初速度为 80 km h b 制动终速度为 10 km h c 制动初温不高于 200 d 制动管路压力相当于 1 5 m s 2的制动减速度 e 制动次数为 100 次 或制动衬片与制动鼓间的接触面积达到 80 以上 E 4 2 1 2按E 4 1 1 2进行制动强度试验 E 4 2 2M2 M3 N2和N3类车辆 E 4 2 2 1将新的制动鼓和制动蹄片总成安装到相应的制动器上 按E 3 2 1 1进行磨合 E 4 2 2 2按下列试验条件进行制动强度试验 a 制动初速度为 60 km h b 制动终速度为零 c 制动初温不高于 100 d 制动减速度为 6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