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

上传人:猪子****y 文档编号:13103384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四合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一卷 客观题(每题2分,共3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陶冶y 怂恿sng 丧sng葬 祈祷q doB、 尽管jn 瘦削xu 供应gng 给予giC、 收敛lin 卷帙zh 压轴zhu 舸k舰D、 生肖xio 赍发j 玷辱din 迤逦y l2、 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哀声叹气 噩梦连连 性情孤癖 安然无恙B、 通宵达旦 拌倒 吊角楼 泅水C、 援例 蕴藉 付梓 锱铢必较D、 传颂诗文 典形 精彩 干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A.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B. 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C.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D.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4、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其作品滕王阁序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B、 陶渊明,西晋文学家,归去来兮辞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C、 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凄美

3、的爱情悲剧,揭示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湘西人民的淳朴和善良。D、 与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是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其代表作分别为变色龙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远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指日光 D、策扶老以流憩 政策6、下列“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木欣欣以向荣A、奉宣室以何年 B、舟遥遥以轻飏C、家叔以余贫苦 D、农人告余以春及7、下列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遂见用于小邑C、都督阎公之雅望 D、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8、以下各句中不存在词类活

4、用现象的一项是(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徐儒下陈蕃之榻C、眄庭柯以怡颜 D、门虽设而常关9、滕王阁序多处用典,表意精练含蓄,根据文意,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处用典,赞美了滕王阁所在地的物华人杰其中。B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作者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暗示自己想要从军其中。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D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典出论语;季氏,王勃在这里是说自己过些时候要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每题2分,共6分)中华民族的孝

5、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历史上,“孝”是进入家庭观念中最早的伦理道德范畴。传说尧时,“虞舜,性至孝”,感天动地,“帝尧闻之,遂以天下让焉”。这可能就是中华孝文化的雏形。“孝”大兴于周代,其初始意指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至孔子,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善事父母”的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至孝经,“孝”这个反映家庭亲子关系的道德观念被全面政治化了。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提出了“孝为仁之本”,而儒家思想也就是以“仁”为中心的道德思想,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在孝经中,“孝”被置于道德规范的最高地位,“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

6、由生也”,意思说,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本位,可以说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孝文化对“孝”有明确的规定,并强调“孝”与“顺”的一致。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尊亲”不仅指尊敬,更有一系列礼仪规定;“弗辱”就是要安分守己,不许玷污祖上的名声和家族的尊严,还要珍爱父母给予的身体;“能养”并非一般的供养,而是敬养。在中国的孝文化中,还强调“顺”,即顺从父母的意愿,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上的意志。孝文化有着重要的政治内涵。“孝”本是规范家庭内部亲子关系的伦理道德,但传统的中国社

7、会是家国同构、君父同伦,“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道,忠孝是一体的。孝经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敬父母只是孝的开始,进德修业才是孝之终。这与儒家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一致,与儒家“身家国”的模式相统一。可见,“孝”已经同时向个体道德领域和政治领域扩展,它起源于个体道德修养,贯穿于家庭中赡养父母和家庭和睦,终于进德修业,对国家和社会履行职责。孝文化对“不孝”有明确的规定。在孟子中,孟子提出:“不孝有三

8、,无后为大。”赵岐为其做了如下注解:“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从精神层面提出致亲于义则为“孝” ,陷亲于不义则为“一不孝”。可见,孝不是简单的恭敬顺从,而是以“义”作为“孝”的评判标准。“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则从物质层面,即温饱与否和是否为考取功名而努力提出“孝”的标准。最后,“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又从发展的层面,即后继是否有人的角度提出“孝”的标准。此处的“无后”并不是侧重“不娶无子”,而是强调“绝先祖祀”,即无人继承衣钵才是真正的无后,真正的大不孝。(选自中西方孝文化探析,有删改)10下列对原文内容

9、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孝”由一种反映伦理道德的家庭观念逐渐发展变化,后来被全面政治化了。B“孝”大兴于周,其初始意为尊祖敬宗、报本返初、生儿育女和延续生命,有别于“善事父母”的伦理意义。C孔子提出“孝为仁之本”的观点,确立了“孝”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地位,“孝”是一切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D传统中国社会家国同构、君父同伦的特点为“孝”向政治领域扩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孝”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政治内涵。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曾子认为“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孝”不仅要求内心尊敬,更应体现在一定的礼仪上,敬养是“孝”的

10、底线。B文章第四段只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孝”的丰富内涵与儒家伦理思想作对比,突出孝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C“阿意曲从, 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可见违背自己意愿、一味顺从,最终使“亲”陷于不义之中,这也是不孝顺。D文章第五段引用孟子及赵岐的话,是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明确什么是中国孝文化中“真正的不孝”,从而增强了说服力。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孝”有积极推动作用,他使“孝”从其宗教与哲学意义转化为纯粹伦理意义,从宗族道德转化为家族道德。B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孝”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根本,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此产生。C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有

11、双重意义,即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对 “孝”与“不孝 ”都有明确的规定,优于西方孝文化。D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岐认为“不孝”的重点在于“绝先祖祀”,只要有人继承衣钵,就不算是大不孝。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题2分,共6分)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隋大业中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

12、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

13、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 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

14、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第慰问其妻子。终始恩遇,未之有焉。(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注释: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1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B.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C.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D.太宗后因食瓜而

15、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14.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 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 “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1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