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805915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摘要】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从不发达的市场体制到计划经济的过度;从1978年到现在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两个主要的经济制度变化历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那么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对我们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有什么样的借鉴之处?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关键词】经济制度 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 改革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从一个经济总量很低的落后农业国发展成了GDP世界第二的工业大国,人均GDP也由不到100元发展到了现在的25000元左右

2、。另外,这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又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即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30年。综观历史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前的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30年,经济总量都在增加,但是改革开放前的30年波折较多,其间甚至出现了经济的回落态势,但是改革开放后直到现在,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从未出现过回落的状况。具体地,这两个主要的历史阶段又可以分为几个小的阶段,具体如下:(一)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1.1949年到1957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的经济快速恢复与快速增长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百废待兴,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的初步恢复,在1952年的时候,我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

3、超过了之前的最高水平。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并在1953年1957年开始了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段期间,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并且最终奠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这个阶段,广大劳动人民对社会主义体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渴望与对私有经济的改造,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了一段超乎预期的高速增长,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2. 1957年到1966年,计划经济体制实施与扭曲的经济增长形态由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全面成功,加上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政府理想化的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全

4、面飞跃,并提出了多快好省的经济发展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决策者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更多的是依赖于决策者对经济的判断,但是决策者对经济的判断又不可能完全正确,有时候甚至是判断错误。这就造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曲折波动。特别是*和三面红旗等,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经济的增长,使得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减缓。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全面实施的阶段,同时也较为全面地暴露了计划经济的一些缺点。不过,总的来说,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总量还是实现了较大的增长,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1957年到1966年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制度矛盾暴露同时显现的一个阶段。3.1966年到1976年(

5、*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动荡与经济增长的并存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决策者对经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容易受到政治的影响。这在*时期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的经济基本上是徘徊式的增长,增长、回落、再增长。经济的表现比起以往来的发展来,效果非常不理想。除了一些国家重点攻关的项目外,整个经济状态呈现效率低下、人民生活贫苦的状况。可以说,这十年内的中国经济增长是原来经济的累积性的增长,社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大大下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效率将为最低,劳动积极性严重下滑,经济结构扭曲相当严重,人们对于计划经济已经失去了信任。(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1.1978年到1991年,对计

6、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市场经济的探索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但是对于国内经济体制却仍然没有明确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当时的讲话很明确地反应了这个时期的状况:摸着石头过河。政府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经济体制不行,但是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体制适合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不断的实践,政府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等,这都反应了决策者对中国经济改革思路的逐渐清晰,并伴随着实际的行动。结果是前所未有的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轻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GDP的年增长率开始达到了9.7%的水平。2. 1992年到1996年,探索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前一阶段的探索,党中央终于认清了经济发展的形势,

7、并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时期,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进行,包括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财税、外汇、金融等的改革;包括非公有制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的出现及快速发展;市场机制开始全面运行等。伴随着制度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也开始快速增长,并表现为粗放式的增长态势。这个时期GDP也一路高歌,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之多。3.1997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深化长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在1997年后表现的尤其明显,特别是增长模式固化、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政府因势利导,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结构转型、和谐社会建设等等。这说明靠地方政府的投资

8、拉动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三驾马车必须要协调拉动经济。不过这个阶段,我国的经济也仍然保持了9.7%的高增长,但是资源、环境、社会等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现,并已经引起重视。二、新中国60年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1.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增长速度递进的内在逻辑虽然从1952年到1978年,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增长率却在逐渐下降。不仅是我国,在经历过计划经济体制的别国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计划经济的各类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其实,这内在的原因也不复杂,实行计划经济,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完成重要性的任务,但是由于对劳动积极性的限制,使得计

9、划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会持续太久。并且容易产生权利集中,产生一些负面的效应。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计划经济在短期内是有效的,对解决一些特殊重大的问题也是有效的,但是并不利于长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市场体制转型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经济市场化运行、对外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全革新了经济的运行模式,并建立了价格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金、技术等。其实,在本质上来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演进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本质上是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当然生产关系对生产

10、力的反作用,也说明经济体制的改革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启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通过改进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非常有效的,我国60年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验证了这一点,因此,这也启示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制度改革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1.继续推动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强烈要求我国改变当前的现状。最根本的还在于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逐步转变。我国通过将经济体制由政府命令型转换为政府主导型,已经解决了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但是不能

11、解决我国的经济转型问题。要想真正解决我国经济转型问题,还需要将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来转变。2.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来引导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政府的角色必须要进行变化,否则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政府管理定位向政府服务定位的发展,必定可以促使生产要素更充分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最终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双赢。3.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已经非常严重的凸显出来,社会不公与收入分配差距已经在影响到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经济体制改革也必须要考虑到这个方面,否则就无法真正意义上解放人这个要素,那么一切经济发展都将成为空话。参考文献1国家统计局.2010: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靳涛.制度与增长之谜的揭示.济学家,2007第5期.:郝立辉(198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中级工程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研究方向:金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