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探讨.docx

上传人:caoka****i234 文档编号:130765890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探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探讨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青藏两省区民族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编号:12XMZ053)研究成果 摘 要:合适的科技创新模式和完善的运行机制是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模式的选择及相关运行机制。关键词: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模式;运行机制科技创新引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的助推器。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撑,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青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省份,世居着汉

2、、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的46.98%,长期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青海依托其独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民族文化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青海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又限制了民族文化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选择合适的科技创新模式和完善的运行机制,是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民族文化企业快速发展乃至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一、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特点1.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青海省处于西部地区,受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科技人员的比

3、例低,科技创新人才匮乏。调查显示,59.10%的民族文化企业缺乏创意性人才,这使得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的创造能力较弱,很难产生有影响力的特色产品,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科研人员。2.科技创新资金不足。作为民族文化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要在市场上接受竞争,在这样一个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环境中,要想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企业要给予科技创新活动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调查,71%的民族文化企业认为缺乏资金是阻碍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民族文化企业中33%的科技创新费用来源于银行贷款,31%的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资助,33%的资金来源于自筹,只有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资助。可见青海民族文化企业资金获取渠道

4、单一,企业普遍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创新,并限于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银行贷款难度很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科技创新能力提高。3.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承担着将科研成果商业化的角色,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对问题“有助于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进行调查时,38%的民族文化企业认为是产、学、研相结合,29%的民族文化企业认为是与国内大学的合作。高等学校等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只有与企业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才能使创新成果市场化。但青海省存在严重的产学研相脱节的问题,致使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浪费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制约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4.知识产权保护欠缺。青海民族文化企业普遍知

5、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在调查中只有29%的民族文化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科技创新的最大因素。多数民族文化企业采取的措施是企业技术秘密内部保护,只有57.5%的企业注册了商标,30%的企业申请了专利;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民族文化企业的一些科技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保护,被别的企业利用获利,挫伤其创新积极性,制约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二、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1.科技创新模式类型。科技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采用的相对稳定的一般创新行为倾向和样式。科技创新的过程涉及许多因素,这些因素组合与配合的方式及其结构上的差异,就构成了科技创新的不同模式,根据科技创

6、新的方法,将其分为三种基本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是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独自研究开发,其动因一是掌握市场主动权,二是率先开拓新市场。自主创新模式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具有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和很强的研发能力;能快速将研发成果产品化,以尽早收回投资,降低风险;同时要求企业具有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2)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是在现有创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进行改进和完善,其动因是风险小、投入少、效率高。模仿创新模式适用于企业技术力量较弱,缺乏研发资金,无条件自主创新,但具有引进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完善

7、的再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较强。(3)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的实质是战略技术联盟,其动因一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二是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三是利益共享,风险分摊。合作创新模式打破了企业自身的界限,使有限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化配置,特别适合研发复杂程度高、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的企业。2.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青海民族文化企业行业分布很广,企业性质多种多样。根据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的情况和科技创新的特点可将其分为科技型民族文化企业和传统型民族文化企业;根据青海民族文化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可分为创业期民族文化企业、成长期民族文化企业和成熟期民族文化企业。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企业在技术水平

8、、资金、人才、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科技创新模式。(1)不同性质民族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科技型民族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科技型民族文化企业具有相当比例科技人员,有高额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增长率并进行高水平创新的特点。根据青海科技型民族文化企业的特点,应该选择合作创新模式以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对处于成熟阶段的科技型民族文化企业,具备条件,也可通过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方式选择自主创新模式。传统型民族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青海民族文化企业有许多是从传统手工业发展而来的传统型民族文化企业,与科技型民族文化企业相比,普遍缺乏资金、缺乏人才,所处

9、行业及生产产品对技术需求不是很大,企业自身也缺乏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因此一般应该选择模仿创新模式,降低风险,获取收益。 (2)不同发展时期民族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创业期民族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处于创业期的青海民族文化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较弱。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承受失败风险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应选择模仿创新。通过模仿创新提高科技创新成功率,完成企业发展的资金积累、技术积累、管理经验积累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进一步科技创新奠定基础。成长期民族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成长期的青海民族文化企业一般来说适合选择合作创新模式,但对于成长期的不同阶段合作创

10、新的方式应有所不同。处于成长前期的民族文化企业,虽然规模、资金等有所增长,但只具有基本的研发能力,企业发展也极不稳定,应该立足提高内部资源的配置能力,选择以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等非实体式技术合作创新为主,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承担科技创新的主体部分。处于成长后期的民族文化企业规模、资金、科研队伍、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已有较大发展,可以选择集群合作等企业间合作创新模式,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成熟期民族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选择。处于成熟期的青海民族文化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技术基础和技术积累雄厚,管理经验丰富,有较强的科研队伍和科研能

11、力,自主创新模式应当成为首要选择。通过自主创新,可以克服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缺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长久的竞争优势。三、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探讨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指科技创新活动中各种创新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内在联系,表现为科技创新相关行为主体(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进行科技创新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管理和协调功能。根据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其运行机制可分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1.科技创新的外部机制。(1)政府参与机制。一方面政府应鼓励民族文化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根据青海民族文化企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等

12、实际情况,为发展科技创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实施引导和保护,调动其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积极创建科技创新平台,为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以资源共享切实为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促进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2)中介服务机制。科技中介机构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主要力量,通过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资源配置、决策咨询等服务活动,有效降低科技创新风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加强青海民族文化企业与科技中介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有机结合,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

13、度、数量和质量。(3)产学研合作机制。民族文化企业科研力量相对较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力量相对较强,但科技成果难以转化,市场需求难以满足,因此,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要加强与青海民族文化企业的长期科技合作,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2.科技创新的内部机制。(1)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科技创新科学管理是保障民族文化企业科技创新成功的有效手段。一是加强科技创新过程管理。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引进上尽量选择与企业自身科研能力相匹配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减少风险;二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在创新成果保护上

14、通过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及技术保密等措施切实加以保护。(2)资金筹措投入机制。首先,积极争取政府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其次,拓宽融资渠道,确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融资途径,寻求和利用外部资金:如在自筹、银行贷款、申请创新资金的同时,从资本市场上融资,吸收风险投资等。(3)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一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招聘高校毕业生及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到企业工作。二要注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加强“科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三要改革用人机制,“不为所有,但为所用”,引进“候鸟型”高素质技术人才;同时,聘请本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到企业做顾问或者咨询人员。四

15、要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参考文献:1王克岭.微观视角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魏江,许庆瑞.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概念、内容和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4(4):374陈保华.科技助力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初探J.攀登,2012(08):79-81.5赵治中.基于比较分析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J.中国学术研究,2010(2):93-104.:赵治中(1967- ),男,陕西渭南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新与创业;王艺霖(1975-),女,辽宁营口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