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中乡村的内在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775588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化中乡村的内在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机械化中乡村的内在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化中乡村的内在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化中乡村的内在问题与对策.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机械化中乡村的内在问题与对策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科技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农业机械化能促进粮食和经济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集约规模经营农业发展,增加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 一、江汉平原农业机械化概况(一)江汉平原农业机械化现状1.农业机械设备快速增加2008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79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64%。全省拖拉机达956544台,增14.68%。今年前5个月,全省新增各类农机具15万。农机手踊跃下田作业,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国家对于

2、农机采购补贴的政策促进了农民对于小型机械的购买,提升了农业机械设备普及率。2.农业机械作业范围增大2008年,全省小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8%,比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全省完成机耕面积5829万亩,机械播栽704万亩,机械收获3378万亩。油莱收割机械化成为湖北省农机作业又一亮点,2008年全省共机收油菜88万亩,在全国领先。3.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提高一方面快速增长的农业机械设备为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了装备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农业局和农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农业机械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为农民机械作业给予指导,保障了农业机械的高效运作,促进了农业机械作业治理水平的

3、提高。(二)江汉平原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原因1.农村劳动主力流失从目前的农村生产状况来看,农村劳动主力人口大量外流,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妇女和老人,这些人无法完成农忙季节时高强度的体力劳作,造成产量减少,甚至出现一些空置耕地。农业机械化作业正好弥补了农村主力劳动的流失,保证农业耕种活动顺利进行,甚至提高产量。2.传统的人力劳动成本升高传统的农业多靠人力进行生产,人力报酬成本很低。但随着劳动主力流向沿海地区,江汉平原的劳力资源大大减少,甚至稀缺,农业劳作报酬也大幅度增加,大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规模集约化的农业机械作业能大大减少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增加农民收入。3.农业产

4、业化经营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农业适应国际竞争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主体已逐步由单纯的农民个人或联户向农机服务经济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为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业。二、江汉平原农业机械化中乡村的内在问题(一)江汉平原农民小农意识强,害怕风险先进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推广需要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农业机械化作业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作用。但是在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人力耕作方式已在农民心中根深

5、蒂固,农民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仍然存在,再加上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的配置运作顺利。因此,小农经济思想阻碍了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认识与尝试,使他们害怕承担风险,不愿接受农业机械化作业。(二)农村留守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科技接受应用能力弱目前江汉平原农村留守的农民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他们文化素质欠缺,技术水平低,对农业机械化的具体作业流程不了解,学习接受能力差,农业机械应用能力也很薄弱,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三)大量耕地被闲置目前农村劳动主力大多流向沿海,导致许多农户的耕地无人看管,随之出现了大量闲置耕地。即使农户有人留守种地,也多是老人和妇女。但很多时候他们不能承担农忙季

6、节时高强度的农业生产活动,也会留下一些闲置耕地。这些大量的闲置耕地一方面减少了农产品收获的绝对数量,另一方面限制了农业机械化规模作业,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四)一家一户的小规模耕种的制约农业耕种田地的规模小,难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相适应,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性、规模性和高效率,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形成了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基本矛盾。耕地的分户承包导致相邻的小块耕地分属于不同的农户,很多时候相邻耕地所种植的农产品也不相同,这都制约了农业机械作业,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限制了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农民经济收入增加,进

7、而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五)个体农户资金的缺乏目前,多数农民的生活仍处于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状态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资金都用于房屋的建设、子女教育及家庭医疗费用,支配资金有限。采用先进农业机械作业成本比传统农业技术更高,农民无法拿出更多的生产发展资金。再加之我国乡村经济基础薄弱,基层政府财力有限,进一步影响了农民采用先进科技的积极性,资金问题也是制约农民对科技需求的重要问题。(六)村庄社会关联度低,一致协同能力差低社会关联度村庄是指村民之间关系淡薄,一致行动能力很弱的原子化村庄2。目前江汉平原的村庄大多属于此种类型的村庄。村民早已原子化,关系弱化,村民与村民,组与组,村与村之间沟通联系

8、少,他们的协同配合的能力很弱,往往单独进行农业生产。而农业机械化作业只有在村民与村民,组与组,村与村协商好,统一计划进行农业播种、收割,达到大规模、整体性的实施才能实现高效率。否则将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实施质量。三、基层政府的应对措施(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建设,改善农技推广站条件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发展滞后,甚至倒退。资金投入少,人员不足,管理落后,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的质量。因此,基层政府首先应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站的资金投入,改善推广站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正常运转3。另一方面,提高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农技推广站人

9、员结构的改善。(二)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对于新增的农技推广人员要进行严格审核,提高人才引入的学历限制条件,设置正式严格的考试制度与审批制度,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的组成结构。其次,对于业务水平低、职业道德素质差的在岗人员进行适当的淘汰,对于在岗的其他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水平的培训,定期选派农技推广人员到高校进行先进科技专业知识的学习4,促进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工作。(三)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优点,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基层政府应从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宣传农业机械化知识,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首先,利用广播、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

10、化知识、好处,说明传统小农生产经营的不足和劣势,引导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看法的转变;其次,安排农技推广人员上门宣讲农业机械化的具体知识,宣传农业机械化的优点;最后,进行优秀农业机械化成果示范,树立各区域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成功榜样,以事实来吸引农户进行农业机械化作业5。(四)组织农民进行农业机械作业培训农业机械化推广不只是把农业机械作业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采取举办农民技术夜校、专题讲座、多媒体培训等培训方式,培养出一大批有技术、有文化的致富能手。使他们学习结束后就能以一个具有一定文化技术素质的新型劳动者的姿态,投身于农业生产

11、和农村经济建设的行列6。(五)鼓励土地流转、耕地整合,促进规模集约化耕种在保证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重新利用空置耕地进行机械化作业。基层政府应动员村级行政单位统计空置耕地,然后协调农户主将空置耕地实行机械化作业,或者协调将空置耕地转租出去进行机械化生产。这样既可以弥补主力劳动的流失造成的劳动力不足,重新进行农业生产,也有利于村庄整体进行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努力建立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相适应的土地耕种模式。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使土地集中起来,协调农户在同一块土地耕种同类作物达到规模生产,通过不改变产权的合作化道路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从而改变耕地过于分散,土地利用率低,使用效益差等状况,为发展

12、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六)多途径解决农户资金短缺问题首先,乡镇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企业资金投入到农业机械化中,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协助推广农业机械化服务,帮扶资金不足的农户。其次,协调乡村组织集体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或乡村统一租赁农业机械设备来完成农业生产,以此来解决单个农户资金薄弱的问题。(七)组织乡村统一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努力构建与农业机械化大规模整体作业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模式。基层政府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的规律、市场需求来制定整体的农业生产种植计划,或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农业”的生产,组织乡村在相邻区域种植同一种作物。这样,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都可以进行统一操作,有利于进行大

13、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参考文献:1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4,(3):155-158.2 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2,(5):124-131.3 刘春芳,王济民,周慧,梁辛.新形势下中国农业科技推广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6):36-37.4 苏泽胜,刘健.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761-9762.5 杨敏丽,白人朴,刘敏,涂志强.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7):68-72.6 高翔,胡俊鹏,张俊杰.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69-72.:张磊(*-),男,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研究;徐登云(*-),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研究。(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文化研究中心)(责任编辑:刘娇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