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97533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教学设计邵方电子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京教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观测与探究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地理学段: 高中年级高一相关领域自然地理学教材书名:地理必修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年6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邵方北京市日坛中学15652195861实施者邵方北京市日坛中学15652195861指导者党为民朝阳区教研中心13611299417杨利娜朝阳区教研中心15810210281宋波朝阳区教研中心13661298235课件制作者邵方北京市日坛中学1565219586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地理实践力”是最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所明确提出的地理学科核

2、心素养之一,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及人地观念都必须以“实践经验”的发展为前提和归宿,即认知源于对世界的真实实践体验,又要回到真实的世界中去检验和应用。从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来看,人们是通过实践观察,发现某些地理现象存在一定的规律,进而逐步科学的认识地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最后在规律的指导下分析解释相关地理现象。这也说明本节课所设计的内容,也应当十分重视实践经验的获得,从实践经验中提炼规律,并把规律的认知构建成工具,进而又回到真实而复杂的世界,透过现象去认识地球运动对地球地理环境形成和区域环境差异的重要意义。由于该部分内容相对复杂,我就“正午太阳高度角周年变化”作为本节授课内容。以往教学往往是直接运

3、用教材中的黄赤交角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图等工具去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周年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和影响,进而在严密的逻辑思维中获得认知。我认为学习应当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地理现象(物体影长的日变化),在观察中认识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规律,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获得科学的理性认识。在充分调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我又十分重视用地理模型去认识地理规律,并以此解释地理现象,将理性的认知转化为“思维的工具”,并能够运用思维的工具解释现实情境中的复杂现象。认知源于实践体验,认知要上升到模型(工具)层面,认知要回到生活的情景中去,这就

4、是一个完整的认知路线,我力图通过这节课在以上方面有所改进。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课标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应的教材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人教版)”,本节课我节选其中的“正午太阳高度”作为主要授课内容。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是学生每天都在感受但又基本说不清楚的地理现象,尤其是学生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感受与周年变化的感受区分不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从来就没有形成认识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的地平坐标体系,而缺少这个坐标体系学生往往得出许多错误体验,其任务既必要又艰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首先应该是真实视角的变化,其次才是基于认知工具的变化,最后才是地球运动规

5、律上的变化,这就是我们由浅到深认识地理规律的过程。认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其原因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相关的地理现象,而且更有助于学生认识自然界运动及变化的能量基础。学生情况: 高一新生对地理学习的认识多停留在记忆基本的地理知识,他们基本不具备探究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所讲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相对抽象,对于本节课预采用的观察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同时让学生尝试采用的“观察与观测”获得体验的时间较短,体验不深刻;但是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比较强烈的,许多学生也尝试过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是我完成本节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学方式: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主要依赖以下的思维方法而展开

6、:实践体验(观测、归纳)自主探究(读图析理)合作交流运用模型(直射点移动规律图)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平台、自制ppt、课前的观察记录表、观察调查表、课堂反馈习题技术准备:自制多媒体、自制学案、课堂反馈习题精选 教学目标1 观测记录近一周正午学校旗杆的影长,说出影长变化规律,推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趋势。2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说出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描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概括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3 在太阳直射点变化规律图和地球公转轨道图中标示某两日直射点大体位置,比较它们与北京的距离(纬度差),概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影响。4 假设在黄赤交角为“

7、0”的图中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说明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影响。教学重点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2 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教学难点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教学流程课前观察与观测收集资料和数据根据观测发现问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自主探究: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规律 实践(案例展示):感知生活的地理,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探究热情 探究根源(本质):借用假设、运用模型等理解黄赤交角的意义动画展示:加强对本节课规律探究的理解小结:感知生活,爱上“地理”板书观测与探究黄赤交角 地球的公转运动(一)根源现象影 子正午太阳高度角周年变化规律太阳直

8、射点周年变化 找点位比点距定大小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教学准备一、完成观察与观测记录(课前完成)1.布置任务:连续一周(开学前一周)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观察与观测自己太阳光下的影子,总结你在观察与观测中的发现。2.连续一周(开学后一周)地理小组每天12:20测量学校旗杆的影子长度,并根据数据归纳影长变化特点。测量记录表班级:测量对象(米) : 时间日期 12:209月5日9月6日9月7日9月8日9月9日二、指导观察与观测,完成表格1.用地平坐标图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观测方法。2.为方便学生下课测量,正午影长测量时间由12:16分改为12:20。三、 知识铺垫(1) 宇宙中的地球(2)

9、地球的自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太阳高度角、正午、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等概念。在家观察与观测不同时段太阳光下的影子每天中午下课后测量影长并记录积累知识通过自己的体验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方向、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等)获取正午旗杆影长的数据让学生获得自己的真实实践体验为本节课做铺垫导入新课1.展示观察与观测调查结果。2.地理小组成员介绍观测数据和结论。学生展示课下不同时段观察与观测影子情况和自己的发现地理小组展示标准测量下的固定时间点的影长数据展示真实数据感知生活中的地理一、观察现象,归纳特点,聚焦问题。设问:1.北京正午影长变长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根据正午影长变化概括背后隐藏的近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0、特点。3.北京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什么会变小?结合体验思考答案产生疑惑根据真实体验形成正确感知聚焦问题二、自主探究,总结规律,解决问题 地球运行位置项目 直射点所在纬度直射点纬度距北京纬度远近(最远、最近、居中)节气和时间【探究活动一】:设问一、观察直射点在甲图中的位置,完成下表(独立思考): 甲图1.提出设问,明确要求2.学生展示答案并说明观察过程。3.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判断节气的方法:(1)“点”“道”为止定二至找点:太阳和地球中心连线与地表的交点找道: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回归线,夏至日;赤道以南为南回归线,冬至日。(2)时间序列定二分设问二:根据表格,在乙图中标出下列太阳直射点所对应的地

11、球在公转轨道(甲图)中的相应位置序号、节气和日期,并尝试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乙图1.提出设问2.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填图,教师进入各小组内部与学生一起讨论,适当引导。3.学生展示答案,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描述将答案绘制在黑板上(板书)。4.教师在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中梳理二分二至日的确定方法:二至:依据赤道南北定二至二分:依据时间序列定二分5.根据时间序列引导学生理解直射点移动方向。设问三:根据一周的正午旗杆测量数据,将9月5日和9月9日的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分别标在甲图和乙图中(小组讨论合作完成)。1.提出设问2.让学生上台分别在公转轨道图和直射点运动轨迹图中点出9月

12、5日和9月9日的大致位置。3.设问:9月5日和9月9日这两点的直射点纬度与北京纬度远近比较。4.展示学生测量结果对应的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的图示。5.引导得出结论: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6.提出设问:从9月5日到9月9日这段时期,直射点移动方向如何?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有何变化?7.选取直射点北移的时间段提问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和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相应的变化。8.引导得出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方法:找点位:直射点位置比点距:某地离直射点的距离(纬度差)定大小规律 实践1.楼房购买时需要注意的楼间距问题。2.圭表与历法学生独立思考,1.观察甲图中直射点的位置,并判断直射点所在纬度,2.根

13、据已知知识北京(40N)比较直射点纬度距北京纬度远近。3.直接读图找出对应节气和日期。学生展示答案说明判断依据边听边思考并记录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如何将四球图转换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学生展示说明理由根据填图理解图形转换的方法,理解在直射点移动规律图中二分二至日直射点的判断方法上台填图台下学生思考订正独立思考回答根据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和真实体验图判断得出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点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整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归纳出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的方法感受自然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读图观察获得有关太阳直射点位置、直射点与北京距离(纬度差)和时间节气的直观结论掌握读图的方法和过程,明确读四球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问题设置帮助学生进行图形转换,引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根据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结合实际体验,通过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的设问引导学生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与直射点的移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地理的实践价值感受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激发科学探究的意识三、假设条件,推导影响,探究根源【探究活动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根源1设问: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南北移动?2.展示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观察直射点位置。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