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30779619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4.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工工艺学课件-4-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ppt(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4 1炼焦化学产品 产生 煤在焦炉炭化室内进行高温干馏时 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 75 转化为焦炭 其余析出的挥发性产物即为粗煤气 粗煤气经过冷却及用各种吸收剂处理 可从中提取各种有用的化学品 并获得净煤气 粗煤气产生的两个阶段 胶质体形成阶段 里行气 10 没有经历二次热解作用 含大量水蒸气 含煤一次分解产物 主要CH4及其同系物 还有H2 CO2 CO及不饱和烃 半焦形成和收缩阶段 外行气 90 经过高温区 经二次热解作用 二次热解产物 主要H2 及少量CH4 一 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生 组成和产率 sheet1 粗煤气 又称出炉煤气 的组成净煤气 又称回炉煤气

2、 的组成 一 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生 组成和产率 sheet2 炼焦化学品的产率 以干配煤为基准 影响化学产品产率的因素 配煤的影响炼焦操作条件的影响炉墙温度炉顶空间温度炼焦炉的压力 一 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生 组成和产率 sheet3 1 配煤的影响焦油产率 取决于原料煤的挥发分和煤的变质程度 煤的挥发分越高 软化温度越低 形成胶质体的温度区间越大 则焦油产率越大 焦油元素组成中氢比例越大 粗苯 煤料中C H比及挥发分增加 则粗苯产率增加 氨 取决于煤中氮的含量 一般配煤含氮约2 其中约60 的氮转入焦炭中 约15 20 与氢化合生成氨 其余生成氰化物 吡啶碱等 硫化物 来源于配煤中的硫 大部分为煤

3、气中的硫化氢 通常干煤含硫0 5 1 2 其中20 45 转入煤气中 配煤的挥发分高 则煤气中的硫化氢就多 煤气中氢含量 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 年轻煤产生煤气中氢含量高 CO CH4和重烃就多 化合水 取决于煤中的氧含量 配煤中含氧约55 60 在高温下与氢化合成水 配煤中挥发分低 则化合水产率增加 一 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生 组成和产率 sheet4 2 炼焦操作条件的影响炉墙温度 炉墙温度高 可导致焦油密度增加 焦油中高温产物 蒽 萘 沥青和游离碳 的含量增加 酚类及中性油含量降低 烷烃含量减少 芳烃和烯烃含量显著增加 芳烃最适宜的生产温度为700 800oC 炉顶空间温度 取决于炼焦温度 炉顶

4、空间大小 煤气在其中的停留时间和流动方向等 炉顶空间温度高 可导致热裂解反应加剧 焦油和粗苯产率下降 化合水产率增加 而氨因分解与焦炭作用转化为氰化氢 产率下降 煤气中甲烷和不饱和烃含量降低 氢含量提高 结果就是煤气发热量降低 体积产量增加 炼焦炉压力 炭化室压力高 会降低化学产品的回收率 压力低 会导致煤气中CO2和N2的含量增加 煤气的发热量降低 故集气管内必须保持一定的压力 一 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生 组成和产率 sheet5 低温干馏与高温干馏产品比较 净煤气 钢铁等工业的重要燃料 经深度脱硫后可作民用燃料或化工合成原料 氨 制硫酸铵 无水氨或浓氨水 硫化氢 生产单斜硫和硫的原料 氰化氢

5、制黄血盐 钠 粗苯 制苯 甲苯 二甲苯和溶剂油等 焦油 酚类 吡啶碱 萘 蒽 沥青和各种馏分油 其中萘和蒽可生产塑料 燃料和表面活性剂 甲酚和二甲酚可生产合成树脂 农药 稳定剂和香料 吡啶和喹啉可生产生物活性物质 沥青占焦油量的一半 用以生产沥青焦和电极碳等 二 炼焦化学产品的用途 冷却冷凝法自焦炉导出的煤气温度为650 800oC30oC低温下吸收有利含有大量水蒸气 吸收后 降低输送成本腐蚀性介质被冷凝H2S HCN等有害物质也被冷凝萘容易堵塞焦油蒸气不利于回收氨和粗苯操作氨燃烧生成氧化氮不饱和烃形成聚合物 三 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方法 sheet1 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流程 三 炼焦化学

6、产品的回收方法 sheet2 粗煤气首先经过初冷器冷却析出焦油和水 然后用鼓风机抽吸和加压以输送煤气 再进一步逐一回收化学产品 三 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方法 sheet3 回收处理前后煤气组成 g m3 全负压回收与净化流程 粗煤气 横管初冷 电捕焦油 氨水脱硫 洗氨 洗苯 鼓风机 净煤气 鼓风机放在最后 煤气一直在低温下进行操作 无需设置终冷工序 流程短 系统阻力小 4 2粗煤气分离 一 粗煤气初步冷却 sheet1 为了保证煤气在集气管内被冷却至80 85oC 对喷洒氨水的要求 压力约为0 17MPa 氨水的循环量要足够 以炼焦装煤量计 用70 80oC的氨水喷洒量为5 6m3 t 氨水用量

7、大的原因 氨水的温度因为70 80oC 使用热氨水的原因 循环氨水中固定铵盐 氯化铵 硫氰铵和硫酸铵 的含量应控制在4 5g m3 原因 一 粗煤气初步冷却 sheet2 氨水用量大的原因 粗煤气和喷洒氨水之间换热 是在小水滴表面进行的 桥管和集气管的喷头空间小 煤气和小水滴接触的时间短 喷洒氨水中含有煤和焦炭的尘粒 焦油及腐蚀性盐类 容易堵塞喷嘴小孔 故喷嘴的孔径不能太小 约2 5mm 故而形成的小水滴较大 使煤气和小水滴间的换热面积小 为了达到预期的冷却效果 就需要大量喷洒氨水 由于氨水量大 可使集气管中的重质焦油能和氨水一起流动 便于送回回收车间 热氨水喷洒原因 增大水滴蒸发蒸汽压 加快

8、蒸发速度 改善煤气冷却 控制循环氨水中固定铵盐含量的原因 固定铵盐 氯化铵 硫氰铵和硫酸铵 难水解 加热不分解的铵盐 挥发铵盐 硫化铵 氰化铵和碳酸铵 易水解 加热可分解的铵盐 危害 腐蚀焦油车间蒸馏设备 措施 将一部分氨水外排入剩余氨水中 并补充一部分冷凝氨水 冷凝氨水中主要含有挥发铵盐 约占80 90 初冷设备 管壳式冷却器 立管式和横管式两种 耗用金属量大 还必须清理管内水垢 直接冷却水洗 也可先进行管式冷却 再进行直接冷却 采用空气冷却和水冷却两段法 一 粗煤气初步冷却 sheet3 粗煤气冷却后 由集气管来的冷凝下来的氨水 焦油和焦油渣必须进行分离 原因如下 氨水循环到集气管进行喷洒

9、冷却 若含有焦油和固体颗粒物 就会堵塞喷嘴 故循环氨水不应含有焦油和固体颗粒物 焦油需要精制加工 如含有少量水将增大能耗和冷却水用量 同时水汽的存在会增大设备容积 阻力增大 故精制前要求含水小于3 4 焦油含有固体颗粒 是焦油灰分的主要来源 而焦油高沸点馏分即沥青的质量主要由灰分含量来评价 焦油中含有焦油渣 在导管和设备中逐渐沉积 破坏正常操作 且固体颗粒容易形成稳定的油 水的乳化液 故精制前要求灰分小于1 二 焦油和氨水的分离 sheet1 氨水 焦油和焦油渣的分离方法 在澄清槽内完成加压沉降分离 沉降分离温度可提高到120 140oC 水分被蒸发掉 焦油粘度降低 沉降分离效果提高 离心分离

10、再用氨水洗 离心分离促进了焦油和焦油渣的分离 用氨水多次洗涤焦油 可以改善焦油和焦油渣的分离用低沸点油 如粗苯 稀释焦油后分离 效果好 分离后焦油含水可降至0 05 0 1 焦油渣沉出 而且高凝结组分也被分出 二 焦油和氨水的分离 sheet2 煤气的输送煤气由炭化室出来 经过集气管和吸气管 冷却及回收设备 直到煤气储罐或送回焦炉 整个过程要经过很长的管道和多种设备 为了克服阻力及保持煤气具有足够的压力 4 6kPa 需要设置鼓风机 煤气的净化煤气脱焦油雾原因 焦油雾若在饱和器中冷凝下来 将使酸焦油量增加 并使母液气泡 密度减小 容易使煤气从饱和器满流槽中冲出 焦油雾若进入洗苯塔 会使洗油质量

11、变坏 影响粗苯回收 在脱除煤气当中的硫化氢时 焦油雾会使脱硫率降低 脱除 电捕焦油器 可置于鼓风机前或后 置于前煤气温度低 有利于焦油雾和萘晶粒析出 但机前为负压 绝缘子处易着火 机后安全 焦油含量小于机前 焦油雾滴也大于机前 三 煤气的输送与净化 sheet1 煤气除萘原因 粗煤气中含萘8 12g m3 大部分萘在初冷器中与焦油一起从煤气中析出 由于萘的挥发性大 故煤气经过初冷后含萘为1 1 1 25g m3 经过鼓风机增压升温后变为1 3 2 8g m3 为防止萘沉积在管壁和设备中 必须除萘 脱除方法 冷却冲洗法 终冷部分介绍油吸收法吸收剂有 洗油 焦油 蒽油和轻柴油等 在吸收塔内煤气自下

12、而上 萘被喷淋下的油吸收 是物理吸收过程 我国焦化厂多采用焦油洗油作为吸收剂 因为它对萘的溶解度较大 本身用量较少 30 40oC条件下 萘可被除至0 5g m3 为了保证吸收效率 循环洗油允许的含奶量为7 10 三 煤气的输送与净化 sheet2 煤气脱硫 将在第五章煤气化中介绍 三 煤气的输送与净化 sheet3 煤气氨和吡啶的回收 炼焦配煤的含氮量约为2 在高温炼焦过程中 其中的氮有20 25 转化为氨 故氨对炼焦煤的产率约为0 3 粗煤气中含氨8 11g m3 经过初冷后仍有9g m3随煤气逸出 煤气中氨含量应低于0 03g m3 否则 虽然煤气中的氨大部分被终冷水吸收 但在凉水塔喷洒

13、冷却时会解吸 从而污染大气 煤气燃烧时 氨会生成有毒 腐蚀性的氧化氮 煤气中的氨和氰化物作用 生成溶解度高的复合物 加剧腐蚀 氨在粗苯回收时 能使油水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使油水分离困难 一 氨的回收 sheet1 饱和器法生产硫酸铵生产原理 将含有氨的焦炉煤气通入饱和器 与硫酸铵母液中的硫酸反应 当母液中的游离酸的浓度 质量分数 或酸度为1 2 时 主要生成硫酸铵 酸度增加时 生成硫酸氢铵的比例增大 但硫酸氢铵比硫酸铵更易溶于水和稀酸 因此 酸度不大时 从饱和器中析出的主要是硫酸铵结晶 工艺流程 煤气经过鼓风机和电捕焦油器之后进入煤气预热器1 预热到60 70oC 目的 蒸出饱和器中的水分 防止

14、母液稀释 煤气由饱和器2的中央气管经泡沸伞穿过母液层鼓泡而出 氨被硫酸吸收 形成含量为40 45 硫酸氢铵和6 8 硫酸铵 吸收氨的同时 吡啶碱也被吸收 煤气穿过饱和器2后经除酸器3分离出携带的酸雾后 去脱硫和粗苯回收工段 一 氨的回收 sheet2 工艺流程 续 饱和器中的母液经水封管入满流槽12 对剩余氨水经过蒸氨后得到的氨蒸汽与煤气混合 由此用循环泵14打回饱和器底部 这样构成母液循环系统 形成上升的母液流而搅拌母液 构成母液循环系统 饱和器底锥部的的硫酸铵结晶浆液经结晶泵13送到结晶槽4 使大部分硫酸铵结晶析出 同时满流母液又回到饱和器 部分母液去吡啶回收装置 硫酸铵浆液则在离心机5析

15、出结晶 含水1 2 用热水洗去游离酸和杂质经螺旋输送机6送到沸腾干燥器7 所得硫酸铵送入硫酸铵槽16 经包装机19 便可得到成品硫酸铵 送往仓库 母液槽15的作用 饱和器的壁上会沉结细的晶盐 增加煤气流动阻力 需定期用热水或大量加酸进行洗涤饱和器和除酸器 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大量母液会经满流槽回到母液槽 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持母液液面高度 经母液泵17补充母液 饱和器检修或停工时 用以盛装饱和器母液 容积要大于一组饱和器的总体积 一 氨的回收 sheet3 母液 去脱硫或粗苯回收装置 部分母液 满流母液 煤气 60 70oC煤气 结晶浆液 母液 水蒸气 含少量硫酸铵水蒸气 含水1 2 结晶 含氨 0

16、 03g m3 作用 浆液 饱和器的特点与作用特点 外壳用钢板焊成 顶盖和锥底可拆卸 内层防酸层 防酸层由内到外 依次为石油沥青涂层 两层油毡纸和2 3层耐酸砖 进入饱和器内的导管由镍铬耐酸钢制成 顶盖内表面和中央煤气管外表面需要焊铅板或环氧玻璃钢衬层 中央煤气罐下端设有用硬铝或镍铬不锈钢浇铸而成的煤气分散伞 沿分散伞圆周 有28个弯成一定弧度的导向叶片 构成28个弧形通道 一方面使煤气均匀鼓泡 另一方面使上层母液剧烈旋转 使母液结晶呈悬浮态 延长器内停留时间 有利于晶体生长 作用 吸收氨和吡啶碱 硫酸铵结晶饱和器的操作条件 即影响硫酸铵晶粒大小的因素 煤气流速 温度 酸度 搅拌 杂质 一 氨的回收 sheet4 煤气流速 煤气入饱和器的流速为12 15m s 中央煤气管内最大速度为7 8m s 穿过母液层进入页面上环形空间速度为0 7 0 9m s 以防液滴夹带 温度 一般饱和器溶液温度比煤气露点高15 20oC 煤气露点决定于初冷器后温度 25 35oC 饱和器温度控制在50 55oC 酸度 最佳母液酸度为 含游离酸4 6 含酸性硫酸根粒子为6 8 杂质 杂质种类及引入途径 可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