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县域科技发展潜力与对策.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808038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县域科技发展潜力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县域科技发展潜力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县域科技发展潜力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县域科技发展潜力与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县域科技发展潜力与对策摘要: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以菏泽市县域为例,深入研究县域科技发展状况,揭示县域科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县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山东 县域 科技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人员以山东省菏泽市县域(牡丹区、曹县、定陶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县域科技发展真实状况,揭示县域科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项举措增强县域科技管理能力,提高县域科技发展水平。1.县域科技现状1.1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产业规模快速膨

2、胀。近年来,全市县域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3年东明县增长33%,远超全省14.72%的增幅水平。2013年,全市县域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450亿元,其中牡丹区260亿元、单县140亿元、东明县388亿元。二是发展质量显著改善。全市县域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2013年,牡丹区、东明县、成武县占比分别达到45.95%、44.68%、37.60%;牡丹区、郓城县、曹县占比增幅均超过1.5个百分点,其中牡丹区高达1.91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全市县域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0家,省级20家。成武县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牡丹区

3、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东明县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发展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2县域科技资金投入明显扩大。一是研发投入保持高位增长。近年来,菏泽市县域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增长都在30%以上,在全省增幅位居前列。2012年,鄄城县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1.50%,定陶县同比增长68.37%,曹县同比增长56.86%。二是研发投入总量不断攀升。2013年,菏泽市县域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了16.4亿元,牡丹区、东明县分别达到了2亿元以上,其中东明县高达3.5亿元。三是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高。2012年菏泽市县域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0.96%,东明县高达1.88%。预计2013年菏泽市县域全社

4、会研发投入20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1%,东明县研发投入4亿元,牡丹区3亿元。1.3县域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是本地科技人才初具规模。截止2013年底,全市县域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3000多人,其中,专职研发人员逾3500人,副高以上职称近1000人,博士100余人,硕士400余人。单县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2500多人,东明县各类高层次人才达到1727人,成武县专职研发人员达到438人。二是高端科技人才大量引进。菏泽市县域贯彻落实各级人才引进政策,每年吸纳200多名高层次创新人才加盟。牡丹区近年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余名。成武县山东达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沈阳变压器

5、研究所所长郭振岩研究员,单县舜亦新能源有限公司引进“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美国圣地牙哥州立大学博士谢明宏,牡丹区山东良艺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泰山学者岗海外人才”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资深科学家魏军,帮助企业实施技术合作项目和解决技术难题。1.4县域科技平台建设持续改善。目前,全市县域拥有272家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包括5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13家)、197家企业技术中心(省以上40家)、8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级3家)、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和两处省级以上大型基地。牡丹区培植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2家,并建有山东省创新药物(菏泽)孵化基地、山东省中

6、药与原料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武县32家企业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技术研发中心,达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型节能电力变压器”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中意1250MW级封闭母线关键技术合作研究中心”。单县拥有国家火炬单县光伏光热特色产业基地、山东省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东明县建立了“防腐材料院士工作站”、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5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一是技术研发能力显著增长。近年来,全市县域每年承担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近百项。2013年,全市县域承担市级科研项目37项,省以上科研项目57项,获得市以上财政支持资金7000万元。近年来,成武县“变

7、压器采用国产非晶带材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单县“特种功能性橡胶助剂生产技术”和牡丹区“高精压延电子铜箔生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有24项科技项目列入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了一批新产品。二是成果专利取得重大收获。全市县域每年鉴定科技成果100项左右,近80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几年来,牡丹区“丹红注射液的研究与开发”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获得中国第十二届专利金奖,成武县“采用国产非晶铁心的高效节能变压器研制及产业化”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全市县域发明专利授权量近137件,其中牡丹区47件

8、、东明县21件、曹县19件,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全市县域拥有创新型试点企业市级57家、省级21家、国家级2家,创新型企业市级45家、省级8家。牡丹区培育创新型企业市级10家、省级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东明县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成武县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发展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综上所述,近年来,菏泽市县域科技发展取得了多方面长足进步。2013年,8县1区均通过全国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其中,牡丹区、曹县、郓城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标志着全市县域科技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存在的主要问题2.1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层次仍然较低。菏泽市县域传统产

9、业比重过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质量仍属于较低层次。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全省占比平均水平(30.23%)的县区仅有牡丹区、东明县、成武县,5个县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占比低于25%,其中定陶县、鄄城县分别低至18.68%、18.61%,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超过11个百分点。 2.2县域科技资金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近年来,菏泽市县域研发投入有较大增长,但是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仍然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3年研发投入数据尚未公布,2012年全国研发投入强度为1.98%,山东省2.04%,菏泽市0.96%,除东明、成武2个县外,其他

10、县域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鄄城县仅0.76%,定陶县、鄄城县研发投入都只有8000万元左右。主要原因,一是财政科技投入不足。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每年不足2000万元,对县域科技活动的扶持能力受到制约,并且县域自身财政科技投入十分匮乏,大部分县区的财政科技预算额度较低且不能完全落实到位,有的甚至是空转。二是企业科技投入不足。县域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科技活动,已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也相对较少,没有形成有效的研发投入机制,未按照规定提取、使用技术开发经费。2.3县域科技人才仍然非常缺乏。菏泽市县域专业技术人才每万人中不足400人,远低于全省为513人的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农业

11、系统等事业单位,且高学历人才非常缺少,像牡丹区作为菏泽市人才工作最好的县域,专业技术人才中有研究生110名,只占总人数的0.9%,而没有受到正规高等教育的中专及以下人员却占到了26.7%。再加上全市县域普遍缺少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人员的数量非常有限,导致科技研究人员十分匮乏,特别是缺少优秀的学术和工程技术带头人、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头人等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此外,菏泽市县域非常缺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技术性工人,经营管理人才仅占全省总数的1%。2.4县域科技平台建设仍然十分薄弱。全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88家,菏泽市县域仅13家,占1.19%,成武、巨野、鄄城等县域

12、均为空白。全省177家院士工作站、60家企业重点实验室,除成武各建设1家外,其他8县区都为空白。至于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公共实验平台、公共中试平台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各县域都尚未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业技术中心建设方面,各县域刚刚起步。2.5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亟待增强。近几年来,菏泽市县域仅成武县、东明县的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牡丹区、单县、巨野县等县区分别在个别年份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大部分县域均为空白。2013年,菏泽市县域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在全省县域中的占比均不到2%,鄄城县、郓城县、成武县、巨野县、定陶县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均不到10件。截止2

13、013年底,除牡丹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18件外,其他8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不到50件。3.对策和建议3.1加大对县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菏泽市是以县域为主体的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囿于财政困难,市、县两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且由于科技创新基础薄弱,不能同先进县域在同一层次上进行竞争。建议省里在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政策时,对像菏泽市这样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科技创新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在实施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特派员、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良种工程、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域科技创新发展。3.2强化县域科技创新的刚性约束机制。一是

14、强化县域科技创新统筹领导。各级建立县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加强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和现实困难,统筹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科技、发改、经信、财税、金融等有关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协调,上下联动衔接,共同推进县域科技创新。二是强化县域科技创新责任目标。根据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健全县域科技创新责任目标体系,科学分工,细化责任,明确目标,明确时限,不讲条件,保质保量完成。三是强化县域科技创新综合考核。每年对县域科技创新,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项目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等进行科学、客观的综合考核,把县域科技创新工作的真正成效作为衡量县

15、级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对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时大幅增加县域科技创新方面的考核权重。四要强化县域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市、县努力克服困难,落实扶持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科技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落实、落实不够的追究责任。通过强化科技创新的刚性约束功能,强力推进县域科技创新跨越发展。3.3提升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引进县域高新技术项目。项目是潜力和基础。在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各县域着力引进符合发展规划,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大项目。二是培育县域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是生力军。对重点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

16、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政策优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促进创新发展和规模膨胀。三是发展县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群是“航母”。各县域立足现有基础,选择高新技术优势、主导产业,做好发展规划,拓展产业链,增强产业关联度、聚集度,搞好科技服务,制定技术创新路线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3.4加大县域科技资金投入。一是加大县域财政科技投入。各县域建立健全政府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充分发挥其乘数放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的投入热情。市加强对县区财政科技投入的专项督查,确保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科技创新。二是加大县域企业研发投入。鼓励、指导县域企业制订科技创新战略和年度研发计划,健全研发投入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用足用好国家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三是拓宽县域融投资渠道。开展科技金融合作,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调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投资高新技术转化项目。同时,引导县域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